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报纸出版发行现状及盈利模式探究
2015-05-30柴玥宋永琴
柴玥 宋永琴
一、iPad报纸的发展背景
新媒介诞生以来,“报纸消亡论”的观点就一直在学界和业界存在。早在1994年,美国未来学家迈克尔·克莱顿就将报纸称为“媒介恐龙”,《华盛顿邮报》的媒介批评家霍华德·库兹则称报纸产业正弥漫着“死亡的气息”;2004年,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菲利普·迈耶在其《正在消失的报纸》一书中预测了报纸的消亡[1]; 2005年,我国清华大学教授刘建明根据报纸读者的代际老化规律,提出“在30年后,报纸将无可救药”的预测[2]。失去新闻时效性优势的纸媒虽然一直强调自己在体制上、内容深度上、专业性上具有不可挑战的权威地位,但现实中日益逼仄的媒介生存空间、逐年下滑的广告收入、具有高度购买力的年轻受众的转移和流失,都让报纸的发展举步维艰。
以iPad为代表的平板媒介的出现,以其轻薄、便捷、真实的阅读体验和独特的互动模式吸引了大批受众,给报纸带来了新媒介突围的良机,为报纸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的广阔平台。美国新闻集团CEO鲁伯特·默多克认为iPad可能会拯救纸媒业,平板电脑将改变新闻的呈现方式[3];英国《金融时报》CEO约翰·李尔庭表示,平板电脑的快速兴起有望对出版商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澳大利亚《时代报》主编保罗·拉美基把现代人称作屏幕人,指出人们不再通过传统报纸看新闻,iPad一定会吸引他们[4]。
但在报业实践发展中,新闻集团首份iPad报纸The Daily,这份被乔布斯和默多克寄予厚望的电子报,在短暂的22个月之后于2012年12月宣告结束,给国际上iPad报纸的发展势头降温。报业一方面在探索数字化转型的举措,开拓iPad报纸,占据报业平板市场;但一方面有The Daily作为前车之鉴,报业对iPad报纸的大量投入难以收回成本,因此几乎都依托纸质版进行市场开拓。我国iPad报纸的市场盈利也不容乐观,在数字版权意识和制度不尽完善的文化背景下,我国iPad报纸免费用户在实行收费之后大幅度锐减,迫使部分报纸放弃收费模式。可见,技术并不是我国iPad报纸发展的最大障碍,如何解决“收费墙”,如何创新iPad报纸的盈利模式,才是重中之重。
二、国内外iPad报纸的出版发行现状
近年来,iPad报纸的发展逐渐体现出数量规模,为了更好地了解iPad报纸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本文选取《人民日报》《南方周末》《新京报》《华尔街日报》中文版、THE TIMES(《泰晤士报》)、The Washington Post(《华盛顿邮报》)6份国内外iPad报纸作为样本,其中包括党报、都市报、周报和国外iPad报纸的中文版、国外著名iPad报纸,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对以上6份报纸从订阅政策、内容、广告、互动体验、视觉元素角度进行对比分析,比较国内外iPad报纸的发展现状。
1.订阅政策
《人民日报》目前实施免费政策,每日更新,往期报纸可以下载后阅读。《南方周末》采取限时免费政策,每周更新,订阅费用为6元/月,订阅一年费用为68元/年,并赠送一年过刊,特刊部分有下载可读和付费可读两种类型,可以视为“半收费”或“过渡收费”制度。《新京报》即将推出订阅制度,目前采用的是授权和试读相结合的订阅政策,开放部分内容免费试读,过期报纸也可浏览,但本期报纸在每日更新之后,需要授权登录才可阅览更多内容,登录需要输入卡号密码,纸质版订阅用户可以领取卡号密码。可见《新京报》版与纸质版互相助力,共同占据市场。《华尔街日报》中文版APP目前免费,需要注册才能下载每期报纸进行观看,非会员无法使用APP的全部功能。THE TIMES采取收费制度,免费只能进行半阅读,一篇新闻由中间截断。网络版2英镑/周,订阅周数自选;数字版4英镑/周,最少订阅18个月,界面中有问卷测试,根据你的阅读习惯和个人特点推荐适合的订阅方式。The Washington Post每月可免费阅读20篇文章,订阅以4周为单位,第一个月免费,之后14.99美元/月。
2.内容类别
