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虚拟日记

2015-05-30颜钦钦

东方教育 2015年7期
关键词:评价标准

颜钦钦

【摘要】作为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教学评价的作用日益突出,对学生学业评价的研究也成为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历史课程作为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学生的学业评价即应该遵循教学评价的一般原则,还应该体现历史学科的特殊原则。教学无法脱离生活,教学评价也应该与生活息息相关。本文在概述了历史教学评价的历史性、目的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选取了与生活联系密切的虚拟日记写作的评价方法,制定了评价标准,结合具体教学实例提出了教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通过有效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历史教学评价;虚拟日记;评价标准

一、历史教学评价的原则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的目标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就其价值而言,则体现在促进学生的学业进步和全面发展以及改善教师的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历史学习进行评价,是历史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作为对学生历史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既要遵循教学评价的一般原则,还要遵循历史教学评价的原则。

1、评价的历史性原则

历史学科综合性的特点,使得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具有较高的关联性。我们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会涉及其他学科的内容,同样在进行历史教学评价的过程中也会涉及其他学科的评价标准。但历史学科有其独特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特点。我们选择评价方法、制定评价标准、实施评价是为了实现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在进行教学评价过程中要遵循历史性原则。

2、评价的目的性原则

历史课程实施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相应的目标,对于教学评价环节来说,评价的具体目的决定了评价的标准的制定和评价的具体实施。历史教学评价是为了实现历史教学的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强调某个方面的作用,“片面的评价结果,不仅给实际操作带来错误的导向,而且往往对个人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危险”[1],偏离了目标的评价则是无效的甚至是有碍于教学的发展。

3、评价的可行性原则

在历史教学和评价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设置具体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历史学科过去性和时序性的特点对教学和评价方式的选择有了客观的要求,我们要在历史科学性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评价,选择的评价方式、制定的评价标准要充分考虑到现实生活中的运作水平,即评价是可行的、有效的。

二、基于历史教学评价原则的评价方法——虚拟日记

“历史习作是考查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历史思维能力、语言表达等能力的方式。”[2]虚拟日记属于历史习作中的一种评价方法,具体的操作是让学生模拟历史上的某个人物写一篇日记,在丰富的材料、生动的事例和具体的历史问题情境中体验和感悟历史。用历史人物本身的眼光看问题,面对历史情境自己去感悟、思索,将历史置于学生的生活中。

“历史课堂应该使教学内容回归生活世界,使书本知识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之上。”[3]同样,历史的教学评价更应该与生活紧密联系,虚拟日记的写作让学生在教材、教师提供材料的基础上回到那段历史,经历历史人物的生活,体会人物的情感,结合自己的信仰和原则提出对于那段历史的看法。

日记对于中学生来说是很熟悉的题材,在中小学阶段老师家长都会对孩子进行关于日记写作技巧的指导。并且,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写日记是每天的必修课,这种方式本身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较为密切,可以作为家庭作业布置,可行性很强。在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基础上,围绕历史教学评价的三原则,即可进行制定评价标准、实施评价。

1、制定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的制定是教学评价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虚拟日记作为一种交融了多学科的评价方式,其评价标准较为复杂,根据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的内容,可以从历史史实涉及程度、对史料的搜集、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的表达三个维度制定评价标准,设计评价量表。依据评价目标将三个维度分成不同的方面,设计不同层次的选项,根据学生的写作的情况在相应选项后打钩。

虚拟日记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与其他人文学科的交融性较强,由于涉及到具体的历史事件,资料的查找较为繁琐,实施起来耗时较长,所以这种评价方式可以用于对某一单元或学期的总结性评价。

