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开心农场”的学校

2015-05-30杜伟玲黄海欣

赢未来·学校品牌管理 2015年6期
关键词:田园活动课学校

杜伟玲 黄海欣

一部《虎妈猫爸》的热播,把一个时代的社会问题推向了大众。剧情一波八折的讲述了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幼小的孩子在众多不同价值观中变得抑郁。庆幸的是,孩子在“虎妈”的带领下,在“农场”中逐渐康复,并发生质的改变:从娇生惯养的小公主到开心的女汉子,可以说“田园教育”拯救了剧中的小主角。

有意思的是,我们在现实中也发现了这样一所富有特色的学校——成都市全兴小学校,一所真正意义上实践“田园教育”的学校,一所真正给孩子提供现实版“开心农场”的学校。我们特此采访到该校校长傅毓宗,给大家分享这所“田园教育”品牌学校的成功之路!

《学校品牌管理》:近年来,全兴小学因“田园教育”备受关注,可否请您介绍一下基本情况?

傅毓宗:我们的“田园教育”可以分为“环境育人”和“实践活动课”两大部分。2009年,全兴小学从一所村小成为拆迁住宅小区的配套学校,面对当时出现的一些特殊情况,我们开始探索和思考环境育人,充分利用围墙、操场边角等闲置地段,先后修建“三园两馆一房”。

“三园”由“兴雨田园”“兴雨乐园”和“兴雨科技园”组成。其中,“兴雨田园”由开心农场、果园、荷塘、枣林、桔园、梨园、柚子林等组成。近三年来,我们先后栽种了大豆、小麦、油菜、玉米、南瓜等55种常见农作物,樱桃、枇杷、柠檬等100多棵果树,侧重营造农村田园生活气息;“兴雨乐园”包括了鸟语林、兔房、鹿苑、羊舍、牧场、荒园等,让孩子们在这里学习动物知识,与温和动物零距离接触,学会尊重生命、呵护生命;“兴雨科技园”目前还在建设中,由葡萄园、水培草莓园、绿色蔬菜园等组成,体现现代农业的高科技特性。“两馆”分为图书馆与博物馆。其中,图书馆有班级图书角、年级书吧、梦想教室、电子阅览室;待建中的博物馆规划为“植物天地”“动物乐园”“寻家筑梦”三个板块。“一房”为“兴雨小厨房”。

在实践活动课方面,我们分校本实践活动课和学科渗透活动课。其中,校本实践活动课分为《田园印象》《营养膳食》《环保礼仪》等,有固定的时间与活动班级;学科渗透活动课是国家基础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整合,全员参与。

《学校品牌管理》:全兴小学当初为何选择开展“田園教育”?

傅毓宗:主要是考虑到两个方面的情况,一是学校的地理位置。全兴小学原是一所农村小学,于2009年整体搬迁至新校区,成为拆迁住宅小区的配套学校,但地处城乡结合部,是金牛区最西边的薄弱新建小学。我们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农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高达87.9%,多伴随父母生存在城乡结合部,未能完全融入城市文明。如何将孩子们培养成“身体健康、心理阳光、遵守规矩”的现代文明小公民,和他们的父母一起成长为未来新城市的新市民?这是当时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

二是学校师生结构的特殊性。我们的老师比较年轻,平均年龄27岁,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热情积极,爱学习、求进步,却又缺乏相应的锻炼平台。如何尽快打造出一支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队伍,这也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

自然是生活和生命之间的一座桥梁,在学校教育中,校园环境就是注入了文明的生态自然系统。因此,我认为学校教育要顺应生命发展的规律,效法自然。“田园”不是乡村,它既有自然、淳朴、生态的基因,更有现代、科技、高雅的文明。于是,我们从触手可及的“田园教育”开始探索,提出了“和而不同、百善孝先、求真践行、各美其美”的办学理念,积极思考“构建图书馆中的田园学校”的办学目标,走一条与众不同、独具特色的办学之路。

《学校品牌管理》:全兴小学主要通过哪些措施开展“田园教育”?

