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2015-05-30李欣怡
李欣怡
[摘 要]在当代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具有引导作用。推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对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需要研究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探讨当代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 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 G6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7-0089-02
为了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关于培育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就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中去,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认可度,提升其个人的价值观水平。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标,是从价值的角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阐述。“富强”就是一个国家的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民主”的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做主,是我国的政治保障;“文明”是指现代化、世界和未来的社会主义文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和谐”指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是我国实现国泰民安的重要保证。
(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从社会的角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阐述。“自由”指的是人的意志、存在和发展的自由,体现了社会价值目标;“平等”指的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平等参与、发展的权利;“公正”指的是社会公平和正义,是价值理念;“法制”是制度保证,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
(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的角度进行阐述。“爱国”,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是个人的行为准则;“敬业”,体现了个人的职业精神,要求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于人民与社会;“诚信”是道德传统的体现,要求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友善”是指公民之间应该相互尊重、相互关心与帮助、和睦友好,是确立新型人际关系的要求。在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贯彻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势在必行的一项推广工作,必须要引起重视。
二、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
(一)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趋势,总体健康向上
“90后”是现在大学生的主体,其更能体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现代大学生都热爱社会主义下的中国,积极拥护党的领导。“90后”大学生竞争意识强,多数在学习上刻苦努力,以使自己在踏入社会之前学到更多的知识,拥有更强的资本。国际视野开阔,法制观念和责任意识强,积极遵守社会道德规范,注重团队合作是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其价值取向的主流为:人的价值不仅是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与责任,更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与满足。但随着当代社会的变革与发展,不同的价值取向也在大学生群体中显现出来。由于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大学生们能接触到不同的意识形态,互相交流不同的思想,这些思想有利有弊,难免会对大学生产生影响,所以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集中表现为:重个人才能,轻道德品质;重金钱利益,轻理想追求;重奢侈享受,轻艰苦奋斗;重个人利益,轻国家集体利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部分大学生在荣辱观上的迷惘,需要高度重视。
(二)追求远大理想,但具有较强的功利心
社会深刻变革要求大学生们具有很强的能力与适应性,所以,当他们面对学习、就业和发展这三重压力时,便会重视个人能力的培养。在对自身进行包装、完善的过程中,大学生们通过了设计、选择、奋斗、发展和完善这五个阶段的考验,在现实中提升自我价值,是他们所关注的,也是他们追求伟大理想、实现远大抱负的需要。然而,大学生们所追求的东西往往只是为了满足个人的利益。在专业选择上,以实用性为首要条件,大多数都会选择英语、经济、法律、金融、信息技术等专业,而对于汉语言文学、文化历史等专业就置之不理。他们积极参加各种培训班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参加各种考试以证明自己的能力。显而易见,大学生们的功利心较强,严重影响其个人价值观。
(三)理想与现实的差异,使各种矛盾频出
当今大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社团组织和学生会,积极充当志愿者,服务于他人。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他们感到仅仅学习书本知识是无意义的,通过自主讨论的方式去交流更具有价值。他们讨厌经验主义,更乐于接受实践探索;他们讨厌呆板的理论,喜欢通过设立小组进行合作研究。虽然当代大学生走的是理想与实践主义相结合的道路,但由于他们的思想观念还不够成熟,所以当各种错综复杂的价值观发生碰撞时,他们就会产生各种矛盾,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绪,却不愿从自身做起;希望建立良好秩序,却不愿受此约束;道德知识体系完善,但行为习惯与之不符;受主流社会价值观的感染,同时也受不良风气的影响。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宣传教育,营造健康的校园环境
校园文化是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所以需要营造健康的校园环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引领校园思潮。可面向大学生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比如举办专题演讲比赛、开展辩论赛等,以此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养,这也是大学生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校园文化市场的建设,需要严厉抵制不良文化对大学生心灵的侵蚀,必须大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先进文化,弘扬正气。
(二)注重实践养成,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增长知识才干、增强社会责任感的方法,也是大学生了解并且服务于社会的有效途径。参加社会实践,大学生能够更清楚地了解、认识国情,真正认识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从而向社会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更深刻的理解。因此,组织大学生利用寒假和暑假围绕着当今热门主题(比如住房保障问题、三农问题、医疗改革问题、教育公平等),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必要性。
(三)创新管理服务,做到与时俱进
1.日常管理。规范、创新日常管理,也是帮助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在对大学生进行日常管理的时候,需要重视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导向,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标准,并且以此为指导建立科学的日常评价体系。测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并且评选出具有带头作用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学生,以他们为楷模,在学生中树立榜样,使大学生在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有所参考,营造良好的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2.学风建设。学风建设是改进校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个人观的有效途径。学风问题产生于学习和思想两大领域。但是由于一部分学生的信念不坚定、思想态度不端正、目标不明确等,从而产生了严重的学风问题。所以,在加强学风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认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从思想源头上彻底解决学风问题,可以通过主题活动和班会等方式,帮助大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
3.生活管理。学生生活社区的建设关系到大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健康成长,也是大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在生活社区营造良好的氛围,在建设和规划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可以通过社区活动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为他们发挥模范作用提供良好、广阔的平台。
(四)加强高校师质队伍的建设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以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教师队伍能在文化工作的实践中起带头作用,积极传播爱国主义精神,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弘扬民族精神,鼓励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五)建立适宜的评价管理体系
适宜的评价管理体制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向导、激励和调控的作用。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具有明显效果的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机制,可以进一步发展与完善这一体系,把学生思想政治课程的评分比例加大,纠正现在多数大学中重视智力教育、不注重道德教育的现象。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那些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中有突出贡献的教育者们的引导,以鼓励他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做出更大的贡献。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涵,需要我们认真学习。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本民族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精神体系和价值观念。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动力;是实现21世纪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是迎接世界文化挑战的武器;是保持民族特色的精神支柱,具有重大意义。
[ 参 考 文 献 ]
[1] 刘永生,康丽滢,郭秀丽.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及途径[J].求实,2014(S1):209-210.
[2] 张会军.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探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3):64-66.
[3] 陈梅.试论“概论”课在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中的作用[J].大学教育,2013(1):66.
[4] 隋璐璐,王洛忠.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4(2):67-69.
[责任编辑:覃侣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