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参酮ⅡA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基础研究

2015-05-30马佳会等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5年6期
关键词:细胞凋亡调脂丹参酮

马佳会等

摘要:丹参酮ⅡA是中药丹参中主要有效活性成分,能通过参与对抗血管壁局部反复的炎症反应、调控内皮细胞凋亡及纠正血脂代谢紊乱等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本文总结了近年来科研工作者对丹参酮ⅡA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基础研究,为丹参酮ⅡA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丹参酮ⅡA;抗炎;细胞凋亡;调脂;综述

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5)06-0131-03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冠心病、心绞痛及脑栓塞等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主要表现为脂质在动脉内膜上聚集形成黄色粥样斑块,进一步导致局部管壁增厚、弹力下降、管腔狭窄,导致心肌供血不足或斑块发生糜烂或破裂产生栓子时,将会发生冠心病、脑栓塞等累及心脑血管系统的疾病,其发生与局部管壁反复炎症反应、内皮细胞凋亡、平滑肌细胞增生及血脂代谢异常等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吸烟、血脂异常、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等AS的危险因素未得到有效控制,导致AS发生率逐年攀升。

丹参酮ⅡA是丹参中含量最高的有效活性成分,为二萜醌类化合物,属脂溶性,可参与机体多种生物活性反应,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癌、改善血循环、改善肝功能、保护脊髓背角神经元、保护肾小管和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笔者现对近年来对丹参酮ⅡA抗AS作用的基础研究进行整理,为丹参酮ⅡA抗AS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 抗炎作用

1999年,Ross提出AS是由炎症引起的[1],血管壁炎症损害和修复在多种炎症因子共同作用下,导致了AS的发生和发展。AS发病是在多种炎症因子的共同作用下发生的,而丹参中有多种成分能够抑制AS形成过程中的炎症因子,从而发挥抗AS的作用,其中丹参酮ⅡA是主要的有效成分。

1.1 调控内皮细胞核因子-κB信号通路

AS的发生发展与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存在密切关系,在AS病灶中的巨噬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等多种细胞内,均发现有活化NF-κB的存在。王氏等[2]研究表明,丹参酮ⅡA能阻滞NF-κB通路,抑制p65的表达,减少趋化因子、炎症因子和黏附分子的分泌。崔氏等[3]研究发现,丹参酮ⅡA不仅可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ECV304细胞中NF-κB激活,还可抑制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的表达。

1.2 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

TNF-α可诱导产生多种炎症因子,导致细胞凋亡,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可作为炎症指标,其表达量可衡量炎症的严重程度。聂氏等[4]发现,丹参酮ⅡA可通过抑制TNF-α进而抑制白细胞介素(IL)-1β的表达,最终发挥对AS产生的抑制作用。贾氏等[5]研究表明,丹参酮ⅡA能明显降低脂多糖诱导的EA.hy926细胞中Toll样受体4/NF-κB和TNF-α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李氏等[6]研究显示,丹参酮ⅡA可降低炎症因子TNF-α的表达水平,并与血小板数、血小板聚集功能相关。

1.3 调节白细胞介素分泌

IL-1β可诱导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增生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分泌,VSMC和MCP-1在AS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张氏等[7]研究表明,丹参酮ⅡA可有效降低AS家兔血清中IL-8的浓度,抑制血管VCAM-1的表达。郭氏等[8]研究表明,丹参酮ⅡA可以促进IL-10分泌,并抑制IL-6的分泌,具有稳定动脉硬化斑块的作用。黎氏等[9]研究显示,丹参酮ⅡA能有效减少AS斑块脂质的沉积,抑制VCAM-1的表达,减缓炎症反应的进行。

2 调控细胞凋亡作用

2.1 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

VSMC的增殖和迁移是AS斑块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VSMC数量将决定泡沫细胞数量,进而影响着AS斑块的发展。沈氏等[10]研究发现,丹参酮ⅡA可上调AS病灶VSMC中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的表达,抑制同型半胱氨酸(Hcy)诱导的VSMC增殖。张氏等[11]研究表明,丹参酮ⅡA能阻滞VSMC细胞周期,抑制VSMC的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可通过影响细胞微丝结构,缩短VSMC的迁移距离。王氏等[12]研究发现,丹参酮ⅡA可能通过调控家兔p27和cyclin E的表达,抑制Hcy诱导增殖的兔VSMC生长。

