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院校《数学分析》课程改革的研究
2015-05-30杨叙
杨叙
【摘要】本文先叙述了《数学分析》课程的重要性及民族院校学生的特点,说明了此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最后给出了此课程改革的几种方式。
【关键词】数学分析 课程改革 民族院校
【基金项目】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11401012) 支持。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13-02
一、《数学分析》课程的重要性
数学分析又称高级微积分, 它是以微分学、积分学以及级数的一般理论为主要研究内容。《数学分析》课程是各个高等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和金融数学等数学类专业的最重要的基础课程。在内容上,数学分析对微积分和级数等理论有严格和精确的刻画,为后续的课程如实变函数、泛函分析、微分方程、微分几何、概率论、数理统计、计算方法和复变函数等提供了必备的基础知识。在逻辑思维与方法上, 数学分析中的许多重要数学思想、严密的逻辑推理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技巧, 为整个大学期间的学习及后面的科学研究起到巨大的奠基作用。通过对《数学分析》这门课程的学习,除了使学生掌握数学分析的基本理论知识外,还可以培养学生严格的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具备熟练的运算能力与技巧,从而提高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及利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
二、民族院校学生特点
1.基础知识薄弱
民族院校肩负着培养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高素质人才的使命,因此民族院校的招生大多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而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都来自新疆、西藏、云南、贵州、青海、内蒙、甘肃、宁夏等偏僻的山区或不发达地区,为了照顾这些地区少数民族的发展,国家常常对这些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采取一定的照顾措施,如降低分数录取等。这使得少数民族学生的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加之由于民族地域、历史条件的限制和汉语交流的障碍等,使得他们的知识面相对比较狭窄,认识能力比较差,这些造成了许多少数民族学生在刚进入大学生时,很难适应大学的生活学习。
2.不适应大学的环境
少数民族学生从中学升入大学,从偏远的山区或不发达地区到繁华而又热闹的大城市,从本民族的聚居区到非本民族的聚居区,从本民族的文化氛围进入非本民族的文化氛围,这些变化是巨大的。这对许多少数民族学生来说,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孤独感和寂寞感,加之高考成绩相对同级或同班学生较低,这使得他们压力比较大,甚至会产生一些自卑心理,从而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
3.学习动力不足
许多少数民族学生在刚进入大学时对专业的认识不足,不了解本专业知识结构及未来就方向等,这使得他们没有认识到《数学分析》课程的重要性。另外,许多少数民族学生是定向培养,即毕业后要回到原籍工作,这使得他们有了工作的保障,没必要再去努力学习力,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数学分析》课程的改革方式
1.教学内容、教学大纲的改革
由于民族院校学生的特殊性,《数学分析》课程原有的或者985高校所使用的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已不再适用。为了建立适合民族院校《数学分析》课程的教学大纲,需要对原有的教学大纲做大量的改动,如减少数学分析中实数的完备性、一致连续性等理论性内容的讲解,增加极限、求导和积分等计算内容的讲解,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技巧,从而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合格的人才。
2.教学方式的改革
首先,任课教师在授课时,多讲解一些授课内容有关的背景知识和实际应用,从而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对词课程的兴趣。其次,在讲解《数学分析》中的一些抽象的定义、定理、推论等时,多讲一些如图形等直观的描述和解释,在写出严格的逻辑推理前,多讲解一些证明想法和思路的分析,从而使得学生对抽象概念定理的描述和证明有一个直观的理解。最后,任课教师在课堂上应鼓励学生“批判”地学习,敢于怀疑并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分析》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任课教师应在课后多与学生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想状况,并对自己的授课方式和进展随时进行调整。
3.考核方式的改革
由于民族院校中的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基础薄弱,甚至汉语交流能力比较差,如果采用传统的或者985院校所采纳的《数学分析》课程的考核方式,这将导致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期末考试不能及格,影响了他们的正常毕业,从而打击了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会引起校园或者地区的和谐与稳定。为此,需要改变原有的考核方式,如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表现,加强课堂测验与平时作业的考核,减少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例。
参考文献:
[1]陈王莎.浅析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习动力,教育界,2012(14).
[2]沈奇.《数学分析》课程教学的现状与改革[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5):181.
[3]劉学飞, 陈小春. 数学分析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中国成人教育, 2011(21):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