“在评价的实施过程中应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4],实施评价时可以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同伴互评相结合。教师可以在上课布置任务时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完成虚拟日记的写作。上课时先把把学生分小组,来分享自己的日记内容。当然有同学不愿意分享,因为日记是具有私密性的,所以老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说清楚这是一篇公开性日记。学生在交流的时候要说明自己的角色定位,再向大家讲述他“当天”发生的事情,最后还要表明他日记中哪些内容是有史料依据,可以查找出处,哪些内容是为了保持内容的充实完整自己描述的,提高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证据意识。其他小组成员则可以对照评价标准量表结合自己的感受对其写作进行评价。教师可以整体上对同学进行评价和针对不同层次同学具体评价相结合。这种交流式的评价,可以将不同主体的评价结果及时地反馈给学生,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为以后的学习总结经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应注意的问题

作为历史教学评价方式的“虚拟日记”的写作,为了有效地实现评价的目标,有以下几点是教师应该注意的:

1、帮助学生确定适合的角色

作为历史教学的评价方式,要求写的是虚拟日记,即并非本人的日记,应该是一名历史人物的日记。这就要求学生对所选历史人物的生活环境有一定的了解,因为日记所记录的往往是一天之内的事情,从历史教学评价的角度来说,这样的一天还应该非常有历史价值。这可以让学生从具体的历史情境出发思考问题,从而想象如果真正生活在那个历史时代会怎么样。

茱莉亚·墨菲在《历史教学之巧》中说到“写虚拟日记要求学生有能力体会历史人物的心情。”[5]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让他们模拟像李鸿章、袁世凯等历史“名人”,虽然在资料的查找上较为方便,但这些历史“名人”的生活与作为,并不是初中十几岁的学生所能理解和体会的,不符合的他们的认知与心理发展阶段特征。所以,可以提供给学生几个较为相符他们年龄和身特征的角色,让学生自己选择。

人民版初中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主要是学习近代社会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以本课为例,学生可以是第一次见到火车的小孩童,写一下自己第一次看见火车的情景。本课第三目讲到社会习俗的变化,学生还可以是普通的民众,记录一下和剪辫有关的事情。

2、提供给学生所需的资料

接触基本史料,了解重要史实是历史学习的首要任务。虽然所选人物具有很大虚拟成份,但所写的内容要尽可能地贴近历史原貌,即要体现评价的历史性。学生除了要充分利用教材和课上所学知识外,教师还应该提供给学生一些相关知识,使学生在全面地了解某一历史事件的基础上写出一份具有自己感受的“日记”。

以剪辨为例,人民版初中历史教材中只提到了“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除缠足等法令,强令男子减掉辫子,女子停止缠足”,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对于清人脑后的那条辫子并没有多少地关于历史与政治的概念,甚至认为只是一种“流行趋势”。这时,教师就该提供一些历史线索,如清军入关后的“剃发令”和民国政府发出的《剪辫通令》。

除了关于所写日记历史背景的资料,还可以提供一些带有具体的情节的史料。这些史料最好能带有不同的倾向性,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认识历史,假想成成历史人物进行批判性思考。像许金城《民国野史》中的“无数的汉人都兴高采烈地减去这条奴隶标志的辫子,也有迷信的,事先选择吉日,祭拜祖先,然后庄重地剪除,把辫子烧了。更有联合多人同日剪辫,并燃放爆竹,举行公宴庆祝的。”[6]或是《上海研究资料》中所描述的“有个小东门岗警,将发辫盘于帽内,掩人耳目,却被商团窥出了破绽,逼令该巡士将制帽除去,于是真相毕露,看众大哗,说你们劝人除去胡尾,自己反倒来掩饰欺人,实属可恶!说罢将该巡士的油发大辫揪住,要带他剪去。该巡士再三恳求,请宽假一天,准予次日自行剪除,众始散去。”[6]学生可根据此类史料选取一个角色进行写作,当然,学生自己可以是剪辫人本身,也可以是某个见证了这个过程的人。

3、给学生适当的写作指导

墨菲在《历史教学之巧》中建议需要帮助不擅长写作的学生,“为他们提供写作提纲,或者至少要让全班讨论出日记需要包括哪些要点”[7],其实不光是不擅长写作的学生,针对这样一项作业,所有学生都需要教师进行写作上的指导。

