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抵达虚无以后

2015-05-30赵秀霞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7期
关键词:孤独博尔赫斯虚无主义

赵秀霞

摘 要:博尔赫斯的笔下流动着十分精致的孤独和虚无主义精神,在理解博尔赫斯时,我们常常无力地把虚无主义的标签贴在他身上,但实际上以虚无主义作为尽头只是我们语言贫乏而有限的一种表达。在博尔赫斯身上,深度虚无是难以抵达的,抵达虚无以后,他对生命的追问是精彩纷呈的。本文试从博尔赫斯的精致的孤独、时间观念、以及对“我是谁”的追问三个方面来阐述博尔赫斯的精神突围。

关键词:博尔赫斯;孤独;时间;我是谁;虚无主义

人们很难真正理解虚无,尽管虚无感在现代这个社会茂密丛生,但是少有人能真正抵达虚无的实质,并从那种接近消极的虚无感中超越出来。虚无感带来的乏力更像一种精神围困,而试图走出这围困并发现生命的真谛则成了众人一致的神圣使命。博尔赫斯的笔下流动着十分精致的孤独和虚无主义精神,在理解博尔赫斯时,我们常常无力地把虚无主义的标签贴在他身上,但实际上以虚无主义作为尽头只是我们语言贫乏而有限的一种表达。在博尔赫斯身上,深度虚无是难以抵达的,抵达虚无以后,他对生命的追问是精彩纷呈的。本文试从博尔赫斯的精致的孤独、时间观念、以及对“我是谁”的追问三个方面来阐述博尔赫斯的精神突围。

一、精致的孤独

相比较作家身份,博尔赫斯更愿意以诗人的身份自居,在他的诗歌当中,流露出十分精确和细致的孤独。孤独不再是个体的生命体验,不再是抽象化了生命知觉,而是“我”与一切被造物的链接:孤独被替换成了纷繁的意象,孤独是智慧的警句格言,是词汇笨拙的符号,是一连串的比喻。孤独不是别的,是一切的被造物,是平凡又平凡的事物, 孤独是“我想回归于平凡的事物:清水、面包、一个水罐,几支玫瑰……”①

在《1982》中他写到:“……是那包括着星辰、病痛、迁徙、航海、月亮、萤火虫、不眠之夜、纸牌、铁砧、迦太基和莎士比亚在内的网络的组成部分。”(《博尔赫斯全集:诗歌卷 下册》第425页)

这样纷繁的拥挤意象的呈现构筑了一个博尔赫斯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拥挤着的一切都变成了可以看到和感觉到的事物,这些事物都是时光的结晶,每一个事物都是不停流逝的时光,在这样的空间里,孤独是深刻的,更是永恒的。

在《短歌》中,他写到:“凭借着月光,黑纹的金色老虎,在察看爪子,它已经不再记得,黎明时分杀过人。”(《博尔赫斯全集:诗歌卷 下册》第10页)月光和金色老虎,老虎的一个随意的动作,遗忘的事件,这样精确的捕捉就构成了孤独的核心。从亘古以来,世界就是这样的存在着。所有的思考、伟大的抱负、雄心壮志、理想、爱情、都失去份量。在无尽的时间里,没有什么事件是值得夸耀的。一切都会被遗忘,包括历史和“自我”。世界在时间的陷阱里只是某处的回声,只是上帝一眨眼之间的默想。

孤独是人类古老而永恒的存在方式,博尔赫斯带着含笑的伤感把它折射出来。他的孤独更像是一种拥抱,是在抗拒生命的荒凉时而产生出来的结果。因此当他专心把他发现的事物描绘到极致时,当众多的意象涌现时,艺术的美感掩盖了属于所有艺术家的孤独,也成了博尔赫斯在黑暗中面对这个世界的力量。

残雪在《解读博尔赫斯》时说到:“追求实现自己本质的艺术家,注定要承担虚幻的折磨直到最后。”②这种虚幻的折磨使艺术家们沉浸在另外一个世界里,以这样精致的孤独的姿势回应这种折磨。

