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盘龙岗感怀

2015-05-30鸿飞遥

景德镇陶瓷 2015年6期
关键词:瓷都盘龙博览

鸿飞遥

迎着冬日和煦温暖的阳光,踏着穿行在密林中曲曲弯弯的“访窑古道”,迈着老迈迟缓的步伐,来到这个座落在盘龙岗上既熟悉又陌生的古窑民俗博览区。刚到大门就吃了一惊:啊!这哪是我昔日见过的“古窑”呀!无论是门口恢弘宽敞的广场,还是湖畔亭台楼阁茂林修竹曲径通幽的环境,都使我如临一个从未涉足的陌生景点。特别是看到区域内许多恢复重建起来的历代历史窑群,都强劲有力地说明古窑已绝非昔日的“闺中阿娇”,而是一个成为广受国内外游客欢迎的AAAAA级游览胜地,已成长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和“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由于工作关系,过去十几年我曾多次踏上过盘龙岗这块土地。这里本来只是远城郊的一块普普通通的林地,既无高耸的山峦可供攀爬,也无奇峰怪石可供观赏,只是自从博览区卜居此地之后,林地就渐渐热闹起来。发轫之初,博览区是粗放的、简朴的、稚嫩的,但同时又是一开始就显示出茁壮劲强和充满生机潜力的。不是吗?经过几十年的开发创建,她嬗变了,她成长了,她始终成为了今天这样一个魅力四射的光辉形象。

“世界瓷都,神奇古窑”这是博览区一句非常响亮而又充满吸引力的宣传语。那么神奇在哪呢?应该说首先奇在“瓷”。景德镇是千年瓷都,世界景仰,因瓷享誉,因瓷成都,甚至以瓷“CHINA”代表中国。瓷是博览区的最大特色,是核心,是灵魂。因为有这个特色。才能使这里成为全国唯一一个以陶瓷文化为主题的“AAAAA级文化旅游景区”。无瓷不能成景,无瓷不能立命。如果没有瓷这个特色,她就没有景区的存在可言。

其次,奇在“古”。这里没有现代化的陶瓷生产线,没有充满洋味的现代化建筑,能看到的只有古窑群、古坯坊、古房舍、古瓷器、古陶瓷手工生产方式,甚至还可以看到堆垛成小金字塔似的古式窑柴堆。从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岁月,景德镇之所以能成为一座瓷城瓷都,靠的就是历代生生不息的瓷器手工生产。“景德产佳瓷,产器不产手,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就是因为有历代瓷工们拼搏,就是靠历代瓷工们无数双粗壮生茧的手,才打造成景德镇历史上驰名世界的“业陶都会”。不能简单甚至粗暴地把古窑民俗博览区的存在和建设归结为只是尊重历史,保护历史,或者单纯就是适应旅游的需要。因为除这些之外,还有其自身更为重要的存在意义,那就是这里保存了古代手工瓷器生产和古法烧制瓷器的全过程。《易经》上有“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之说,也就是精神与物质。景德镇瓷器是物质,是生产用具。那么它就是“形而下”的“器”吗?否,因为它上面承载了许多文化附加值,是一种艺术品,是物质与精神,审美与生活完美集结在一起的艺术品。因此,不管机械化、现代化生产猛烈冲击传统作业,但也绝不可能完全摧毁和代替传统的手工生产方式,手工生产瓷器仍顽强地保留自己灿烂的一席之地。同时我们国家现在也非常重视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其中就有许多手工技艺、手工生产的重要部分。因此,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示范基地”的景德镇市古窑民俗博览区,将为一座高山巨岩,于现代化生产潮流中屹然耸立,并光芒四射。最近,景德镇又被获准加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并荣膺“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的光荣称号。这就阐明,不仅国内,整个世界对此都是非常重视的。

从昔日盘龙岗平凡的寂静山林,发展到今天声名鹊起、意义深远的古窑民俗博览区,前后不过只有几十年的历史,时间不算久远,但所取得的成就却非常辉煌。这就是政策的威力,也是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者重视、支持和各方人士不懈努力的结果。同时也使我想起了另一个人,那就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我市做过领导工作的一个南下干部。在当时我市经济、物资均不宽裕的情况下,他力主创建盘龙岗陶瓷博览区,而且身先士卒,亲自率有关人员搞设计,开山林,平土地,移迁房合,修建窑坊,开辟道路,使博览区很快形成规模,奠定基础,从而迅速发展到辉煌的今天。尽管他早已调离我市,现在也必然是个苍颜白发的耄耋老人,但作为一个肇始者,也是功不可没的。

(作者为原景德镇作家协会主席)

(来源:昌南新周刊)

猜你喜欢

瓷都盘龙博览
千年瓷都如何再续传奇?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盘龙小学五(5)萤火虫中队
SHARDS OF HISTORY
武汉盘龙广场银兴影城
西部瓷都 千年纸乡
盘龙糕
瓷都姐妹花
小白兔采蘑菇
博览
控制网_自动化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