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时代编辑执行力探析
2015-05-30金薇薇
金薇薇
据《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7.9%,手机网民规模达到5.57亿,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由2013年的81.0%上升到85.8%。显然,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以及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移动阅读时代已经悄然而至。在移动互联时代,图书出版有了更多的新机遇,而提高从业人员编辑执行力则是抓住出版新机遇的应有之举。
一、编辑执行力
执行力一词,随着《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和《执行力》两部译著的走红,走进了人们的视野。有人认为,执行“不只是那些能够被完成的东西”,它还是“一套非常具体的行为和技术”,能够“帮助公司在任何情况下得以建立和维系自身的竞争优势” [1]。执行力是“决定企业成败的重要因素”,能够“使公司形成自家独特的竞争优势” [2]。据此,笔者认为,执行力是指有效利用各种资源,完成任务的能力,具体到出版领域,编辑执行力则是指图书编辑基于强烈的编辑意识而进行有效整合,利用各种资源发现和把握选题并保证如期实现出版的能力。
首先,编辑执行力表现为积极的工作态度。老一辈出版人曾以“为他人做嫁衣”来形容编辑工作,非常形象。现在的社会比较浮躁,出版行业也不例外,很多编辑,特别是年轻编辑,开始有了不平之感:工资没有外企高,工作量不少,还很难出名……作为编辑,作为一个出版人,是患得患失,还是葆有出版理想,尽自己的能力去出版好书?境界不同,工作效果也必然不一样。有了出版理想,就势必会强调责任感、使命感。编辑工作是一项主观能动性非常强的工作,只有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工作才会有高效率;反之,自怨自艾,缺乏积极的工作态度,就失去对选题的高度敏感,也就很难发现好选题、做成好书。
其次,编辑执行力表现为完成编辑工作的具体行为。执行,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是指实施、贯彻。可见,执行需要的是行动,而行动的重点在落实、效率,执行力就是完成任务的能力。实际上,编辑需要寻找选题、寻找作者(译者),谈判版权,审读、修改稿件,与装帧设计、发行、宣传部门保持沟通等。这其中每一个环节都贯穿着编辑的具体行为,也正因如此,编辑高效率完成相关工作才显得至关重要。所以,编辑个体应该强化自身的执行意识,并使之成为自己编辑行为的最高准则。
再次,编辑执行力表现为掌握编辑工作所需的相关技术、技能。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编辑工作所需的相关技术也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编辑应当掌握相关技术技能,借助具体行为实现出版意图。具体而言,编辑至少应当掌握包括信息搜集、资料检索、文字图片处理等技术。而在移动互联时代,相关信息技术更是必不可少,比如微博发布与管理技能、网页制作技能、图书宣传技巧、谈判艺术等。
二、移动互联时代提高编辑执行力的路径
编辑工作是出版工作中的核心环节。出色的编辑执行力不仅表现为积极面对编辑工作,而且表现为对编辑工作行动自觉,可以说,编辑执行力是编辑工作能否实现创新的关键。那么,在移动互联时代,在传播技术已发生重大变革的环境下,如何提高编辑执行力呢?
