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农村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一些尝试

2015-05-30韦柳双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口语交际内容

韦柳双

[摘要]口语交际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针对农村初中生口语交际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希望能为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口语交际能力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80014

一、农村初中生在口语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从事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已经十四年了,在与学生的接触中,发现学生在口语交际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不敢说

我现在所教班级的学生,大多数上课都很认真听,课堂上我提出的问题,多数学生在头脑里也有答案,可当老师要他们举手回答时,则个个低下头故意避开老师的目光,不敢主动站起来回答。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我采用抽签的方式叫学生起来回答,被抽到名字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也是羞羞答答,低着头不敢与老师直视,且声音极小。有时我也鼓励他们,让他们说话大声些,即使说错了也没关系,但结果还是跟第一次回答的一样。课堂上不敢回答问题,学习上或生活中遇到困难也不敢跟老师说。

(二)不会说

在任语文老师的同时,我也任所教班级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我就发现学生没有礼貌、不会说话,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比如学生违纪时我找他们谈话,大多学生都是背对着老师。要他们说事情的经过,很多学生都说不知道该怎样表达,有些说话断断续续,语句不连贯,说到一半就又说不下去了。这些学生想要表达,却表达不出来,这就是典型的不会说。

(三)不会听

学生不会听在课堂上的表现是上课走神开小差,老师上课或同学回答问题时不能专注地听;在生活中的表现是平时与人交流时,不能抓住别人说话的重点,更不能听出他人的言外之意。

二、造成农村中学生口语交际问题的原因

(一)教师的因素。受传统教学理念(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教师只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注重答题技巧的训练,考试考什么就教什么,平时的口语交际训不训练无所谓,不重视口语交际教学。再加上有些时候老师觉得时间紧,该上的课文,该讲的知识点都没时间讲,再用几节课的时间来搞口语交际,太浪费时间了。有些教师即使上口语交际课也是简简单单,敷衍了事,学生没能得到真正的训练。

(二)社会的因素。我所教的班级,80%的孩子是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大多由外婆、爷爷奶奶或亲戚看管。自幼离开父母,缺乏亲情的关爱和呵护,跟爷爷奶奶的交流又少,使得很多孩子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孤僻,极易表现出胆小,迟钝,不愿与人交往的不良人格特点。这些不良的人格特点直接影响到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也直接影响其口语交际的训练。

(三)学生的因素

学生对口语交际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认为只要考试成绩好就行,能不能成为能说会道,善于交际的人不重要。这种想法直接影响了他们参与口语交际训练的积极性,导致其只重视书面知识,对口语交际训练持漠视的态度。

再者,我校学生以讲仫佬话、壮话为主。受方言的影响,他们的普通话普遍不标准,课上要求用普通话表达,他们出于胆小,怕同学嘲笑的心理,都不主动参与口语交际。

三、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尝试

(一)利用日常对话,消除学生恐惧心理

日常对话是社会交际中最基本的语言形式,是口语训练的初始阶段。学生对老师天生有着畏惧心理。课下经常与学生聊天,可以了解学生的情况,也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在聊天中多鼓励,多肯定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无形中师生感情建立了,学生自然就能消除对老师的畏惧心理。课堂上创造和谐平等的学习环境,学生便敢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发表自己的意见,无拘无束进行口语交际。

(二)大胆课改,利用课堂,发展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课堂教学是实施口语交际的主阵地,语文教师一定要利用好这个平台。课堂教学中结合口语交际训练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朗读、复述、概括等。但我觉得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和点评活动中,更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于是我大胆改革。我把学生分成6人一小组,以“预习交流—展示点评—小结提升”的模式授课。“交流”环节,学生先两两对子互助,讨论自学中遇到的困难,然后组内交流讨论结果,形成共识。“展示点评”环节,学生派代表上黑板展示本组学习成果,然后由另外一组学生上讲台点评其答案正确与否,并说出自己的意见,其他同学还有质疑的,都可以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小结提升”环节由学生畅所欲言本节课收获。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交流点评、小结提升都由学生自己完成,使多数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这样,把口语交际贯穿在教学中,久而久之,学生的表达能力自然会提高。

(三)利用课前三分钟加强口语表达

口语训练要想强化,就要给每个学生提供表现口才的机会和锻炼的舞台,这就需要“规定性”口语训练,达到人人过关。为此,我在语文课前安排“三分钟说话”活动,并制订活动方案,说话训练由易到难,分阶段实施。

初级阶段(七年级)主要是“练上台”,着重提高学生的胆量。为了让学生战胜羞涩,我采用“低起点”“严要求”的方法。“低起点”指的是说的方式和说的内容简单。“严要求”指说话时声音洪亮,语速适中。说话的内容有:自我介绍、朗读你喜欢的文章、讲故事、说说你喜欢的卡通形象、推荐你喜欢的一本书等。只要学生敢上台大声说出他想说的内容,教师都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

中级阶段(八年级)主要是让学生“想上台”。这阶段训练偏记叙性文体,选择学生熟悉的说话内容进行训练,如“童年趣事”、“我生命中最感谢的人”、“最让人感动的事”、“发生在学校里的事”等。

高级阶段(九年级)要让学生“想上台”。到初三,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说话能力,这阶段训练偏重议论。内容主要是“说见闻,谈感受”。

课前三分钟要求学生课下提前准备,上台讲话必须脱稿。以十分制计分,让其他学生从仪态、声音、表达三方面进行打分,成绩计入期末综合分。学生们对这些活动很感兴趣,得到任务后都能精心准备。经过这样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的胆量得到了锻炼,信心增强了,说话能力有了明显地提高。

(四)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训练,让学生有话可说

口语交际能力要提高,每周必须安排一节口语交际课。语文教材里虽然也安排有口语交际训练内容,但有些对于农村中学生来说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学生本来就不太敢说,不太会说,再让他们训练些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学生肯定没兴趣。为此我灵活变通,选取学生能说的内容进行训练,比如初一新生进中学一段时间后,以“印象中学”为内容进行口语训练,让学生说说他们印象中的中学的样子。因为内容熟悉,有话可说,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小学对中学的憧憬,进中学后的感受等等。结合学生实际,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训练,学生有话可说,表达能力就会慢慢提高。

(五)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倾听能力

俗话说:“会说的不如会听的。”在口语交际中,“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们只有听懂了对方的意思才能很好地和对方进行交流。我们通过听,还可以获得知识,扩大知识面,提高自己认识事物的能力和水平。“听”如此重要,我采用了一些方法对学生进行训练。比如学完古诗后,让学生上黑板听写;遇到美文后,读给学生听,要求学生听后复述文章大致内容。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在别人说话时,大多学生基本能做到专注地听,也能听出别人说话的重点。听力有了明显的进步。

口语交际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相信,教师只要肯下功夫,多思考可以帮助学生提供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并能坚持运用下去,农村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可以提高的。

(责任编辑韦淑红)

猜你喜欢

口语交际内容
情景交际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交际羊
酒中的口语诗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主要内容
口语对对碰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BUM-A-RIDE GUIDE 自助游必备搭车口语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