二、时间观

时间对于博尔赫斯来说是一个谜一样的事物,他所建造的迷宫,复杂的图案都是基于他的时间观。

在《循环时间》里面,博尔赫斯提到了“我常常永恒地回复到永恒回复中去。”(《博尔赫斯全集:散文卷 上卷》第291页)他在这篇文章里列出了三种基本方式,第一种提到了柏拉图,论据是占星术式的。第二种引用了尼采、布朗基学说、以及罗素的观点。第三种引用了马可·奥勒利乌斯的《沉思录》。 这三种方式对时间的循环回复性质有着论据性质的解释,但是对博尔赫斯来说,时间的永恒回复性是令人伤感的。他对时间有着矛盾的心态。他认为“在高潮时期,人类生存是个不变常数的假设可以令人伤心或愤怒;在衰退时期(就像现在的时期),这个假设则是任何耻辱、任何灾难、任何暴君都不能使我们贫穷的诺言。”

在《时间与J·W·邓恩》中,他对时间的态度更为复杂,他认为“时间的过程和时间是同一个奥秘,而不是两个。”(《博尔赫斯全集:散文卷 上卷》第353页)在《时间》当中,博尔赫斯认为:“……为什么非得接受牛顿的唯一时间,绝对时间?” ③

对绝对时间、唯一时间的怀疑构成了博尔赫斯时间观的核心,时间的并存性质,交错性质让我们看待世界的角度焕然一新。作者在小说中《小径分岔的花园》借助艾伯特之口道出了时间之网的奥秘,“在大部分时间里,我们并不存在;……再在另一时刻,我说着目前所说的话,不过我是个错误,是个幽灵。”(《博尔赫斯全集:小说卷》第124页)

在博尔赫斯的笔下,线性时间与环形时间交叉进行,个人时间在交错中相遇,从而洞穿人的生命本质。小说中,俞琛、马登、艾伯特三人之间本来毫无任何瓜葛,但一条谍报让他们走在了同一条时间的岔路上。在这条岔路上,三个人的命运有了必然的交集,从而导致各自命运的变化。生命在关键的时间点上相互作用,有了这样的结局。假如在另外一条时间的路上交叉,另外的时间点相互作用,又是另外的结局。也许俞琛不会杀掉艾伯特,也许这场利用时间和机缘的计划不会成功。这样的假设更让人看透命运的偶然和荒寂。这里没有什么必然的因素,结局可能只是开场,而过程也许就是结局。一个复杂离奇事件的本质变成时间的交叉小径。而透过时间小径延伸出来的个体生命又回复到最初的本质,即怎样踏上这条小径的。一切都变得无法测定。

紧接着他又提到永恒,时间在平行中相互交错,多种时间并存构成了永恒的活动形象。这样把对时间的思考延伸到生命层面,他说“如果时间是永恒的形象,那么将来便会成为灵魂趋向未来的运动。未来本身将归向永恒。这就是说我们的生命在不断地趋向死亡。”“我们不断的出生和死亡。因此时间问题成了比其他形而上学的问题与我们关系更加密切的问题。”(《博尔赫斯文集:散文卷 下册》第56页)于是问题到了博尔赫斯最着迷的那个追问——在时间当中,“我是谁?”

三、“我是谁”

所有的问题都有一个对核心本质的追问,关于“我是谁?”关于“孤独”关于“时间”,这三个问题可以是宗教信仰又可以是哲学命题,博尔赫斯所讲的远远超过我们所能领受到的。

在诗歌《什么都是和什么都不是》(《博尔赫斯全集:诗歌卷 上册》第142页)当中,诗人向莎士比亚致敬的同时,也显露了自己的心思“我徒然地作过了许多人,现在只想成为一个人,就是我自己”,上帝的回答说明“成为自己”是永不可达的,因为在博尔赫斯的笔下,连上帝也回答说“我也不是我自己”。而诗歌《我这个人》(《博尔赫斯全集:诗歌卷 下册》第102页)中有着真切的对自己的带着情绪性的剖白,“我这个人什么都不是,不是战斗的剑。我只是回声、遗忘、空虚。”诗歌《失明的人》(《博尔赫斯全集:诗歌卷 下册》第109页)当中,又有着“在这个奇异的下午我也许会知道自己是谁”的设想。在这样的思考和追问中,诗人将“博尔赫斯的身份”和“我”分离,残雪在《解读博尔赫斯》中解读《另一个》时说:“两个博尔赫斯是两股相对突围的力,他们在中间地带奇迹般地汇合,共同营造了艺术的境界。”④

