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类真人秀节目创新制作机制初探
2015-05-30张宛沙
张宛沙
真人秀是一种非虚构类的电视节目,采用纪实性手段真实再现现实事件,通过镜头来反映普通人而非专业演员的真实行动,以此来展示人物的性格和心理特征。其最终目的是通过节目内容和表现形式,达到节目参与人员与观众之间情感上的共通。正因如此,不少真人秀节目已成为媒介推广的品牌和强有力的信息推广手段。从《爸爸去哪儿》《我是歌手》引领真人秀节目的红火开始,国内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势头锐不可当。明星类音乐歌曲、亲子类、旅游探险、美食类真人秀节目占据着电视荧幕的最佳时段,在镜头的包围下,嘉宾们出演着各种迥异于以往形象的角色。2015年,真人秀节目的发展趋势势必愈演愈烈,成为当下国内电视节目的竞争落点。
本文中,笔者通过近年来热门的真人秀节目的传播现象,探讨此类节目的发展特点,并从军事类真人秀节目的视角出发,借鉴地方台制作模式的经验,探讨如何提高军事类真人秀节目的制作水准与传播效果。
一、国内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发展转型
近年来,以“海选”“明星效应”为特征,以“高投入”“平民视角”为途径的真人秀节目,兼备新颖的题材、翻新的表现手法、极强的个性特征,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成为电视节目的一种主流形态。如果说2005年曾经刮起的“超女风暴”让中国观众第一次真正开始关注真人秀,那么2013年无疑是中国电视真人秀的“转型年”。明星亲子类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收视率在同期同时段节目中排名第一,后期更是冲上晚间收视最高峰。除了电视节目本身的高收视率,在电视节目衍生产品的开发上,《爸爸去哪儿》带动了同名大电影及图书、衍生产品的热销。作为一档明星亲子类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力的同时,更是触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真人秀节目潮。随之而来的是众多高水准大手笔的节目制作,让全国观众眼前为之一亮,引发全民收视热潮,引导着中国真人秀节目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二、军事类真人秀节目的发展现状、节目价值和收视特点
军事类真人秀节目作为真人秀节目类型的一种,以其独特、敏感的题材,硬朗、大气的风格,成为其中的亮点。北京卫视的《星兵报到》通过邀请十位没有任何军旅背景的男明星体验军旅生活,展现从“新兵蛋子”到“铁血硬汉”的艰辛成长历程。江苏卫视的《超级女兵》,则通过全程记录中国南海舰队“女兵王”的选拔活动,以真人秀节目形式为依托,向观众展示真实军旅生活。
在制播技术和社会生活快速发展与变革的今天,通过品类繁多的军事类真人秀节目,有效改变了以往军事类电视节目的制作与创新手段相对单一的问题,让观众看到硬朗、板正的军事还有其生动亲和的一面。也正因如此,这种形式越来越得到受众认可和青睐,其节目价值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首先,军事电视节目担负着传播国防知识,展示军队建设成果,普及军事、军史知识等正面宣传的任务。而军事类真人秀则能够突破原有节目类型的限制,从不同角度激发观众探秘热情,较好补充正面宣传与观众之间存在的距离感,激发观众兴趣。
其次,面对青少年进行国防教育。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通过军事电视,可以对他们进行“居安思危、矢志报国、磨砺青春、升华自我”的国防教育,具有时代的必然性和历史的紧迫性。这对于成长中青少年“三观”的形成、行为方式的培养,尤其是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的增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云南卫视的《士兵突击》,展现了当代军人刚毅、拼搏、进取的精神,让身处和平年代、条件优越的当代青少年看到了另一种励志的青春。中央电视台《我爱国防》栏目的小军迷对国防、军事和军史知识应答如流,为青少年观众树立了学国防、爱国防的正面榜样。