《人民日报》分为今日精选、人民网专题、视频和微博四个功能板块,有效地整合了多种数字平台,强势突出自己的集团数字产品,对整体的品牌推广和营销有较强的正效应。《新京报》在内容上与纸质版完全无差别,就是纸质版的PDF格式,无法对单篇文章进行阅读,以版面为单位进行整体内容呈现。《华尔街日报》中文版首页包括今日最新更新报纸并提供过去一周的报纸可供下载,具体栏目包括今日要闻、热门文章、奢华人生、中国、国际、经济、金融、专栏观点、风尚、图片、香港等内容板块,定位较为高端。THE TIMES分为新闻、商业、评论、财经、体育、生活、艺术、问题及测试等内容,以高端严肃的内容为主,娱乐性较弱。The Washington Post界面顶部提供印刷版下载和内容选项,底部包括天气预报、我的邮报、讨论区、漫画、PostTV、设置和更新选项,新闻内容分为头条故事、政治、观点、本地、体育、世界、商业、生活方式、多媒体等,分类多元,漫画和视频均有单独栏目,单篇新闻稿中也会插入视频,注重内容上多媒体的整合应用。
3.广告
《人民日报》完全无广告,这一点在用户评论中得到了大力赞扬,符合党报一贯的风格定位,并未因新媒体平台的开放而产生网络低俗化的倾向。《南方周末》的开屏界面是对自我口号的宣传,内容部分下方为广告条,界面下拉时出现大幅图片广告,但广告所占的位置和形式都不抢占主题内容,设计比较巧妙。《新京报》广告以版面图片形式呈现,大多数是商品广告,体现地区针对性,主要针对北京地区读者,对于其他地区的APP用户而言,广告的隔阂感较强,投放效果不佳。《华尔街日报》中文版在报纸首页左下角放置广告,阅读单篇文章时,广告也会插入文章中,但由于网络情况,广告会出现无法加载观看的问题。The Washington Post广告位于底部,在阅读新闻时也在底部显现。THE TIMES版面广告有三处位置,分别在导航和主板块之间的区域、新闻板块右侧和最下方超链接右侧,广告内容和形式都较为丰富。
4.互动体验
《人民日报》的文章有下载分享、评论转发,并可自主选择字号大小、设置新闻推送等,为受众提供了一定的选择权和参与机会。《南方周末》文章同样带有评论或分享互动,在最后一页可以点击超链接进入微博或视频,为受众提供了延伸阅读体验。用户可通过收藏、离线、设置三大按钮进行个性化操作,将文章分享到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南方周末评论、云端等,提供了多种便捷分享途径。《新京报》提供了多种形式功能强大的互动编辑工具,包括剪刀、画笔、橡皮、直线、矩形框等,同时也提供社交账号管理、用户协议、授权登录等自主体验功能,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版面阅读的不足。《华尔街日报》中文版首页提供我的收藏和关键字剪报,为用户提供个人文章收藏功能。在阅读单篇文章时,用户可以选择调整字号大小,将文章分享到微信朋友圈、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等平台,也可以选择收藏文章。The Washington Post在文章页面提供下载和字号的改变功能,并可以将文章分享到Email、Twitter、Facebook。THE TIMES提供自身Facebook、 Twitter 的宣传板块及安卓平台中报纸的下载链接等,注重品牌宣传。
5.视觉元素
《人民日报》配色为黑白红三色,视觉简洁大方,符合报纸风格定位。《南方周末》版面颜色与纸质版相统一,以红色为主,文字部分有蓝色、绿色相搭配,版面视觉有层次感,图片较大,冲击力较强。《新京报》由于是纸质版的电子呈现,因此视觉上与纸质版相同,版面整洁、美观,风格较为轻简。《华尔街日报》中文版以黑白色为主,菜单选项中各栏目有代表图标,整体版式疏朗清晰,视觉效果较为大气雅致。The Washington Post的色彩以黑白为主,在栏目标题中大量运用橙色,活跃版面,版面中图片、漫画运用较多,整体呈现活泼简明的模块化视觉风格。THE TIMES以黑白为主,辅以大图片活跃版面,整体风格较为严肃。
三、国内外iPad报纸对比分析
通过以上样本的分析比较,可以看出,国外主流的iPad报纸,均采用收费制度,这与国外数字版权观念及文化的特点有密切关系。国外实体报纸的数字化发展,很早就避免了“免费午餐”的盛行,有较好的受众心理基础,容易被接受。有数据表明,早在2010年,付费阅读THE TIMES网站的客户中74%的客户来自iPad[5]。在服务方面,国外的iPad报纸并不一定做得非常全面,但是却个性鲜明,独家性较强,并有效整合集团旗下其他品牌,通过品牌传播来扩大规模。在内容方面,国外iPad报纸与纸质版相对独立,在制作上侧重于多媒体素材如视频采访资料的运用,使iPad报纸成为多媒体媒介平台,弥补了纸质版的不足,突破了平面媒体的技术限制,广告品牌也更加高端。
