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其中难 金针度与人
2015-05-30徐琼霞
徐琼霞
“教学关键问题实践研究”与“综合性学习课型课例研究”是浙江省历史与社会学科重点研究的两个项目。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什么是“教学关键问题”?什么是“综合性学习”?这两者之间有何内在联系?解决教学关键问题的突破点在哪里?以下笔者结合历史与社会教学的实践,谈谈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一、等闲识得东风面——“教学关键问题”与“综合性学习”的含义
案例一:“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教学
教师呈现一组材料,学生阅读材料,分别得出结论。
【材料1】14、15世纪,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资本主义萌芽,货币成为普遍交换手段。……哥伦布在给西班牙国王的信中写道:“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了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界上所需要的一切。”
→经济根源(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西欧社会产生“寻金热”。
【材料2】几个世纪以来,亚洲一直是欧洲许多贵重商品的主要来源地。《马可·波罗行纪》中描述:“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门窗都是黄金装饰,连河道里都有滚动的矿石,东方简直是一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冒险家的乐园。”
→社会根源:欧洲人对东方贸易的需要和《马可·波罗行纪》对东方的描述。
【材料3】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兴起,先后占领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控制传统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使运抵西欧的货物不仅量少,而且比原价高8~10倍。
→商业危机(直接原因):阿拉伯、意大利商人垄断贸易;奥斯曼土耳其控制商路。
【材料4】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人从长期的穆斯林统治下获得了解放,但在斗争中也产生了强烈的宗教情绪:热衷于传播天主教,使穆斯林和其他异教徒皈依天主教。
→宗教根源:传播天主教。
【材料5】(海上探险)是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迪亚士
→思想根源:人文主义提倡冒险进取精神。
在案例一中,教师每呈现一则史料,即要求学生立即得出一个结论。虽然教师准备得非常充分,但是学生参与度不高、反应冷淡。究其原因,是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如何运用不同史料分析论证问题”的过程与方法的组织、指导,这也是当前历史与社会教学中较为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影响着学生历史思维的养成和历史观点的形成。
历史与社会“教学关键问题”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对培养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与社会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本质、学科核心思想与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要素。我们可以从四个角度来理解:一是思考哪些内容是最有价值、最有现实意义的;二是思考教学应促使学生形成什么样的能力和价值观,掌握什么方法;三是思考通过什么样的教与学的活动支持教学目标的实现;四是思考运用什么理念、策略和工具对教学进行全过程的评价。这些问题的解决是当下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的关键。它们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既是障碍点,又是生长点。
在案例一中,如果教师集中呈现材料,并设计一个探究活动“请联系上述材料,阅读课文相关内容,分析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原因”,这样学生自主学习的程度就会明显提高,学生就能在参与活动中主动建构知识和掌握方法,其实就是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综合性学习”的过程。
历史与社会“综合性学习”指的是在教学目标引导下,学生将课程内容和实际问题整合起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主动获取知识技能,发展综合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活动过程。它有机地将知识与经验、理论与实际、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发展。“没有联系,无从建构”;“综合是典型的创造性活动,没有综合就没有创造”;“综合性学习的终极价值:让学生通过有形的内容整合载体,达到无形的经验整合的境界”。这些都体现了“综合性学习”所强调的是:综合、联系、实践。
二、天光云影共徘徊——“教学关键问题”与“综合性学习”的关系
案例二:“新航路开辟的过程”教学
1.学生阅读课本第33~34页,完成表1内容,并结合地图分别描述四条航线。
表1
2.学生思考交流:从表1中你有哪些发现?说出来与同学一起交流。如:(1)走在世界航海前列的是哪几个国家?为什么?(2)结合材料,说说我们可以从航海家身上学习哪些精神。
【材料1】麦哲伦的船队“有3个月零20天没有补充给养,只能吃碎成粉末、满是蛀虫的饼干。……喝又黄又臭的水”。由于饥渴难忍,船员们只好以皮革充饥,“……我们还常吃锯末”。许多船员得了坏血病,纷纷倒毙。但是麦哲伦对探险事业一直没有动摇。