最后,我国国家安全形势和国防建设领域发生着深刻变化,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前提下,军事电视节目作为具有思想深度和参考价值的信息传播媒介,应当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美军运用新闻媒体进行国防政策、国防安全的宣传,同理,军事类真人秀节目对于传播当代中国先进军事文化,具有积极且有效的推动作用。因此,军事类真人秀节目可以为国防教育开辟一条新路,借助其传播速度快、信息容量大、娱乐性强、覆盖面广等特点,将国防教育传播至千家万户。
那么军事类节目的收视特点又有哪些呢?毫无疑问,在电视传媒竞争激烈的今天,谁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谁就能抢占电视收视的高地,军事节目正是近年来上星频道相互竞争的一块重要阵地。2014年,军事类节目日均播出量持续增长,延续近三年播出总量呈阶梯状大幅增长的趋势。数据表明,近两年以来,军事类节目收视主要集中在中央台和省级卫视,即上星频道的军事类节目收视份额占所有频道军事类节目份额的九成左右。
军事类真人秀发展的市场空间和潜力巨大。节目受众具有“高端、男性、阅历广”的特点,从结构看,45岁及以上的男性观众为主要收视群体。但时至今日尚没有一档军事类真人秀节目做到深入人心,红火程度与同类成功节目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整体水平还处于不温不火之势。究其原因,除了军事类节目在制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制约因素,更重要的是节目制作方、制作团队,需要应时而动,顺势而为,更新观念,转变做法。
三、军事真人秀节目的挑战和制约因素
好莱坞大片般的影像风格,铁血军营里神秘的特种兵训练,荷枪实弹的士兵对抗,酷帅无敌的实战装备,明星元素的点缀,通过真人秀节目的叙事方式,这些影像元素构成了军事类真人秀节目的阳刚气势。但正如一枚硬币的两面,以军事内容为节目展示对象的真人秀节目,在展示硬朗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存在 “重群像而忽视典型个体”的问题,细节的缺乏也是军事类真人秀节目取得成功过程中最主要的制约因素。
1.选题之初的定位:高成本、高回报
当今的真人秀节目已经告别了低成本时代,“真人秀”就意味着制作成本的“高投入”。《我是歌手》从节目制作团队到现场排演质量,大到灯光师、舞美设计,小到音效麦克风配置,镜头中精美的展示源自高投入的成本和高质量的制作。海量的镜头拍摄才能确保从中截取最精华的完美呈现,而低成本,小制作,投入的人力、物力和智慧含量一般,其结果必定陷入尴尬。而好的选题和较高投入是真人秀节目成功的必备因素,特别是真人秀发展到今天,大部分都在使用产业化、大制作的运营方式,有的甚至做到了跨地区、跨国规模化制作和营销,更是高成本、高回报的明证。
2.准入门槛高:军事题材的政治性与涉密性
军事、国防都带有极强的政治性和保密性,军事类真人秀节目不单是制作投入门槛高,政治上的准入、较高的协调成本都是一般制作单位所无法承担的。节目内容的高准入门槛决定了军事节目制作的难度与高度。一方面,军事题材不是谁都可以做的;另一方面,军事题材也不能随心所欲,完全按市场需求做。军事节目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内容的敏感和特殊性,使其内容不能没有原则,没有立场,不计后果地轻率发表“我”的观点和意见。军事电视节目必须讲政治,重导向,必须用权威、正确的声音来引导社会舆论。因此,即便有制作能力,但内容的选定、设置和设计更是考验制作班底能力的核心环节。军事类真人秀节目的制作虽然难点重重,但由于此类节目在市场上属于稀缺资源,在播出后会形成壁垒,且难以复制和效仿,其开发模式一旦成熟,将有助于增加现有真人秀节目类型,这无疑会增强军事类真人秀节目对制作方的吸引力。
3.受众的细分与窄化:军事内容的专业性与知识性
