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觉意识的培养途径

2015-05-30李丽

2015年7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

作者简介:李丽(1991.10-),女,汉族,甘肃人,硕士,哈尔滨商业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摘 要:文化自觉意识是文化的自我觉醒,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养成这种自觉意识有着推动地推动作用。文化自觉意识的培养通过文化认同意识的培养、主流价值观的形成、自觉继承传统文化、借鉴异质文化、自觉谋求文化发展来实现,通过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来增强文化自觉意识。

关键词:文化自觉意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传统文化

一、文化自觉意识的内涵

“文化自觉”意识,是借用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这一观点,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也就是说,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①一是要有文化的自知之明、评判继承、博采众长和积极建设等全面的意识,不能缺失某一方面;二是指这种文化自觉识必须是科学的、辩证的、正确的态度。历史在发展,时代在变迁,在当代文化自觉的内涵有了变化,注入新的含义。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文化自觉表现为对传统文化的自觉,对异质文化的自觉,对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觉以及对自觉创新的自觉。文化自觉不仅是思想精神的理性思维对文化客观发展规律的揭示,更是在行动上对文化自觉实践。

文化到底如何为时代服务,在当前中西方文化的巨大碰撞中,我们更应树立文化自律或自纠的意识。由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文化自觉也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上提出文化自觉,显示出对文化自觉的重视,本文着重针对文化自觉的几个实现途径进行探索,希望能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问题的思考有一定裨益。

二、文化自觉意识的实现途径

(一)通过增强文化认同意识,培育民族精神

首先,培养一种文化接受程度与态度,中国特色主义文化的发展经历了新民主主义时期、改革开放和当代新时期,在各个阶段虽然都存在认同危机,但在发展的同时,要注重树立认同意识,从公民教育出发,认真贯彻学习文化的“根”,对中国文化的方针、政策作出系统的了解,树立正确的文化认同态度。其次,中华民族精神表现在爱国主义、勤劳勇敢以及自强不息的精神,这些方面的建立可以增强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使其从内心深处,以至于思想观念发生转变,进而促进行为方式的改进,真正地意识到文化认同的重要性,增强民族统一意识,提升其归属感,为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凸显中国文化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服务。

(二)通过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塑造主流价值观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继承中国优良传统文化,形成中国文化的主流价值,培养文化自觉意识。现代中国和谐的社会关系是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的体现。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由五十六个民族构成,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民族文化,多元文化相互融合,说明了“和而不同”文化的重要性。在处理不同民族思想文化的过程中,应当考虑来自不同民族而产生的冲突与摩擦,本着“和而不同”的思想,正确对待不同的文化选择,最终达到国家和谐、社会和谐和人民和谐。在当代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环境承担了巨大的压力,而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是正确对待经济发展和处理环境关系的关键。此外,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此外,传统文化中“以和为贵”的理念,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源泉。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应充分发掘其蕴含的当代价值,发挥其对构建和谐文化的推动作用。

传统的儒家文化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有着根基作用,虽然儒学文化在几千年的传承中存在一些消极被动,无为而治,等级观念,避世厌俗等一些负面因素,但儒学主流价值在和谐文化建设中具有更多的积极意义。儒家学者这种重力行,重践履的态度,成为历史士人的共识。这种关注现实、奋发有为、追求理想的人格魅力,并由此培育出中华民族注重人生价值,刚毅进取、自强不息、求真务实等优秀民族精神。正是由于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中文化在建设过程中能够经受起不同质文化的考验,最终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三)通过借鉴异质文化,培养自觉意识

文化传统需要更新和变异,需要从异质文化中汲取营养。在对待文化上,尤其是对待外来文化上,存在一些错误的观点和认识如“威胁论”“西化论”,因此必须端正对异质文化的看法。从有利于中国文化建设出发,应当切实反省、检点和有效克服传统文化的局限性,有机地吸收外来文化的长处和优点,在方法上借鉴外来文化中的有效形式,有借鉴性的看待异质文化,博采众长。

正像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文化在意识、形态方面有着诸多不一致,也就是说,这两种文化是两种异质性的文化,但在一些方面有着结合点。两种异质文化在一些特定环境中发生碰撞和融合,从而形成了根植于中国文化土壤中的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而在这里,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既不是最原始的中国传统文化,也不是最原始的马克思主义,而是在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种异质性文化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社会制度、理论体系、文化制度,形成了中国特色,具有自己的特殊性。

由于对马克思主义这种异质文化的借鉴,与中国传统文化共同一起构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的基本原理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不断总结,创造出新的具有中国特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需对异质文化进行借鉴,对中国文化建设的方面综合分析利弊,善于运用有利于中国文化发展的异质文化,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四)通过提升人民文化自觉意识,谋求文化创新发展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生机和活力,对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发挥巨大作用。通过文化自觉意识的培养,以群众自身、家庭、学校、社会大环境为载体,营造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文化氛围,养成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探索、追求意识。有了文化自觉意识,就要在思想理论建设、新闻舆论导向、文学艺术繁荣、社会会文化建设、对外文化交流方面自觉谋求发展,为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而努力。在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继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和吸收、借鉴外国异质文化的过程中,创造新颖的文化形式,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中国文化建设与中国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保持协调一致,大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文化的建设中加强文化创新的脚步,把中国建设设成多姿多彩的文化出口大国。加强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民族文化,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

参考文献:

[1] 费孝通.文化自觉的思想来源与现实意义[J].文史哲.2003(3).

[2] 毛泽东文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7):78.

[3] 邓小平文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57-58.

[4] 张冉.文化自觉论[D][博士学位论文].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5] 胡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5-37

注解:

① 费孝通.反思、对话、文化自觉[J].北京大学学报,1997(3).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