【材料2】达·伽马船队,出发170人,生还者54人。麦哲伦船队,出发260人,生还者18人,麦哲伦自己也命丧中途。
在案例二中,教师在帮助学生理清开辟新航路的主要航海家和路线图的基础上,巧妙地设计了一个问题“从这张表中你有哪些发现”,学生兴致盎然地提出了一些富有思维含量的问题,教师再顺水推舟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理解西班牙、葡萄牙走在航海前列是当时自然、经济、科技、政治等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从航海家身上可以体会到不畏艰苦、敢于冒险、勇于拼搏、超人的意志和毅力等精神”,这些教学难点在这一过程中迎刃而解。由此可见,“教学关键问题”与“综合性学习”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两者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一)“教学关键问题”与“综合性学习”的区别
“教学关键问题”与“综合性学习”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教学关键问题”是名词,“综合性学习”是动词。
第二,“教学关键问题”是内容,“综合性学习”是形式。
第三,“教学关键问题”是目标,“综合性学习”是方法。
(二)“教学关键问题”与“综合性学习”的联系
“教学关键问题”与“综合性学习”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两者的本质和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体现“学为中心”,都是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第二,两者都遇到了困难和阻力,“教学关键问题”的存在与“综合性学习”能力的缺失有着密切关系。
第三,“教学关键问题”为“综合性学习”提供方向和载体,“综合性学习”离开“教学关键问题”就失去意义。
第四,“综合性学习”为解决“教学关键问题”提供方法,开展“综合性学习”是解决“教学关键问题”的有效途径。
第五,“综合性学习”本质上也是一个“教学关键问题”,如“如何开展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且把金针度与人——用“综合性学习”解决“教学关键问题”的策略
如何用“综合性学习”来实际解决或落实历史与社会“教学关键问题”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加以探讨。
(一)“知识与技能”类教学关键问题的解决
案例三:“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关键问题教学
教师按“联所学―明概念―析原因―理对策”的逻辑线索组织教学,其中在“联所学”环节中设置了一个活动“请你联系所学知识,阅读课文相关内容,思考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然后引导学生讨论以下三个问题,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1.我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20世纪80年代中期,邓小平对国际形势作出了什么判断,从而调整了外交政策?
2.当今世界的三大基本特点指什么?这同邓小平对国际形势的判断有什么联系?
3.回顾20世纪的前半世纪所发生的重大事件,请总结一下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这同邓小平的判断又有什么联系?
“知识与技能”目标主要包括学科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科基本知识的掌握,主要通过解决是什么(陈述性知识)和为什么(建立知识间的联系)的问题,把握知识规律,实现知识内化。案例三中运用“综合性学习”中的“联系阅读”,从纵向、横向、中外比较等不同角度加以联系,这正是解决基本知识掌握中“是什么”和“为什么”两个问题的有效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类教学关键问题的解决
案例四:“如何分析、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关键问题教学(“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教学)
教师播放《大国崛起》视频片段。然后,学生阅读材料,思考并讨论问题。
【材料1】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在此之前,人类生活在相互隔绝而又各自独立的几块陆地上,没有哪一块大陆上的人能确切地知道,地球究竟是方的还是圆的,而几乎每一块陆地上的人都认为自己生活在世界的中心……新航路开辟照亮了人类文明的进程!现在展现在西欧人眼前的,已不是一个半球的四分之一,而是整个地球了。——《大国崛起》
【材料2】亚洲的茶、非洲的咖啡传入欧洲;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番茄、花生传入亚洲、欧洲;欧洲的马、牛、羊以及橄榄传入美洲。
【材料3】据统计,从15~17世纪的3个世纪里,西班牙从拉丁美洲掠取了255万千克的黄金和1亿千克的白银,葡萄牙仅从巴西就掠夺了至少价值6亿美元的钻石,并且在占领地区进行殖民统治。
【材料4】印第安人在美洲创造了辉煌的印加文明。1532年,西班牙冒险家皮萨罗来到了印加帝国,……他洗劫了印加帝国的首都,残酷屠杀大批印第安人。印加文明被西班牙殖民者毁灭了。
【材料5】罪恶的奴隶贸易使非洲丧失了不下1亿的精壮劳动力,相当于1800年非洲人口的总和,使非洲成了一个“黑暗的大陆”。
思考讨论:1992年是哥伦布发现美洲500周年。发达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有人甚至提出要沿当年的航线再次航行,并要在其所到之处立碑纪念,以表彰哥伦布的历史功绩。而一些美洲国家却同声对哥伦布发起了严厉的谴责和声讨。请结合上述材料,对500年后人们对哥伦布的不同态度作出解释,并理性地评价新航路开辟这一历史事件。
