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文化礼堂特色文艺团队的组建与管理

2015-05-30金姗姗

关键词:组建管理

金姗姗

摘 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是2013年浙江省政府十件实事之一,旨在打造农民的精神家园,增强农村群众生活幸福感。据统计,杭州市目前建有193家文化礼堂,在文化礼堂的舞台上,长年活跃着3000多支文艺骨干队伍,他们植根在群众文化的沃土,深受广大农民的喜爱。但是,客观地看这些基层文艺队伍,还是显得有些先天不足,仍然处于比较低的水平状态,且大多停留在自娱自乐阶段。作者通过调研,撷取了杭州地区部份文化礼堂业余文艺团队的实例,试图就如何组建和管理文化礼堂文艺团队的具体做法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文化礼堂;特色团队;组建;管理

随着文化礼堂的遍地开花,人们对文化活动越来越关注,对文化礼堂的软件建设也越来越重视,而抓好农村文化礼堂特色团队建设,进一步提高文化活动的质量,已成为文化主管部门及群文艺术工作者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有人说,活动是群众文化的生命力,而业余团队则是群众文化活动的实施者,也可以这样说,一个地方业余团队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当地群众文化活动的繁荣和发展。而在文化礼堂建设中,农村文化礼堂的文艺团队建设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村落文化活动的开展和文化礼堂的发展。

1 杭州文化礼堂业余团队类型和现状

就目前文化礼堂的文艺团队的类型来说,主要分为两种类型:

1.1 自娱自乐型。自娱自乐这个层面的文艺团队数量最多。他们活动的特点是,自发组织,规模较小,灵活性强,没有硬性制度约束,可以利用各种不同场地,或公园、或社区空地、或房前屋后,见缝插针开展文娱活动。

1.2 规模发展型。这是第二个层次的文艺团队。它们的特点是:自发组织起来的时间较长,人员较多,成员在自娱自乐的基础上,有了自我发展、自我展示的需求,他们渴望寻求对外拓展交流,但因为人才、师资、资金等诸多原因,致使文艺团队大多停留在自娱自乐的层面,精品节目少。

如何在缺人才、缺资金、缺专业人员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提高这些在乡野中自由成长的业余团队的艺术水准,以满足群众日趋提升的欣赏水平和增强团队的自身造血功能,这是值得广大群众文化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2 如何组建文化礼堂特色团队

要因地制宜,要贴近群众、以人为本,群众基础较好的都可以先建起來。具体可归纳为“三突出”:

一是突出参与性。兴趣为主、民间艺术、戏曲、歌咏、龙狮、竹马、健身队、老年秧歌、排舞、腰鼓、民乐队、书画、摄影、象棋、篮球等普及面较广的团队。二是突出特色性。倡导“一村一色”、“一堂一品”做法。如临安上田村的书法队,每周二晚上培训交流,以书会友,吸引了100多位书法爱好者,并已创建全国书法之村。临安光辉村的农民画,非常接地气,不仅吸引了20多位成年人参加培训,还深受小学生的欢迎。三是突出引导性。富阳窈口文化礼堂,以村史、村貌、金宵传统为素材,排一台戏,全村总动员,每户人家出一人,以情景舞蹈的形式,把村史、革命传统和民间艺术串起来,演给游客看,由于每场演出几乎都由村民自己担任主演,总是吸引台下村民追“民星”,节目演了一年多,村民们还是很喜欢。常态化的演出激发了村民参加其它艺术团队的积极性。淳安县文昌镇油菜花艺术团,名声在外,这些年来,“油菜花”通过自编自排,推出了民族舞蹈、劲爆舞蹈、睦剧表演、快板表演等许多精彩节目,红遍淳安乡镇。在组建“油菜花”前,村里的妇女们晚上除了看电视、搓麻将、打扑克,没有其它娱乐活动了,参加“油菜花”后,妇女们的文化生活丰富了许多,队员们因为迷上了跳舞,回到家后,总是不由自主地边哼音乐边踩舞步,甚至在厨房炒菜的时,两脚也踩着舞步一前一后。心情好了,脾气也好了,这样一来老公孩子当然高兴。显然,文艺团队不仅是单纯的健身或娱乐,它还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村民的心理。文化队伍的活跃,使得农村文化礼堂已不是一个单纯的文化娱乐场所,更多时候它呈现出的是传承和美乡风、传播道德文化的特质。

3 团队组建过程的具体做法

农村文化礼堂的艺术团队建好后,还涉及到管理和运转的问题,在设计活动和培育团队中要注意以下两方面:

3.1 在基础团队组建过程中的 “三个注重”。一是注重通俗性。因为农村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在文艺团队中中老年人占了较大的比例,年龄偏大,文化程度普遍不高,针对这一实际,开展老年文艺团队辅导时,先就要注重“通俗”,注重“大众化”。无论是动态的还是静态的活动,在内容编排、辅导展示、操练表演上,都要做到“好学、好懂、好记”,注意适合老年群体。比如,像越剧表演、扇子舞、健身操,应该选一些技巧要求不是很高、演唱难度不是很大的项目,使老年文化活动顺顺利利地开展起来。二是注重趣味性。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动员、吸引和组织村民参与文化活动,就必须在注重文化活动通俗性的同时注重它的趣味性,以趣味吸引人参加。注重在“乐”字上做文章,在“趣味”上下工夫。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活动中来。三是注重参与性。在组建团队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群众性和涉及面,要让有兴趣的人都能轻松地参与进来,以体现重在参与的精神;比如在组织腰鼓队、舞蹈队、健身队时,要根据参与者的特点来设计动作、编排队形、把握节奏、实施活动,在活动中要把“过程”设置得舒缓一点轻松一点丰富一点,让人们在丰富的“过程”中尽情参与、慢慢体味,最大限度地自娱自乐。

3.2 精品团队活动中的“四个结合”。一是送戏上门与自编自演相结合。在上级部门送文化活动中,演出采用专业团队与村民团队相结合的形式,既保证演出质量,又增加群众的参与度。如萧山“农村文化礼堂文艺走亲”巡演活动,走进了30个首批示范型农村文化礼堂,每到一村,来自萧山文艺界的明星们都与本土明星一起互动。二是传统民俗与现代特色相结合。团队在编排节目时,既注重挖掘和弘扬当地传统的民间艺术,并在活动中加以引导和利用,形成本村的文化特色。同时考虑现代人的审美情趣,避免老人老味老一套,这样既传承了优秀文化,又丰富了活动内涵,增强了团队的业务实力。如淳安文昌油菜花艺术团,将情景剧、睦剧小戏、排舞、表演唱等搬上文化礼堂的舞台,既充满乡土味,又洋溢时代感,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享受。三是团队展演和文化走亲相结合。首先,鼓励乡镇间、友好团队的文化走亲、联谊活动,通过各种合作进一步提升团队的影响力;其次,根据乡镇、村落经济社会形势,鼓励骨干自编、自导、自演、自赏,把群众喜闻乐见又贴近实际,富有教育意义的节目搬上舞台,此举既能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激发团队的荣誉感,又能争取政府支持。四是乡土人才和艺术培训相结合。首先,要充分发挥农村文艺人才的特长和作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文化队伍。如淳安县文昌镇油菜花组合的队长是一位文印店店主,能歌善舞,能编会演,是文化礼堂艺术团队的灵魂人物,文化站长就介绍她到镇政府文印室工作,以腾出更多精力为文化礼堂的团队建设服务。其次,文化礼堂要积极提供排练场地和演出机会,并通过网上预约等形式安排师资力量对文艺骨干开展艺术培训,促进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提升村级活动的档次和品位,更好地为农村文化建设服务。同时,输送文化员和骨干参加县、市举办的各类的培训,通过培训让文化员和骨干开阔视野,培养艺术感觉,在思想上解惑,业务上解渴、能力上解弱,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激发精神动力。

4 团队管理的“三抓”、“三建”

所谓业余文化团队“三分在建,七分在管”,说的是规范管理。

4.1 所谓三抓,就是以“抓阵地、抓队伍、抓特色”为抓手,抓出成效、抓出特色、抓出亮点

4.1.1 抓队伍。通过培养和锻炼,培养一支常年活跃在农村广阔天地的文艺骨干队伍。

4.1.2 抓活动。由文化站牵头,利用传统节日,暑期等农闲而又人气旺的时段开展“文化礼堂艺术周”、村“新春文化活动周”,文化走亲、团队联谊等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活动,对文化礼堂的文艺团队集中进行展示、展演、评优活动,活动安排在中心村的文化礼堂,要求辖区内的所有文化礼堂都组队参加,把平时松散的团队集结起来。

4.1.3 抓特色。文化礼堂在抓好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文体骨干团队建设的同时,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和挖掘特色文化、民俗文化。

4.2 “三建”指的是建立和实行团队的相关工作机制

4.2.1 建立奖励考核机制。制订文化礼堂团队的考核奖励制度,并要求做好活动档案和台账,每年进行检查和考核,评选优秀团队、优秀骨干、优秀作品表彰,奖励活动先进,保证团队健康发展。

4.2.2 建立扶持机制。扶持成长性团队,把形式新颖,有发展潜力团队,但尚未形成规模的团队归为“成长性团队”,在培训指导等方面予以扶持。

4.2.3 建立联动机制。实行多项工作联动制,文化馆、站都要把工作重心下移,把文化礼堂的团队建设、指导工作纳入式作内容,并确定量化指标。并在公共平台上,建立QQ群,实行例会制度,随时掌握文化礼堂业余团队的情况,解决业务上的需求。

5 结语

总之,群众文化队伍的建设是一项艰巨、长期的工作,需要多方合力,共同参与。探索切实有效的文艺团队管理和培育活动模式,在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和运作中非常重要,作为群众文化工作者,任重道远。

猜你喜欢

组建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加强土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如何加强土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如何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浅谈服务创新与团队建设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