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专项课键盘教学实践与感悟
2015-05-30周燕
周燕
【摘要】音乐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在自主的学习和自由的表现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对音乐终生的兴趣和学习的愿力,是一个永恒探讨的课题。音乐课程改革给音乐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也给音乐教师带来了开拓进取的契机,给学生们提供了多方面的选择,向学生们展开了一幅音乐普及的画卷。本文结合个人十几年的键盘专项课的教学,总结出几点感悟与同仁们分享。
【关键词】音乐专项课;键盘教学;研究与实践
0引言
一个学生到18岁之前,没有那么多精力和时间去涉猎很多领域,尤其在艺术方面,大多数人只能接触到一、两项,而且很多人只是学到了皮毛。从发展的角度看,很少有人第一次接触一个领域,就一直坚持下去,人们总是在不断的发现和探索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适合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并不断保持加深,直至陪伴终生。音乐课程改革给音乐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也给音乐教师带来了开拓进取的契机,我校在这方面独辟蹊径,开创了艺术教育的先河。2001年在学习课标理念的基础上,力求在教学中转变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研发和实施了校本课程,实行音乐专项课 “三分教学” 的授课模式,使音乐课堂更加富有开放性和创造性,本人亦有幸参与此次教学改革。下面就近十几年的键盘专项课的教学,谈几点自己的感悟:
1 树立正确的键盘专项教学理念、教学观
就电子琴而言,我们可以把它看做是钢琴简约版,虽然键盘的琴键少了,但是把它弹好了,弹出曲子来,确实需要有一套办法,下一定的功夫。键盘乐器最强调双手的配合,按照科学家和研究学者的论断,灵活的左右手,会积极促进左右大脑的发育和开发。所以学习电子琴对于学生们来说,有利无害。就具体实施的教学安排和教法而言,也充分体现了我校倡导的“爱国、交际、协作、文明、健康、创新”十二字方针。具体表现为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激发爱国热情;掌握一门乐器就多了一条与他人沟通交际的桥梁;在教学活动中让同学们相互配合、互换角色,充分体现协作精神;有一定音乐素养的人,一定是一个文明、有修养的人,同时他的内心也是健康的;同学们在不断的学习和积累过程中,也一定会培养出创新精神,激发出音乐灵感。
电子琴、数码钢琴以它优美动听、丰富多彩的音色,不同风格、生动活泼的音乐节奏,有效地补充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学习电子琴的过程是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相结合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脑、眼、耳、口、手、脚,同时协作、相互配合。这不仅促进了学生身体各器官的协调发展,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性、创造性的思维。在学习电子琴、数码钢琴的同时,学生的整体意识、集体观念得到增强,也充分说明,这对于亟待加强的群育教育,是一个有效的方式。另外电子琴、数码钢琴相对于钢琴、小提琴等乐器而言,容易入门且成效显著。对于音乐普及教育来说,是一大优点。在电子琴、数码钢琴中,储存有各种乐器的音色以及各种不同风格的节奏,经过音色模仿和自动伴奏的处理,再加上自动前奏、加花、尾声等辅助功能,使简单地弹奏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又由于电子琴、数码钢琴本身已经拥有了现成的各种节奏风格的伴奏,和弦控制简单,使学生的节奏感、和声感觉及音乐风格的领会,都会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因此,电子琴课走进课堂符合音乐教学改革的需要,同时也具有它自身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2做好键盘专项“三分教学”模式
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一些学生从小就接触过键盘或其他音乐形式,有一定基础。首先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然后按照他们能力的不同,分成不同的层次,然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要求,对有基础的学生允许他们超进度学习,对面人数较多的没基础的学生则要循序渐进,对个别接受能力差的学生更应该降低标准,要求“低起点”、“小步子”,最终达到教学学习的目标。根据实际情况,把学生分为许多小组,把有基础的学生分下去当组长,做老师的助手,帮助其他同学,实行分组合作实践。具体做法是:教师先将教学“任务”交给给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由各组组长组织组内同学自主练习、协作练习。到规定时间,教师叫停,各组自主将把自己的弹奏结果在全班进行展示。这一过程存在着竞争,也就是说每组弹奏都是每一位组员的辛苦的练习结果,其中包含着小组长的帮扶、组员的协作等等,因此学生们都不甘于落后,每个活动组都争先恐后地来展示。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指导作用,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学生自主进行组织活动,从中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交往能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分组合作的教学形式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尤其是展示环节部分,在学习的互助方面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数码钢琴的教授对象主要是有基础的乐团班的学生,培养目标主要是:(1)充分利用键盘重奏、合奏教学与训练,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精神和高尚完美的情操,提高学生整体音乐素质尽展键盘音乐魅力。(2)学生在多声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多声部丰富美妙的音响,了解到中外民歌名曲的旋律、音调、风格,从而使演奏程度浅的学生能够熟悉更多的音乐作品,使他们最直接、最简便地走进五彩缤纷的音乐世界。具体措施:(1)培养兴趣,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们在轻松的训练气氛中将乐曲合成,形成最初级的对位及多声部音乐感;(2)声部的平衡训练训练中可先选择简单的二声部或四声部键盘合奏小曲或钢琴四手联弹,让学生适应、学会在弹自己声部的同时,能听到其他的声部;(3)合奏意识逐步加强的基础上,训练重点要转移到对乐曲的旋律、和声、复调、织体及声部平衡的认识和表现上来。合奏课模拟乐队的编排,要求每一位同学在弹奏自己声部的同时,必须注意配合别人,不能只顾自己,这就需要良好的团队精神,这种精神观念和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在成长阶段必需的。学生在体会音乐艺术的魅力的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的和声感和层次感,为以后更深、更广的音乐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立足于从小培养,终生受益
