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职称推荐制度探索
2015-05-30常江
常江
摘 要:职称评审是职业院校教师教学生涯中的一件大事,评审推荐制度的制定不仅会影响参评教师的利益,还会影响和谐校园的建立。近年,“双师型”教师在职称推荐中越来越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何把握教师的整体情况,在职业院校内部做好职称推荐工作,已成为职业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职称推荐;制度
职称评审与教职工的利益相关,特别是实行绩效工资后,职称与待遇联系得更加紧密,广大教职工申报职称的热情十分高涨,参评人员多,指标少,教职工之间的业务成绩竞争激烈。在职称推荐中优先考虑具备“双师型”资格的教师,并结合他们教研情况的差异,按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制定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职称推荐制度尤为重要。
一、在职称评审推荐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1.师德观念薄弱,有待加强
河南省职业院校教师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以下简称条件)中关于道德方面指出: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勇于探索,开拓创新,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而作为最基本的条件,常常为大家所忽视,参与评审的教师不注意师德修养的培养,他们在实际的教学中对师德的内涵认识不够,教育观念落后。 一些教师淡薄的师表意识,自爱、自尊精神的缺乏,与职业院校对教师的要求相差甚远。一些教师在考试的过程中竟然凭印象为学生打分,甚至将不良的教育思想带进课堂,导致学生对社会的误解。一些教师只单纯注重自己的物质生活,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将自己的教学价值放在了课外的兼职上,对自己班上的学生没有尽心尽力地培养。
2.教学效果被忽视,重量不重质
条件中最基本要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专任教师年均教学工作量不少于240学时,兼任管理工作的教师年均教学工作量不少于专任教师的1/2。对于条件中的基本工作量,教师们很容易完成。学校近两年招生形势比较好,教师们的课时比较饱满,以每天6节课来计算,有的教师要完成每周26个学时的授课任务,他们为了完成工作量就容易忽视教学质量。时间久了,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必定受到影响。虽然这些问题的产生既有教师自身的原因又兼有外部的因素,但是教学效果离不开教师的不懈努力和对教学规律的探索,不投入一定的精力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3.论文质量不高,内容空泛
条件(高级)中对论文的要求:在CN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或教育教学研究论文4篇以上,其中至少1篇发表在国内核心学术期刊或本学科领域公认的权威性学术刊物上。近年,申报职称的教师人数多,指标少,参评人员在各项硬指标都满足的情况下,竞争的重点就在论文的数量上了,这在职称申报的最后阶段就成为一个重要的标准。有些教师注意平时的积累,而有些教师在申报前临时抱佛脚,不论论文质量如何,只要公开刊物能发表,就一如既往地走下去,有些比较难发的杂志还得找关系,更甚者还会出现买版面、找人代写等弄虚作假的现象。有些教师看似文章不少,但细看内容,会发现毫无质量可言。在职称评审过程中,论文的数量和内容的针对性还是排在了质量考量之前,缺乏有效的甄别方法,助长了一些教师在申报前突击发表论文,片面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的不良学术之风。
4.教科研理论研究多,实践研究少
在条件中关于教科研的要求:市、厅级以上教科研成果二等奖的主要完成人;市、厅级以上教育教学改革、科研项目或企事业单位新产品研发、技术革新等项目的主要完成人,项目通过鉴定或结项验收。这些条件对大多数老师来说很难完成,他们比较多的时间花在常规的教学上,很难抽出太多的时间去查阅资料研究教学规律及教学现象。为了评职称需要,教师们不得不被动参与教研,热衷于写政策性比较强的教研项目,缺乏实际有用的见解,不够接地气。
二、制定比较完备的职称推荐制度
近年,学校参与高级职称评审的教师比较多,这些人中有在教学一线从教数十年的老教师,他们兢兢业业、默默无闻;也有满足基本评审条件的青年教师,他们敢闯敢拼。在制定推荐制度时要充分考虑他们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好各项教学活动的权重。
学校的职称推荐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参评教师在全校教职工范围内的测评,合格为满意率超过50%;第二部分为教师的业务成绩,即教学情况、班主任情况、论文情况、教研情况等。针对教师的业务成绩,参照河南省的职称评审条件,侧重于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而对于职业技能和论文、著作,满足最基本的条件即可。在制定教师职称推荐制度时应遵循十六字方针:师德为先,教学中心,论文精品,教研务实。
1.师德为先
师德是教师在自己教学过程中通过经验总结和积累所形成的思想道德、行为规范、道德观念,是身为教师的基本职业素养,其中心思想是爱岗敬业、热衷于自己的教育事业。教育部关于师德有专门的文件出台,并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审、评优等的首要标准,在学校推荐参评职称的人员时要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师德在职业院校主要表现在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工作有责任心。为了让师德不再成为一句口号,要赋予其实际的行动表现。
2.教学中心
教师的首要任务是上好课,吃透教材的内容,使自己的教学效果突出。在现代职业教育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巧,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上有所收获。对校内教师教学效果的评定,不能简单地用一两次课来评判好坏,要建立一套长期的跟踪评定方法,可以通过《2014新编河南省中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课程教师队伍建设及考核评估应用手册》上的有关要求来评判教师的教学。技能是职业院校教学效果的体现,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提法要求教师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技能教学水平,这就要求理论教师提高自己的实训课教学水平。这种水平的衡量可以依托河南省举办的技能大赛,在大赛中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的,学校要给予一定的荣誉和物质奖励,颁发“技术能手”证书,并按照专业组成某项大赛的专家小组,为学校下一次技能大赛进行辅导,给予他们充分的认可。对学校在全省技能大赛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在职称推荐中优先考虑,激发教师潜心钻研实训教学的热情。
教师的工作量也要认真考虑,对课时饱满、能够主动承担大量的教学任务,且一学期能上多门不同课程的教师给予奖励。教师承担的课程多,备课量以及批改作业量都会比较大,因此,在职称评比中要对工作量饱满、教学态度端正的教师优先考虑。
教龄是一名教师对教学工作的坚守,教龄长的教师在职称推荐工作中要给予充分考虑,要给予绝对的权重,尊重教师的辛勤付出,让他们教学有干劲,专心上课。
3.教学论文及教研活动要创精品
职业院校现在陷入了一个怪圈,以论文多少论英雄,以教学研究比高低。在这种不良风气的误导下,论文泛滥,大家的主要精力都花在了闭门造车上,论文抄袭造假,教学成果不接地气,一切唯证书论,这些已经背离评审政策制定的初衷。教学论文是教学的一种升华,是每位教师教学思想的体现,篇数不在多而在精,重在有内容有思想,作为参与职称评审的教师满足基本评审条件即可。教研活动是大量教学活动以及多名教师长期教学的集体智慧,尽量少写高大空、政策性的教研论文,可以加大本专业教学的探讨,在学校实际情况下因地制宜,使学校的专业有特色。学校的学术委员会对每年教师发表的论文以及教研项目进行打分评定,对切合实际的精品论文和教研项目给予奖励。
过去一直沿用的量化打分办法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把职称推荐中所有的条件都进行量化打分,就会有大量的论文以及各类奖项的出现,大家把心思都花在怎么得高分上了,忽视了教学效果这一主题;不采用量化打分,推荐的结果说服力就会不强。今后在制定职称推荐政策时,要合理完善量化评价考核办法,使之尽量科学化。
参考文献:
[1]茹春亚.当前中职院校职称评聘中存在问题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4,(7).
[2]王辉.浅谈职业院校师德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J].才智,2014,(11).
责编:高 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