在诗歌《我就是我》(《博尔赫斯全集:诗歌卷 下册》第220页)当中,他写到“我忘了自己的名字。我不是博尔赫斯”“我知道我只是一个回声,希望无牵无挂地死去。我也许是梦中的你。这就是我。正如莎士比亚所说。”诗歌《博尔赫斯和我》(《博尔赫斯全集:诗歌卷 上册》第148页)当中,他写到“有所作为的是另一个人,是博尔赫斯。……我将寄身于博尔赫斯而不是我自己……”“我的命运就是逃逸、丧失一切、一切都被忘却或者归于别人。”

这样将“自我”从作家博尔赫斯的身份当中抽离出来,毫无疑问这两个人都是博尔赫斯,构成博尔赫斯的本质的东西一定和这两者都是相关的。身为作家的博尔赫斯,写着关于时间迷宫的文章,写着关于隐喻的诗歌,写着各种恶棍,他设置着每个故事的讲述基调,用冷静优雅的口吻尽可能地遮蔽属于另一个博尔赫斯的情绪。而另一个“自我”却诞生在作家博尔赫斯的作品里,诞生在每一次优雅的回避中。作家博尔赫斯的“自我”是清醒的,是一无所有的,什么都不是,也是一切。他把自己等同于郊区的月亮,等同于砂砾,等同于棋子,等同于上帝手中的一支箭,等同于深夜里的一个祈祷,因此他知道自己能把握自己的有限,知道自己在不可知的时间国度里,总要寻找一个目标,一个城堡式的存在,当在有限之中对无限有着渴望与想象时,他就能看到更多作家博尔赫斯所看不到的一切,这就能使他找到意义。

这样两个博尔赫斯的会晤就显得无比奇妙,一个博尔赫斯在用天才的洞察力描述世界,另一个博尔赫斯时时刻刻都在洞察描写世界的博尔赫斯。这双重的审视,开辟了一个看待世界和审视“自我”的新路径。因为作家博尔赫斯归属于世界,“自我”却可以逃逸开世界,属于另外的地方。因此,当世界在虚空中陷落的时候,作家博尔赫斯跟着一同陷落,他失落在无穷无尽的死亡事件里,失落在无休止的美好事物的终止当中,他跟着世界一同悲伤,一同无助,一同孤独,但是另一个博尔赫斯却让他看到:死亡也罢、美好事物的流失也罢、所有的悲痛孤独也罢,都是精巧命运的布局,在这个布局里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只有循环不休的重复,从“无”到“有”。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切宏大的叙事都显得支离破碎,所以两个博尔赫斯在照面时,没有歇斯底里的呐喊,没有惊天动地的哭诉,没有激动人心的得胜,有的只是双方心照不宣的那种顺从而含笑的伤感。因此轰轰烈烈的死亡在博尔赫斯的笔下变成了娓娓道来的平静叙事,巨大的良心责问变成了小说结尾时一句看似轻描淡写的一句追悔的话。在许多个离奇的事件背后,有一种简单的支配力,也许这种支配力是所有文学描述的核心部分,博尔赫斯轻轻巧巧地将它表现了出来。

注释:

①[阿根廷] 豪·路·博尔赫斯著:《博尔赫斯全集:诗歌卷 (下册)》,林之木 王永年译,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第419页。以下所引用博尔赫斯的原文皆出自此本。

②残雪著:《解读博尔赫斯》,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第160页。

③[阿根廷]豪·路·博尔赫斯著:《博尔赫斯文集 文论自述卷 》 王永年 陈众议等译,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年版,第195页。

④残雪著:《解读博尔赫斯》,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第157页。

参考文献:

[1](美)巴恩斯通(Barnstone,w.)编.博尔赫斯八十忆旧[M].西川译,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10.

[2]冉云飞著.陷阱里的先锋:博尔赫斯[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5.

[3](阿根廷)索伦蒂诺(Sorrentiono,F.)著.博尔赫斯七席谈[M].林一安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0,1.

[4](美)埃米尔·罗德里格斯·莫内加尔著.博尔赫斯传[M].陈舒李点译.常熟:东方出版中心,1994,4.

[5]残雪著.解读博尔赫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

猜你喜欢

孤独博尔赫斯虚无主义
对话
那个在地铁里读博尔赫斯的人
举旗亮剑遏制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坚定道路自信 理直气壮 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博尔赫斯作品在中国的译介出版
必须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
圈套里的个性化讲述
从《山河故人》看贾樟柯的变化与坚守
虚无主义的症状、成因与马克思论虚无主义的克服
作家们的作家
——读《博尔赫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