APP下载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问题情景

2015-05-30陈娜

杂文月刊(学术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商店三角形创设

陈娜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和谐、积极的课堂教学情境有助于教学氛围的提高,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和近几年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探索,谈谈情境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以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让学生接触到生活中的数学,才能使他们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饱含热情地去从事数学学习活动。

如当教学优选方案中的函数应用题时,我设计了如下一题:“老师要去购物,甲商店提出的优惠销售方法是所有商品按九五折销售,而乙商店提出的优惠方法是凡一次购满500元可领取九折贵宾卡。请同学们帮老师出出主意,“我”究竟该到哪家商店购物得到的优惠更多?问题抛出后,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各抒己见,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很好地被调动了起来。体验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及对生活的价值,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以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就有了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如在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创设出如下诱人的问题情境:在△ABC中,AB=AC,倘若不留神,它的一部分被墨水涂没了,只留下了一条底边BC和一个底角∠C,请问,有没何语言概括出这个实质,即“△ABC中,若∠B=∠C,则AB=AC”。这样,就由学生自己从问题出发获得了判定定理。接着,再引导学生根据上述实际问题的启示思考证明方法。经学生努力探索后,教师加以引导,使问题得到解决。如此,不僅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将培养起学生“学以致用”的数学意识。

三、以操作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索

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动手操作,在操作实践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到主动学习状态中去。

如当讲“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时先让学生亲自动手,用硬纸剪出两个三角形,并使其中两条边与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然后再把这两个纸三角形重合在一起,由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得: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需要满足什么条件?这样很快就总结出了结论。

因此,创设各种各样合理的教学情境,将课堂还给学生,将知识形成的过程还原给学生,将探索的空间留给学生,把自主还给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猜你喜欢

商店三角形创设
二手商店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天边的白云商店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三角形,不扭腰
逛玩具商店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无名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