赖特的媒介“四功能说”认为受众接受媒介信息是为了追求放松,满足娱乐。如今的电视观众在选择电视节目时,大部分不完全是为了获取知识,引发思考,而更多的是为了娱乐和放松,达到轻松愉悦的目的。与受众需求错位的情况是,现阶段军事类真人秀节目恰恰不能较好满足观众这一需求。现有军事类节目专业性偏强,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未能突破以往军事类节目主要针对特定收视群体而非普通大众的瓶颈,且在制作过程中偏重知识展示,而忽视娱乐化的表现手法,对观众的情感需求照顾更少。现有军事类节目虽然力求在电视受众中形成共振效应,但却难以在社会大众层面形成广泛影响力。
四、军事类真人秀节目的制作与创新要点
虽然军事类节目的属性决定了它无法完全按照真人秀制作中常用的夸张、移接、个性展示和颠覆感情色彩等电视语言和娱乐手段,但是,在丰富节目形态方面它可以做出一些尝试。笔者认为应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1.纯“素颜”的表现力不足,应做有力情节渲染
所谓“真人秀”,简单来说,“真”是特色,即是非虚构的、纪实的。而“人”是核心、根本和目的。真人秀节目中是否实现了对“人性、人格”的凸显是其成功与否的最根本、最基础的判断标准。观众之所以会喜欢一档真人秀节目,本质上是因为节目反映了一个鲜活生动的人间社会,从节目的某个选手身上,观众仿佛可以看到自己或自己熟知的人和事的影子。
2012年,美国NBC电视台推出了一档军事题材的真人秀节目《明星爱比武》(Stars Earn Stripes),为了更加具有吸引力和可看性,在选手比拼技能的同时,画面不断来回穿插选手在事后录制的“心声回顾”,选手绘声绘影地讲述当时他心里的各种细微的感受,以及赛场上一些肉眼所难以观察到的小细节,对纪实内容进行有力的补充、渲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纪实类真人秀节目讲究真实性,追求事件自然发生,但这并不意味着摄像机所捕捉到的素材要“素颜”出现。《爸爸去哪儿》作为成功的真人秀节目,在这方面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编导综合使用了音效、字幕和特效等多种手段,强化人物个性,对观众的观看做了有力的引导。反观《士兵突击》等节目,当中并不缺乏真实情感,也呈现过不惑之年的武警战士为儿子而战的片段,但在制作上,编导多次选择让素材“素颜”出现,未做有力的情节渲染,突出处理和强调,使得内容的表现力稍显薄弱,错过了一些很好的情感爆发点。
2.运用丰富的镜头语言,多景别、多机位拍摄,增强内容张力
从《中国达人秀》《爸爸去哪儿》《花儿与少年》等成功真人秀节目的镜头语言可以发现,镜头的景别多为人物面部表情的大特写、特写、近景和中景等,充分展示了人物的眼神和神情,对于人物偶然流露出的一些动作细节常采取急推加大特写的捕捉方式,有很强的编导意识,让观众对人物的一举一动有如临其境的直观认识,拉近了荧屏内外的距离感,扩大了表现张力。而反观《士兵突击》等节目可以发现,镜头景别多为大全景、全景和中景,习惯于展示宏大、神秘的军营场景,士兵的形象往往流于一个身影的轮廓,让本来就身着一模一样军服的选手辨识度急剧下降。镜头语言张力缺乏,自然无法使观众感同身受。
3.比拼技能还是展现人性
不论是《士兵突击》还是《防务精英之星兵报到》,其展示重心都聚焦于各种特种兵训练项目上。每一期节目中士兵们都在马不停蹄地比拼各项军事技能,几乎没有任何“闲暇”时间可以聊聊天,交交心,谈一些“无用”之话,如此,便少了产生“真情实感”的土壤,能够展示人性多面性的细节较为缺乏。《爸爸去哪儿》通过生活细节展示出爸爸和孩子之间、孩子们之间及爸爸们之间许许多多让人无限回味的真情流露的瞬间,激发起观众的共鸣。从节目设计来看,这些洋溢着浓浓情意的瞬间看似随意捕捉到,却并非随意为之,而是编导精心布置的情感喷发点。通过比拼,展现人性,引发共鸣,恐怕这才是真人秀节目的终极追求。
五、军事类真人秀节目开发与传播策略
军事题材特性决定了该类型真人秀节目的审美特点即为“硬派”,但事物都是辩证的,“硬”并不排斥“软”,铮铮铁汉的侠骨柔情反倒更能衬托出他的英雄气概。“真情实感”是军人情感底色的反映,更是军人首先作为“人”所具有的正常情感特征。在节目开发与传播策略方面,笔者想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1.从关注“过程”到关注“人”
