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育人之“道”

2015-05-30冯霞

东方教育 2015年7期
关键词:小学教育语文教学小学语文

冯霞

【摘要】小学语文是小学基础教育中的核心内容,对于培养学生文学素养、人文精神以及道德品格都有着重要意义,可以说语文学习对小学生健康成长及未来发展都有着深远影响。新课改革背景下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借助语文教学来完成对学生的育人之道,充分发挥小学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然后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许多教师语文教学中对育人之“道”,理解有所偏差过于狭窄、片面。一些教师仅把“道”当作小学语文教学的附属品,造成了“道”与教学的相分离,偏离了教学的育人之“道”。本文将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育人之“道”

【关键词】小学教育;小学语文;语文教学;育人之道

引言

小学语文是小学基础文化课的核心,在小学教育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是小学生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教学目的不仅是在于为学生传授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怎么做人,育德育人才是教育的根本。小学语文在育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小学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教学中应对“道”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结合语文教学中的人文与“道”的价值,教学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品格的塑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育人功能的解读

由于小学生思维、心理尚未成熟,仍处于发展阶段,往往在这个时期孩子们易受到环境、家庭、教育等外界因素的干扰,养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产生一些错误的想法。小学阶段孩子们模仿能力较强,对周遭事物充满好奇,会刻意模仿所接触到的事物,许多学生不良习惯都是在这个阶段所养成,加强对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至关重要。实际上任何教学行为对学生发展都具有教育性,但语文在这方面表现的更加出色。由于语文科学具有丰富的人文性特点,因此,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育人之“道”,对德育教育起着作用[1]。教师在上课时,完全可以更深入的介绍文章背景,解读透文章所传达的内容,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例如在《升国旗》这篇文章学习中,教师可将红旗的代表含义和背景介绍出来,让学生感受到红旗背后所传达出的庄严肃穆,将爱国精神融入课堂中,让学生体会爱国思想。小学语文教学不仅在育德方面发挥着作用,在育智方面也不可或缺。语文作为一门综合科目包罗万象,涉及内容广泛,对于学生智力开发有着很大帮助。语文教学中必背古诗文学习更是强化学生记忆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2]。并且小学语文侧重对学生文字和基本语言能力的培养,这是生活中十分重要的基本技能。另一方面,语文教学中优美的文章学习,对培养学生审美也发挥着积极作用,通过对文章的解析,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文字魅力,让学生心灵受到熏陶,这对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育人之“道”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道”指的是,在教学中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品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与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但目前很多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很难把握知识教学和思想教育的尺度,一些教师把语文教学当成了思想教育课,而另一些教师则极端的将语文教学当成纯粹的文字课。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育人之道存在诸多问题下面通过几点来分析:

(一)对于“道”的理解过于狭隘

随着新课堂的不断深入,新课标不断出台,改变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性质、方式、目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育人之道提出于新课堂之后,增强了语文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职能。但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语文教学职能的转变以及功能的强化。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许多教师自身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育人之“道”中的“道”并没有一个正确认识,片面理解为通过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不仅没有起到效果,最终还导致正常教学任务无法完成,对学生成绩造成影响。并且这种没有节制的思想教育只会让学生反感,引起学生不满,只会适得其反[3]。语文教学中的育人之道并不意味着要一味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而是对学生进行启发,使其形成正确观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只是枯燥乏味的进行思想道德说服教育已不适合现代小学生。

(二)育人之道与语文教学相互分离

语文是以母语为载体进行教学的科目,所以具有一定特殊意义,并且语文教学更被赋予了育人的责任。通过语文学习学生不仅能够学会写字、看书、识字,更能够通过对文章的学习学到道理。但许多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却削弱了语文的育人职能,过于注重传业环节,造成育人之道与语文教学相互分离,仅把育人作为语文课堂附属品,所以在语文课堂上并不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或仅仅抽出少量的时间走走形式,这偏离了素质教育的初衷。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育人之“道”存在问题的解决途径

通过前文分析不难看出,小学语文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语文是民族精神、语言文化、传统文化传统下去的主要途径。积极发挥小学语文的育人职能培养学生人文品格具有重要意义。但想要发挥小学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首先,教师就必须对育人之“道”有一个正确认识。教师应更加深入研究“道”的含义,在教学中明确“道”的定位和“道”的教育理念,并结合实际教育情况进行育人之道的语文教学,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只有以学生为出发点,从学生认知和心理特征进行教育,才能使学生接受,获得想要的教育效果。另一方面,想要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就不能仅依靠说教方式,而是要将语文和思想教育融合起来,通过对文章的学习使学生明白道理。并且这种教育方式有效改善了知识灌输和说服教育的弊端,使小学语文教学中育人之“道”能够发挥的更灵活。另外,通过对文章实例分析,能够使学生觉得知识更具真实性,这对于学生刺激性更大,远比一味讲理论效果要好。此外,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应改变观念,与学生建立对话型师生关系,给予学生尊重,这对于育人之道的教育有着重要意义。只有师生间能够民主、平等的交往形成一种相互理解、信任的关系,教师才能够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传达给学生。

结束语:语文教学对国家、对社会都有着重要意义,小学语文教学的育人之“道”,具有丰富的内涵,对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有着独特的作用,想要使其育人功能得到发挥,教师必须积极转变思想和教育方式,正确认识“道”。

参考文献:

[1]徐利玉.浅谈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电视广播学院,2012,11(11):119-124.

[2]李力旺.小学语文教学中思想道德教育开展的重要性[J].浙江技术学院,2011,11(14):132-136.

[3]汪苏泷.如何提高我国中小学语文教育水平[J].西安科技学院,2013,12(13):132-136.

猜你喜欢

小学教育语文教学小学语文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