2.2 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血管内皮细胞(VEC)可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起到屏障作用,其功能障碍是导致或加重AS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抑制VEC的凋亡可有效防治AS。李氏等[13]研究发现,丹参酮ⅡA能改善AS患者VEC异常分泌状态,抑制内皮素和血栓素A2(TXA2)的分泌,促进前列环素的生成,进而保护VEC。李氏等[14]研究显示,丹参酮ⅡA能抑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生成,进而促进VEC中一氧化氮(NO)的分泌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的表达,保护VEC并抑制其凋亡。黄氏等[15]研究发现,丹参酮ⅡA能下调Hcy诱导的VEC损伤模型中GRP78基因的表达,减缓内质网对VEC的应激保护,抑制VEC凋亡。易氏[16]研究发现,丹参酮ⅡA可上调B细胞白血病2(Bcl-2)的基因表达,下调Bcl-2相关X蛋白(Bax)的基因表达,促使AS斑块中Bax阳性细胞减少,抑制VEC凋亡。凃氏等[17]研究发现,丹参酮ⅡA具有促进人脐静脉VEC增殖的作用。

3 调脂作用

3.1 调节胆固醇水平

血浆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升高,是促进斑块形成发展的危险因素;另外,LDL-C的升高能加强血小板的聚集作用,加重血液黏稠度,进一步损害VE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能促进TC的逆转运,减少TC在外周组织和血管内的沉积,保护内皮细胞,HDL-C/TC比值越大,患冠心病的可能性越低;相反,比值越小则预示冠心病的发生几率越大。陈氏等[18]研究表明,丹参酮ⅡA能有效地降低TC、TG和LDL-C,升高HDL-C水平,纠正血脂紊乱。王氏等[19]发现,肺心病患者经过丹参酮ⅡA治疗14 d后,患者血浆黏度和全血黏度均明显降低,血脂指标中除HDL-C升高外,其余脂蛋白均低于治疗前,且无不良反应。提示丹参酮ⅡA具有良好的调脂作用。

3.2 促进胆固醇逆向转运

TC逆向转运作为一种自身保护机制,通过HDL-C从小颗粒亚类到大颗粒亚类成熟递变的过程,实现从巨噬细胞和VSMC转运脂质和TC至肝脏代谢转化,并经胆汁分泌排出体外。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能促进细胞内的游离TC和磷脂逆向转运至细胞外。胡氏等[20]研究表明,丹参酮ⅡA可能通过上调Ox-LDL诱导的鼠源巨噬细胞性泡沫细胞中ABCA1的表达,从而促进TC的逆向转运。卢氏等[21]研究表明,丹参酮ⅡA可能通过诱导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肝脏X受体α和ABCA1的表达,抑制TC进入内皮下层形成泡沫细胞,促进TC的逆向转运。

4 其他

4.1 降低纤维蛋白原

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是体内重要的凝血因子,可导致体内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失衡,引起血液黏滞度的增高,继而使血小板的聚集性和黏附性增强,导致AS。吴氏等[22]研究发现,丹参酮ⅡA磺酸钠能降低FIB,阻抗红细胞自身间或与血管壁之间的黏附,降低血黏度,抑制血小板凝集,从而发挥降低血脂的作用。

4.2 抑制血小板生成和血栓素A2释放

TXA2可使血管痉挛、促进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前列腺素能阻止血液凝固,二者相互拮抗,是血管内皮分泌功能的重要检测指标,血浆中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可分别反映TXA2和前列环素(PGI2)的含量。王氏等[23]研究表明,丹参酮ⅡA可同时抑制血小板、TXA2的合成与释放,降低血管的痉挛,减少血栓的生成,同时可减少PGI2合成,调节TXA2和PGI2比例,预防微血管的收缩,保护大鼠VEC。

4.3 舒张血管

NO减少时,血管舒张的反应性会下降,eNOS是VEC分泌NO时的关键酶,可以限制NO的合成。李氏等[14]研究发现,丹参酮ⅡA能促进VEC分泌eNOS和NO,减轻血管紧张肽Ⅱ对血管平滑肌舒张的抑制作用,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达到保护VEC和抑制AS发生发展的作用。吕氏等[24]研究表明,丹参酮ⅡA能促进AS家兔VEC分泌NO,提高血清中NO浓度,降低TG的浓度。

5 小结

丹参酮ⅡA是丹参主要的有效活性成分,近年来对丹参酮ⅡA抗AS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进一步肯定了丹参酮ⅡA抑制AS形成和发展的作用效果。迄今研究表明,丹参酮ⅡA可通过抗炎、调控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细胞凋亡、调节脂质代谢、抑制血栓形成和舒张血管等作用抑制AS斑块的形成和发展。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丹参酮ⅡA防治AS的作用机制将更为明确,使其拥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Ross R. Atherosclerosis - an inflammatory disease[J]. N Engl J Med,1999,340(2):115-126.