查特曼认为,观众对人物的兴趣超出了他们在叙事中所扮演的角色,即人们关注的不是人物在故事中做了什么,而是他本人是什么。人物的发展轨迹、性格及有关人物诠释的全部内容,对叙事构建来说至关重要。目前,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在发展中,对节目程序的重视已经成了最重要的创新法则。从模仿《美国偶像》的《超级女声》,到引进国外版权的《中国达人秀》,再到目前购买版权的《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程序作为一种深层结构,保证了节目文本的预设性发展,保证了节目的叙事框架和固有悬念及冲突展现。但是单纯关注过程本身并不能带来叙事的丰盈,只有鲜活的人物才能带来直观的、打动人心的感受。以往的军事类真人秀节目常常过于关注节目的结构性预设,却忽略了叙事角色的塑造,人物只成为叙事中的一个环节,缺少生动感人的力量。观众常常观看完节目后,对人物的性格还处于模糊一片的认知。
2.从模式化人物到多样性人物的塑造
早期人物宣传呈现的是一种扁形人物,即榜样型人物,以军事电视节目中塑造的人物形象较为典型。随着时代的发展,单纯对美和崇高的盛赞、模式化榜样人物的构建,已无法与受众之间产生共鸣,它不能全面反映真实生活和人性本色。受众渴望通过大众传媒了解到真实世界,感悟与自己相似的、情感互通的别样生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古典诗词中对军人的刻画可谓是入木三分,军人对家乡的思念,对亲情的渴望跃然纸面。如此不仅没有削弱军人“高大上”的形象,反而让读者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了军人远离亲人,征战沙场的不易。军事类真人秀节目绝不能忽视这个情感底色。
3.从真实故事中展现细节的力量
真实是真人秀节目的一个重要特征。这种真实体现在摄像机无所不在的记录上,而这样的记录必须能够捕捉细节,展现细节的魅力。如在《士兵突击》节目中,并不是没有个人形象,总教官赵成伟,助梦大使吴京、黄艺馨、邢傲伟和优秀士兵代表田鑫等形象都比较鲜明,是观众较容易记住的面孔。如在《中国好声音》中,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歌者感受他们对人生的态度和奋斗的激情,不管是郑虹安静地歌唱,还是金志文通过歌声向女友表白,都带给我们心灵深处的触动。从节目中可以看出,制作方还是有一定的条件和空间来展现选手的个人特色,只可惜这种展现火候稍显不足,很多时候流于蜻蜓点水,未将蕴含其中的“真、性、情”很好地表达出来。
六、结语
军事类真人秀节目的出现应该是扩大军事电视传播力的一个突破口。如何在和平时期通过宣传手段,弘扬和塑造军队形象,是所有媒介在军事内容传播中所面临的共同挑战。随着我国媒介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大量媒介信息在带给受众多元选择的同时,也给已有军事类节目的生存带来了压力与考验。军事类节目有着自身发展的独特优势,但在当今电视节目发展的生态环境中,与普通观众生活距离较远,较难产生心理与情感共鸣。传统的军事类节目制作手段与策略不断受到挑战,过于“官方”或“正统”的刻板印象需要进行调整与改变。而军事真人秀节目较之军事新闻、军事评论类节目,更易激发观众的收视兴趣。
作为军事类真人秀节目的制作方,应当着力于创新。在内容创作上,应当具有创新视角,深入部队生活,从受众角度和心理去思考其所需所想;在制播形式上,可以有效引入地方成熟真人秀节目采编团队,通过制播分离的手段,在确保导向正确的前提下,提升军事类电视节目制作水准;从表现形式上,采用多种采编手段,在节目前期摄制环节增强真人秀节目的可看性,打破传统竞技技能展示的单一性,丰富节目对军人情感和部队生活的展示;从互动渠道商推广上,改变现有单一化反馈形式,在电视节目传播的过程中,利用新媒体渠道为受众提供多元化互动和参与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搭建起军民互信互通的沟通桥梁。军事题材电视节目,不论是当前火热的真人秀形式,还是文艺节目,甚至新闻、评论类形式等,要扩大影响力,增强传播力,最终实现感染人、打动人和启发人的目的,唯有深入生活,研究受众,展现细节,才能激发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