1.创新思路,完善考评制度,提升整体执行力
首先,创新管理思路,完善考评制度。科学的考评机制作为导向和引领,是形成企业规范和执行力的保障。“在员工心目中,薪酬不仅仅是自己的劳动所得,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员工自身的价值、代表企业对员工工作的认同,甚至还代表了员工个人能力、品行和发展前景。”[2]因而,要把薪酬与月度、季度、年度考评挂钩,促进编辑不断提高执行力。
其次,创新目标管理,完善工作目标。当移动互联时代来临,“短时间内获得爆炸式发展的微博、微信及自媒体”,再一次“吞噬了传统媒体作为内容源的地盘” [3]。在图书出版领域,这样的挑战同样存在。很多出版机构并没有转变思路进行目标管理创新,以致数字出版投入不足,缺乏市场培育,而这也使相关图书出版畏首畏尾,处于消极等待状态,影响出版战略的实现。执行力的目标指向明确,能将管理者的理念转化为现实,将决策转化为具体工作任务。这就要求管理者创新目标管理,不断完善工作目标。一方面,在管理中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把出版的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另一方面,要根据工作团队机能的变化和出版市场的变化调整工作目标,适应文化产业转型、数字化出版等现实状况优化工作目标体系。
再次,创新过程管理,规范工作流程,构建良好的执行文化。保罗·托马斯、大卫·伯恩认为,“执行应当是组织文化中的核心元素。”[1]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对形成具有强大执行力的团队起着关键性作用。一定的工作过程使得编辑执行力得到呈现,而完善的工作流程则有利于编辑执行力的提高。现实中,有些出版企业管理者只热衷于目标的制订和决策任务的布置,忽视了自身的“执行”义务;有的虎头蛇尾,布置任务轰轰烈烈,过程和结果没有跟进和监督;有的为了一己私利,充当了规则的破坏者,成为编辑工作执行的最大障碍。出版工作应当创新过程管理,规范工作流程,构建良好的执行文化,使执行文化流淌在企业的每一个角落,体现在编辑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和每一个环节,使选题和作者的确定、审稿、出版、营销等环节连接更紧凑顺畅,更有效率。只有如此,才能使图书选题更贴近读者需求,形成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提升自我素质,切实提升个体执行力
首先,立足数字出版,正确定位角色。随着传播趋向移动化,数字出版正一步步走向全媒体化。全媒体是真正意义上的“跨媒体、跨行业、跨国界”的出版形态,不仅图书作品可以进行纸质出版,而且可以通过互联网、移动手机和移动阅读器等途径进行出版,多种符号、多种传播载体、多种传媒形态、多种显示终端均进入了图书出版领域[4]。因而,一些阅读产品甚至已经增加了评论、社交、推荐等功能,形成了功能组合。过去基于出版的纯阅读功能变成了现在基于社交和人机交互的多功能媒体。编辑应当认识和把握这样一种趋势,不能把自身定位为纯粹的文字编辑,更多时候,图书编辑不仅扮演着文字编辑的角色,还需扮演图书信息传播者、社交媒介话语领袖、新媒体领袖等角色,促进图书及其价值的裂变传播。
其次,立足行业坚守职业品行。作为职业人,编辑应当坚守基本的职业品行,处理好自身与环境、社会、他人的关系。在工作过程中要以真诚为基础、以尊重为前提,调整好各种人际关系。编辑个体在职业活动中,更需要有尊严地做事,尊重他人、尊重自己。具体言之,不论是纸质图书还是数字图书,抑或是视频音频等,都要认真编排、校对,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严谨,最大限度地将作品完美地呈现给受众,以编辑个体应有的职业品行张扬媒体生命的正能量,丰盈编辑个体的执行力。
再次,立足新媒体技术培养良好的专业素养。编辑的知识越广博,对作品价值的判断就越精准,对作品的处理就越精当,而信息爆炸、知识爆炸的新媒体时代则对编辑个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编辑不仅要熟悉不同类型出版物所属的领域,还要熟悉相关的出版知识和法规,不仅要熟练掌握特定媒体运作流程中的基本技能和技巧,以及掌握信息生产、传播的技能,同时,以及掌握新媒体的运营管理知识和技能。据统计,2013年中国数字出版业“全年收入达2540.35亿元”,同比增长31.25%,而在2014年,电子书市场销售平稳增长,“传统出版机构生产运营数字化持续升级”,社交化阅读凸显,数字出版伴随“移动互联、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进步而不断升级[5]。在这样的数字出版环境和市场环境中,离开了这些知识和技能,编辑不仅难以完成常规的图书作品,而且无法在新媒体环境尤其是移动互联环境下传播图书价值。
[1] 拉里·博西迪、拉姆·查兰. 执行[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 保罗·托马斯、大卫·伯恩. 执行力[M]. 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03.
[3] 田科武. 如何打造移动互联时代的新媒体产品[J]. 中国编辑,2015(1).
[4] 张雨晗. 全媒体出版:现状与未来[J]. 现代出版,2011(3).
[5] 汤雪梅,李薇. 融合带动发展——2014年我国数字出版回望[J]. 出版广角,2015(1).
(作者单位: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第二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