傅毓宗:我们的“田园教育”不是在专家顶层设计、精心组织指导下一步到位的,是从最底层的草根研究开始,边探索、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完善,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在硬件建设方面,新校址的围墙边角堆满建筑垃圾,还有一些设施的设计与使用不合理。为了美化、绿化校园,也为了提高校园利用率,我们从2010年起,先后用了4年时间,对基础设施进行改造。首先,我们把围墙边的荒芜地带改建成学生喜欢的“开心农场”,将只有基本绿化的中庭改建为果园和荷塘,食堂背后的荒芜地带则改建成鸟语林、羊圈等,并结合课程的需求来改造小厨房,最终形成了“三园”(屋顶科技园待建)、“两馆”(博物馆待建)、“一房”的全新格局。

在实践活动开展方面,最先组织师生做一些简单的田间劳动,如播种、除草、浇水等,各班级分别写观察日记,学校尚未系统的指导。一学期下来,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发现了一些问题。2012年9月,学校安排专职教师固定活动时间,划定班级对象,先后探索出《田园印象》《营养膳食》《环保礼仪》三门校本实践课程。

《学校品牌管理》:刚刚提到的三门校本实践课程是如何开展的?具有哪些亮点?

傅毓宗:《田园印象》课程让我们的孩子来到田园,了解各种动植物习性,学习日常管理,并进行拍摄和记录;《营养膳食》课程让我们的孩子来到食堂,学习炒土豆丝、包饺子、烘焙饼干等简单的烹饪技术,并通过请教老师、查找资料,评价当天的食堂餐食搭配是否合理,提出改善建议;《礼仪环保》课程让我们的孩子在清洁阿姨的带领下,观察、清扫平时生活的环境,并感染、教育更多的孩子争当“讲文明、懂礼仪”的社会小公民。

这三门校本实践课程主要针对3-6年级学生开设,每个学期每个班都会轮到一次,每次为期一周。轮到的班级被分为三个小组,每个小组约15名学生。他们在周一上午按照原课程表上课,下午则进行分组集中培训;周二至周四,每个小组每天分别参与一门特色课,三个小组轮流循环;周五上午进行总结表彰,下午开展兴趣活动。

相对于传统课堂,《田园实践》课程非常注重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结合。我们利用“三园两馆一房”将国家基础课程渗透、融合到特色课堂中,逐渐打造出基础课堂和特色课堂二合一的教育模式。从2010年12月起,全兴小学各班均分得一块用于田间劳动的、约10平方米的“开心农场”,结合语文、数学、美术、科学等学科教学,师生在此劳动、观察、学习、测量、写生、赏析。在这些课堂中,孩子们可以充分挖掘、锻炼、展示自己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在劳动和体验中教学相长。

《学校品牌管理》:通过几年的“田园教育”探索,全兴小学有哪些新变化?

傅毓宗:主要体现在学校师生的身上,知识结构与行为习惯都发生了变化。实践活动课具有独特的开放性、实践性与趣味性,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没有传统课堂评价的对与错,只有更多的开心与笑脸。同时,学科教学、生命教育、礼仪互动、团队协作等等,都得以贯穿体现。师生们所掌握的书本知识在此中得到验证,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螺旋上升,交织交融。相比几年前,大家更多了自信,生活内涵也变得更为丰富!

《学校品牌管理》:全兴小学的“田园教育”品牌初具雏形,接下来将采取哪些措施来提升特色内涵?

傅毓宗:我们这几年确实取得了一些成果,校园环境得到不断优化,学生、家长的素质也在不断提高,受到了多方的关注和支持。我们在工作探索收集、整理到的一些素材,就像一颗颗散落、还没有经过打磨的珍珠。如何进一步提升特色内涵,将这些散落的珍珠制作成精美的项链,希望能够得到专家团队的精心指导,我们也将静心思考,潜心践行。期待有那么一天,全兴小学的“田园教育”成为一张独特的绿色名片!

(作者分别系《学校品牌管理》采编部主任、记者)

猜你喜欢

田园活动课学校
为“田园CEO”成长添把火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探索
活动课
田园乐趣多
学校推介
田园美景
让语文活动课“动”起来
高中生物活动课的实践探索
田园风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