[2] 王建新,沈晓君.丹参酮ⅡA调控NF-κB通路抗动脉粥样硬化实验研究[J].河南中医,2013,33(5):681-683.

[3] 崔广智,金树梅,赵桂峰,等.丹参酮ⅡA对TNF-α诱导的ECV304细胞NF-κB、IκB-α表达及粘附分子ICAM-1、VCAM-1mRNA表达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7,23(12):1671-1675.

[4] 聂桂丽,郭茂娟,李燕平,等.丹参单体对肿瘤坏死因子损伤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炎症介质IL-1β表达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9):823-824.

[5] 贾连群,冯峻屹,杨关林,等.丹参酮ⅡA对LPS诱导EAhy926细胞TLR4和TNF-α的影响[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1,27(7):733-735.

[6] 李晓静,周敏,李晓辉,等.丹参酮Ⅱa对免疫性血管炎细胞因子和血小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9,17(1):188-192.

[7] 张发艳,华声瑜,范英昌,等.丹酚酸B及丹参酮ⅡA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IL-8及VCAM-1的影响[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30(2):152-154.

[8] 郭伟强,曹婷婷,徐雯婧,等.丹参酮Ⅱ-A对细胞因子IL-6和IL-10的影响[J].生物技术,2008,18(6):30-32.

[9] 黎洪展,吕永恒,陈琪,等.丹参酮ⅡA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VCAM-1表达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9):3736-3737.

[10] 沈晓君,高爱社,关怀敏,等.丹参酮ⅡA对兔动脉粥样硬化病灶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90-92.

[11] 张海宏,陈玉成,梁玲,等.丹参酮ⅡA对体外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39(2):188-192.

[12] 王建新,马素好,沈晓君,等.丹参酮ⅡA对血管平滑肌细胞p27和cyclin E表达的影响[J].中医学报,2013,28(3):373-374.

[13] 李朝梁,石秋玲,朱平先,等.丹参酮ⅡA对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干预作用[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52(7):44-45,48.

[14] 李永胜,梁黔生,王进,等.丹参酮ⅡA对猪主动脉内皮细胞受血管紧张素Ⅱ作用时产生NO及eNOS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7(7):637-639.

[15] 黄明宜,王建新,沈晓君,等.丹参酮ⅡA拮抗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相关机制研究[J].中医学报,2013,28(4):533-534,后插1.

[16] 易成.丹参酮抗动脉粥样硬化分子机制研究[J].海峡药学,2011, 23(6):43-44.

[17] 凃乾,叶勇,杨丹丹,等.丹参酮ⅡA促内皮细胞增殖作用研究[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0(5):90-92.

[18] 陈文瑛,唐富天,陈少锐,等.丹参酮ⅡA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防御作用研究[J].中国药房,2008,19(12):884-888.

[19] 王新荣,赵苏.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肺心病患者血流变及血脂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1,32(3):237-238.

[20] 胡海燕,李跃艳,李春霞,等.丹参酮ⅡA上调ABCA1表达促进泡沫细胞胆固醇流出[J].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2012,32(6):488-495.

[21] 卢德赵,林韬琦,王萍儿,等.丹参酮ⅡA对泡沫细胞胆固醇平衡的影响[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2,20(5):402-406.

[22] 吴江,井贵平.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脑梗死血液指标的影响及疗效评价[J].中国医学创新,2011,20(20):19-21.

[23] 王娟,都鹏飞.丹参酮ⅡA及烟酸对肥胖幼鼠心血管功能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8):3293-3295.

[24] 吕炳强,范英昌,孙连胜.丹酚酸B、丹参酮ⅡA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清一氧化氮及甘油三酯的影响[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6,25(1):32-36.

(收稿日期:2014-04-11)

(修回日期:2014-06-16;编辑:梅智胜)

猜你喜欢

细胞凋亡调脂丹参酮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Tanshinone Capsule in the Treatment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丹参酮ⅡA提取工艺的优化
食欲不振喝点山楂茶
丹参酮Ⅱ A 保护大鼠肾移植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
木犀草素对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L02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传染性法氏囊病致病机理研究
G—RH2诱导人肺腺癌A549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益气养血补肾方对长期大强度运动大鼠海马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丹参酮ⅡA对腹膜透析患者慢性炎症的调节作用
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用于冠心病调脂治疗未达标患者4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