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读“无用”的书

2015-05-30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无用葛剑雄复旦大学

葛劍雄与美国人类学家施坚雅素有交往。在被医生诊断出得了癌症后,施坚雅问时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的葛剑雄,是否愿意接受他的藏书。葛剑雄觉得荣幸之至。

施坚雅将他的中文书捐给了美国华盛顿大学,西文书则全数捐给复旦大学。他去世后,葛剑雄到美国装回了一百多箱的书。为了表示纪念,葛剑雄向施坚雅的妻子要了一张施坚雅的照片和简历,准备设立施坚雅文库,将其所捐的书都放人其中。

施坚雅的妻子不高兴了。她跟葛剑雄说:“你们纪念他,我很高兴,但为什么要把他的书当成纪念品一样摆放呢?他的书应该打散,跟普通书一样放在最容易读到的地方,供大家阅读,这才是对他最好的纪念。”

葛剑雄对此触动极深,他反思:捐书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让大家读书,还是为自己树碑立传?

图书馆是大多数人获得知识的工具,是少数人的天堂。在他的理想中,一个阅读氛围好的社会是:大多数人有时间读“无用”的书。读托福、成功学的书在葛剑雄眼中不算读书,“这是为了考试和求职”。日本人在早班火车上看的是连环画报,离开后,垃圾桶里就扔了一大片。“一个社会可以随心所欲、没有压力地做点事,包括读书,甚至钓鱼,这才是真正自由、良性的社会。我们现在动不动要比赛、要升职,还是在初级阶段。”

(赵佳月/文,摘自《南方人物周刊》)

猜你喜欢

无用葛剑雄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整形外科简介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整形外科简介
痴迷于“无用”科学的科学家
读书“无用”论
多读点“无用”的书
葛剑雄 学界“大炮”葛剑雄
Comment acquérir la culture de l'autre?
最好的纪念
一道复旦大学自主招生数学试题的再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