首先,写虚拟日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把握好史实和虚拟的比重,作为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方式,日记的整体框架和重要的信息应该是有根据可查的历史史实,而小的生活细节则是可以虚构的。如本课的导言中引用了《申报》记者对于淞沪铁路通车的情景。首先应该表明的是这是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但这条铁路是英国商人未经允许自行建造的,后因轧死行人导致民情汹汹,最终拆毁掷入大海。这是关于本条铁路的具体史实,是学生不可“自行发挥”的部分。而关于开通当天的具体情境以及赶来光看的人的表情和动作,学生则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

其次,学生在日记的写作中要表明自己的情感态度。虚拟日记的写作其中一个目标便使学生有一种深邃地看问题的眼光,能较好地理解当时社会的特征和问题,认识到社会的进步和人类历史发展的潮流。铁路和工厂在中国的发展的最初遇到了较大的阻力,除了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原因,统治者和民众的思想意识也是重要因素。其中,反对修建铁路就有扰民、夺民生计、帮助外敌和白银外流等原因。但也有郑观应等进步人士认识到修建铁路的必要性。如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夫地方之有铁路着,譬如人身血脉流通,手足灵捷……其未建铁路者,则如风痹之人,半体不遂,举动不灵,横逆之来,无可相助,亦惟任其侮辱而莫之御。”[8]学生在阅读此类材料的基础上,应该有自己的情感倾向性,如看到火车开过时是惊恐还是欣喜,面对一些反对修铁路的声音时,自己是怎么做的,是人云亦云的反对,还是能立下壮志,为中国交通的发展的而努力。教师应该在尊重学生自身理解的基础上给予学生一些情感态度方面的引导,帮助学生在虚拟日记的写作中倾向于进步发展的历史观。

第三,关于格式的问题。日记作为一种文体,在写作时是有固定格式要求的。其中日期是必须要有的,但作为历史虚拟日记,除了历史上有明确日期记载的,大部分的史实只是具体到某年某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选定的“历史角色”,从所学史实出发,将日期确定在某一固定的历史时期。如电影《定军山》是1905年由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的,学生要是写一篇看电影的日记,时间只要是1905就可以。关于所写的提纲,则可以借鉴一般日记的提纲列举方式。

通过这样一次虚拟日记的写作,即可以让学生把课上所学知识运用起来,如果老师提供的资料仍旧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还会自己想办法查阅到相关的资料,虽然可能会是一些不那么可信的史料,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却是在无形中激发出来,对资料的查找和整合能力也在绞尽脑汁地想改写些什么的过程中提高。当然这项作业和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密切的联系,在书面写作和口头交流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日记表达人物经历和情感的特点,可以增强学生历史情感体验,加深对历史主客观认识。

参考文献:

[1]赵亚夫:《制定历史学科人格培养目标与评价方法的一般原则》,《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6期。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40页。

[3]陈志刚:《试论历史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历史教学》2008年第3期。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42页。

[5](英)茱莉亚.墨菲:《历史教学之巧》,张锦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42页。

[6]许金城,许肇基:《民国野史》,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17页。

[7]上海通社编,《上海研究资料》,上海书店出版,552页。

[8](英)茱莉亚.墨菲:《历史教学之巧》,张锦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42页。

[9]郑观应著,王贻梁评注,《盛世危言——首为商战鼓与呼》,中州古籍出版社,338页。

猜你喜欢

评价标准
“校企合作”携手完善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的技能考核方式
构建建设类高校图书馆特色信息资源库评价标准
高等教育教学评价模式初探
传统媒体内容供给侧改革的三条路径
基于加权结构复杂度的角色挖掘评价
谈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缺失的原因及解决策略
现行研究生教育评价体制下的优秀学位论文培育策略思考
高职院学生体育弱势群体体育行为分析及对策
小学英语教学的普遍现状及对策
浅谈广告摄影的创意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