“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过程”是让学生经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过程,“方法”是让学生掌握各类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方式与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方式,变“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在案例四中,教师按照“阅读材料―产生问题―自主讨论―得出结论”的方式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在体验、活动、探究中进行学习,在合作交流中学会学习,学会反思,掌握历史的、辩证的、全面的、多角度分析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方法。
在“过程与方法”类教学关键问题的解决中,一要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索,这是主动学习的实质性环节。不是教师直接讲授或讲解解决问题的思路、途径、方法,而是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思路、途径和方法。二要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这是主动学习的拓展性环节,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形成自我监控、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反馈的学习能力。运用“综合性学习”的“主动问答”与“自主讨论”,无疑是促成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的重要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类教学关键问题的解决
案例五:“如何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或增强)社会责任感”关键问题教学
教师呈现以下一组材料,学生阅读材料并思考讨论问题。
【材料1】“山东亡,是中国亡矣!我同胞处此大地,有此山河,岂能目睹此强暴之欺凌我、压迫我、牛马我,而不作万死一生之呼救乎。”
——摘自北大学生游行宣言
【材料2】“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摘自雷锋语录
思考讨论:(1)运用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中的青年如何承担起社会责任的。(2)材料中的青年用自己的言行为我们树立起承担责任的榜样。请你对照他们,举出自己做得不足的事例一个,并说明不足的理由与改进的打算。
案例六:“如何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增强国家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关键问题教学
在《走在复兴之路上:感受新中国的精神力量》的教学中,教师在“感受新时期的时代精神”教学环节设计了如下小组合作探究活动:
1.在活动探究单上填写本小组认为最能代表新时期时代精神的典型事迹或典型人物,并介绍具体事迹和说明其中蕴含的精神力量。
2.推荐出本小组代表,与集体分享交流你们组的探究成果。
3.看看哪个小组的成果最能震撼人心,被同学点赞最多的胜出。
所谓情感,是指人的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态度体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和对学习的责任,还包括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等;价值观指对问题的价值取向的认识,也指学生对教学问题的价值取向或看法。虽然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列入课程目标,但是这决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像讲解知识要点一样,通过讲解的办法,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给学生。每个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选择,是在个人成长过程中,通过模仿、尝试和实践体验而逐渐习得的。
在案例五中,为引导学生形成(或增强)社会责任感,教师通过让学生对照材料中生动的榜样人物,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改进,在实践体验中发展自我,从而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情感。在案例六中,为引导学生增强国家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教师采用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即在小组交流中“看看哪个小组的成果最能震撼人心,被同学点赞最多的胜出”,引导学生在交流中互相比较、互相评判、相互促进,从而增强国家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可见,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类教学关键问题的解决中,采用“综合性学习”的“自评互判”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总之,运用“综合性学习”解决历史与社会“教学关键问题”,要求我们坚持“学为中心”的原则,在立足学情和依据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综合联系知识、综合运用方法、综合提高能力、综合三维目标,积极尝试“联系阅读”“主动问答”“自主讨论”和“自评互判”,使“综合性学习”成为推动历史与社会“教学关键问题”解决的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