“音乐并不影响研究工作,它们两者都从同一个渴望之泉摄营养,而它们给人们带来的慰籍也是互为补充的。”——爱因斯坦。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他认为自己的音乐爱好对他所从事的物理学研究有重要影响。他坚持,真正的艺术应该产生于创造力丰富的艺术家心中一股不可遏制的激情,科学也是如此。像爱因斯坦一样,科学史上有许多科学家如玻尔、普朗克、爱迪生等都爱好音乐。这并非偶然,因为音乐给人们的内心世界带来的东西太多了。我们所教的大多数学生不会从事键盘这个专项,但我们教师现阶段所能做的,就是给学生一个基础,一个认知的过程。因为种下了美好的种子,必然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初一年级键盘课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帮助学生入门,培养并激发学生对电子琴学习的兴趣,能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奏乐曲。具体目标与实施:1、了解和熟悉电子琴及相关音乐,探索键盘乐器中的各种音响,能够用不同方式表现声音,增进对音乐的兴趣;2、具备一定的识谱能力,能够跟随琴声视唱乐谱。掌握基本的弹奏技能,能够在感知力度、速度、音色、节奏、节拍、旋律、调式、和声等音乐表现要素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体验表达出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养成良好的音乐习惯。3、通过双手的弹奏培养学生左右脑的协调能力,能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奏,发展表现音乐的能力;4、能够主动地参与演奏活动,养成良好的演奏习惯。5、第一轮键盘课教学后,人均能弹奏两首作品《欢乐颂》、《龙的传人》,平均班级优秀率能够达到80%,合格率99%。
初二年级在第一个教学周期的基础上,增加了键盘合奏的模式,电子琴的合奏练习过程中对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想象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保留部分原有必修曲目增强学生的识谱及基础弹奏能力以外,增添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自选曲目,并最终以自选曲目进行学期结束的考核。学生明显由被动练琴变为主动练琴。
在学期初始课,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成员4-6人,按照上一轮音乐课的成绩(学生的音乐基础能力)平均分组,每组中都有音乐基础能力最好的和音乐基础能力最差的,有利于组内的相互配合与声部难易的合理搭配(学生可由自身的音乐基础能力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声部,基础好的选择较难声部,基础差些的可以选择容易声部,以充分带动班级的每一个人参与到合奏当中)。学生首先练习必选曲目《铃儿响叮当》(4课时)以提高自身的识谱能力及音乐基础能力,尝试进行简单的四声部合奏。在这期间小组可以相互探讨本组自选曲目的选曲,商定后提前提交给老师,老师审核通过后(因为有些曲目节奏难度过大,或风格等问题不适合学生弹奏)为该组所选曲目标记和声功能。当所有小组标记完毕后,方可进入第一首自选曲目练习阶段(6课时),自选曲目为4-6人多声部合奏的形式,小组自行根据教师编配的和声,利用电子琴自行对曲目的结构进行创编、合奏。每组组长、副组长为核心,充分带动组内每一个成员来完成自选曲目的声部分配、声部间配合。6课时后学生完成自己的第一部作品,第7课时进行统一的相互展示、归纳、修改总结不足并录音。
进入第二单元阶段(6课时),由于经过第一阶段的练习,在选曲和分配声部上学生有了经验,也较为成熟了,已经可以根据成员自己的理解,对乐曲音色、声部、甚至节奏进行改编,大大的增强了乐曲的欣赏性。依旧分为必修和自选曲目。必修乐曲为《同一首歌》各班均已完成。自选曲目由于时间原因,个别班级完成。最后1课时,所有的小组进行集中表演,对各组的展示进行录像、录音。整个过程学生都是非常有热情的参与者,他们不需要练习死板的规定的曲目,而是根据他们的兴趣来体验音乐,在这里,学过琴没有学过琴的学生都能快乐的加入进来,因为声部可以根据水平自由安排。
通过电子琴的合奏的练习,让学生们置身于集体环境之中,在美的音响中,使学生们感到这美的声音是通过他们自己的默契配合而产生的,从而也感到集体力量的伟大,进而使学生们认识到:任何一件事情的成功,总离不开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当学生们沉浸在合奏成功的喜悦心情时,美育和德育的目的也就潜移默化的深入到他们的心田当中了。主要培养学生正确使用顺指法、同音换指法、扩指法、跨指法等指法在乐曲中的综合运用;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着重培养学生的感觉意识,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探究与创造活动之中,了解音乐创作的基本方法。具体目标与实施:1、具备识谱能力,能够比较顺畅地识读乐谱。提高学生的弹奏技能,培养各种弹奏指法的综合运用;2、通过双手的弹奏和音乐感觉的培养,以及对多声部的训练,能够对自己、他人或集体的演奏作简单评价;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重视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探究过程,能够结合所学的音乐知识对乐曲进行简单的创作,使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探究与创造活动之中。4、培养丰富的生活情趣和乐观的态度,增强集体意识,锻炼合作与协调能力。5、第二轮键盘课教学后,人均能弹奏两首作品《铃儿响叮当》、《同一首歌》,平均班级优秀率能够达到85%,合格率99%。
4结论
通过以上的电子琴专项课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键盘专项课程为不仅中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音乐经历与体验,丰富了学生的审美情感,而且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多种音乐教学形式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了可能。充分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在自主的学习和自由的表现中,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对音乐终生的兴趣和学习的愿力,真正的实现了“整体大于元素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