而国内的iPad报纸与国外iPad报纸的中文版,则主要通过免费政策吸引用户。《南方周末》敢于进行订阅尝试,主要原因也是基于内容的优质服务,深度报道、热点透析类的新闻不仅仅停留在信息传递,更多的是一种反思、总结和内容挖掘,本身较有价值,值得深阅读。而党报、都市报等内容较为庞杂的报纸,由于其缺乏核心内容竞争力,难以在市场中通过收费订阅来稳固市场。同时,由于国内的iPad报纸仍在起步发展阶段,存在较不成熟的部分,比如纸质版的电子化迁移,缺乏互动,这些都阻碍了我国iPad报纸收费制的实施。
四、iPad报纸发行盈利模式创新策略
在技术已不成为难题的今天,盈利成为阻碍我国iPad报纸发展的最大因素。新闻产品的盈利模式与其他商品不同,有形商品往往是通过一次售卖就实现盈利,而报纸则要通过将新闻产品售卖给受众,再将受众售卖给广告商这种“二次售卖”才能实现盈利。因此,内容成为iPad报纸盈利的第一道关卡,只有实现内容的创新,才能打破“收费墙”的魔咒。
1.互动内容的设计与制作
首先纸质版的平板呈现不是传统报纸向iPad平台的“本体移植”,而是依托纸质版,设计和制作全新的新闻内容。重视平板媒体的互动特性,增强内容的互动体验,并通过报业集团的资源管理平台,促进全媒体内容的展现,融合声音、视频、动画等平面媒体无法展现的素材,吸引用户阅读的同时,增强用户黏度。除了新闻内容,iPad报纸的内容呈现方式,即视觉元素也非常重要,既要注重整体品牌特性和报纸定位的一致性,又要注意色彩、图片、模块和线条的多重结合,在视觉上形成冲击力和影响力,确立明确的审美风格。
2.改变传统的广告格局与呈现方式
传统的报纸广告主要为房地产广告和医药广告,这和报纸的读者群体密切相关,而iPad报纸用户的商业化、年轻化给了报纸发展其他类型广告的可能。报纸应利用iPad用户调查与行为习惯分析适当投放车市广告、商务广告、时尚广告及服务性信息等,改变传统的广告格局,更有针对性地对用户服务。同时,采用多媒体广告方式,突破印刷限制,通过音视频、动漫、动画等形式进行全媒体立体化呈现,增强广告的内容吸引力和商业附加值,并与相关栏目相结合,使广告成为报纸中有机的组成部分。
3.创新灵活的付费方式
短期内iPad报纸可以通过免费订阅方式吸引用户,但长期看,付费是iPad报纸品质提升和持续发展的必然措施。对于长期适应免费网络资源的我国网民而言,iPad报纸必须创新付费方式,实现平稳过渡,避免付费失败再向免费模式的回归。因此,我国iPad报纸应通过免费试读、半付费、专刊付费、定制化付费相结合的灵活付费方式来稳定并扩大自身的用户群体,增强对用户的大数据挖掘,推荐更加个性化的订阅政策。
4.降低内容制作成本,开拓多个发布平台
为降低制作成本,报社需要对传统的内容制作机制进行改革,突破原有的部门和身份限制,组成iPad内容生产小组。可以与高校报纸编辑类的数字实验室进行合作,实现业务对接,报社提供内容和素材,高校提供人员和创意,既节约人力资本和制作成本,又充分发挥专业学生在新闻敏感和网络流行敏感方面的优势,保证内容与iPad用户的亲近性。此外,考虑到移动终端市场的繁荣和技术环境的日渐成熟,我国的iPad报纸应注重与相关软件开发公司的合作,实现一次内容制作,多平台发布,不仅通过iPad进行终端呈现,也要考虑安卓市场和其他终端系统的呈现模式,避免用户由于平台限制造成的流失。
[1]王君超. 报纸的未来:消亡还是再生?[J]. 新闻记者,2009(8) .
[2]刘建明. 关于报纸消亡的对话[J] . 新闻界,2006(1) .
[3] 默多克赞iPad:它将拯救纸媒[EB/OL]. http://www.cnetnews.com.cn/2010/040
8/1696442.shtml,2010-04-08.
[4] 蔡立. 基于平板媒介的报业价值创新研究——以iPad为例[D]. 暨南大学,2011.
[5]《泰晤士报》网站付费客户七成来自iPad服务端[EB/OL]. http://news.sina.com.
cn/m/news/roll/2010-11-12/145521461245.
shtml,2010-11-12.
[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本文是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我国iPad报纸盈利模式创新研究”(编号:DUT13RW403)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