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节霾”成羊年春节新词

2015-05-30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年俗燃放烟花放鞭炮

羊年春节之前,全国有超过130个城市出台了烟花爆竹禁放措施,有530余个城市出台了限制燃放的政策。而且,一些地方政府还出台了禁令,在倡议人们于春节期间减少燃放鞭炮的同时,对违规燃放者处以100元至5万元不等的罚款。

然而,即使是有这般史上“最严禁燃令”的存在,羊年春节期间,全国多地依然因燃放鞭炮导致PM2.5“飘红”甚至爆表。在2015年2月18日除夕20时之后至19日上午10时,全国共有106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指数达到六级严重污染,其中河北、辽宁、北京等省市多地出现了连续严重污染的情况。羊年春节,大家期盼的“春节蓝”没有出现,“春节霾”倒成了大家热议的新词。

多维解读

呼唤“春节蓝”扫除“春节霾”

“柳絮飞残铺地白,桃花落尽满阶红。纷纷灿烂如星陨,赫赫喧豗似火攻。”这是元代赵孟頫笔下燃放烟花爆竹的场景,那么生动和热闹。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千百年来的文化传承,让燃放鞭炮似乎成了不可或缺的年俗。然而,随着我国城镇化脚步的加快,大城市越来越多,城市人口越来越密,春节燃放鞭炮的习俗同现代生活方式就产生了矛盾。特别是在除夕夜和大年初一,一阵阵密集的鞭炮声过后,是PM值的瞬间爆表,是城市空气质量重度污染,这些似乎成了过年的“新常态”。环境污染之外,燃放烟花爆竹,还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每年各地都有因放鞭炮引发火灾甚至致人伤亡的报道,而燃放鞭炮造成的大量垃圾,在污染城市路面之余,更加重了环卫工人的负担。

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亦在不断反思放炮年俗和现代生活之间的诸多冲突。媒体一直在呼吁用更文明、更环保的过节方式,不少公众也在用切身的行动自觉地实践着更文明、更环保的新年俗。有的少放或不放鞭炮,有的以电子鞭炮代替。总之,放炮所带来的热闹和喜庆氛围,并不是不可替代的只要转变了观念,用别的方式一样可以把年过得热热闹闹、喜庆祥和。希望在来年,我们都能够更新观念,一起努力创造“春节蓝”,扫除“春节霾”。

“春节霾”背后的问题不可忽视

要民俗还是要环境,已然成为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其实,在燃放烟花爆竹导致“春节霾”的背后,包含着许多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的东西。首先,“春节霾”夹杂着封建迷信。我们不能将燃放烟花爆竹都统称为民俗,因为从除夕到初五,有些烟花爆竹是根本不需要燃放的。譬如,除夕晚饭前,不少人会敬天地鬼神,想请诸神“上天言好事”,自然得用烟花爆竹送他们一程。正月初五是财神爷的生日,为了祈求新年发大财,初四午夜过后,人们争相燃放烟花爆竹,一直持续到早上七八点钟等等。与其说这些是民俗,倒不如说是封建迷信。

再者,“春节霾”还裹挟着固执与自私。从现代观念来看,燃放烟花爆竹,绝对是弊大于利,致使春节沉沦于大面积的环境污染中,让人无路可逃。那些热衷燃放烟花爆竹者,基本上也知道烟花爆竹会给环境带来危害,但仍乐此不疲,相互攀比,看谁家舍得花钱,看谁家排场惊人。最后, “春节霾”还凸显了人们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在春节之前,媒体连篇累牍地号召民众少燃放或不燃放烟花爆竹,但某些人依然故我,丝毫不考虑自己在环境保护上应履行的社会责任。现代人应有现代理念,应向落后、保守、自私、浮躁告别。为了环境,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别让烟花爆竹把春节整得乌烟瘴气,别让烟花爆竹搅得人心神不宁。

猜你喜欢

年俗燃放烟花放鞭炮
苏南年俗亦动人
燃放烟花吓死鸟儿?
过春节放鞭炮
依托年俗学数学 构建德育一体化课程
天津实施最严烟花“禁放令”
不同年代 浓浓年味
天津实施最严烟花“禁放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