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是展示生活的舞台
2015-05-30李忠祥
李忠祥
【摘 要】新课标下的语文教育既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又要适应高考考试的需要;既要完成繁多的教材内容的讲授,又要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利用现实生活资源来进行语文教学,是新形势下高中语文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
【关键词】语文教学 生活化 兴趣 效果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7.200
和数理化相比,语文是一门极其生活化的学科。语文学科的外延就是生活。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其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而在我们在高中语文的实际教学中,在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下,教师对语文的教学,学生对语文的学习,都显得迫不及待,希望在学习效果上立竿见影,及时应付高考。因而,教师课上教得技巧,学生课下学得浮躁。
但是语文学科的特点又决定语文学习的效果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这种空中楼阁的教学形式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语文教与不教,学与不学,学生的语文成绩似乎并没有什么质的变化。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也索然无味,教师对的语文教学亦心灰意冷。甚至在高三的高考冲刺时期,有些学生公然叫嚣语文课就是公共自习课。高中语文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进入了死胡同。
要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搞好语文教学,首先就要对新课程下,语文学科的定性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和认识。新课程认为:“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程生成和发展的基础,学习不是简单知识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经验过程。”学习者要将课本的知识和自己日常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这样书本的知识才会鲜活、充沛。如果我们让学生受困于书本世界,就难以使他们领略到书本为现实世界提供的诱人境界和无限风光。因此语文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我们语文教师不能只局限于语文教材和教辅资料。要在语文教学中树立一篇文章就是生活中的某个点或某个面的观念。只有将语文教学生活化,才能真正的将新课标要求的自主、探究、合作的理念贯彻执行下去。
语文教学生活化,是教材内容的生活化。俄国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文学艺术的根基在生活,从教材看,教学内容多源于人们的生活实践,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个个具体鲜活的例子,一条条宝贵的生活经验,把教学内容和有关的生活信息联系起来,使学生更加易于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笔者在《雨巷》的教学中,一开始上课,我就对学生讲,我给你们讲一个民国二三十年代的故事:在一个阴冷潮湿的小巷,一个满怀忧伤的青年,在江南淅淅沥沥的梅雨中,撑着一把雨伞,苦苦地等着一位美丽的姑娘,姑娘来了又去,青年仍然痴痴等待……还没有讲完,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呼应到——《雨巷》。我说“对,这就是传奇版的《雨巷》”这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学习《雨巷》的积极性,而且学生也对《雨巷》的内容有了充分的了解和掌握。我顺势而上,又要求学生演绎戏剧版的《雨巷》,爱情版的《雨巷》。学生通過演绎发现诗中的“姑娘”并不确定,一下又引出象征,一堂寓教于乐的教学就轻轻松松的完成了。
语文教学生活化,是文章背景生活化。教材的一些文章,因为时代的久远,客观条件的限制,作品表达的作者感情学生是难以理解和接受的。古人的送别诗,那种肝肠寸断,依依不舍之情在现代的学生看来似乎是矫揉造作,“为赋新词强说愁”。而笔者从当时的通讯条件,交通条件入手,让学生明白古人的那种情感是时代下真性情的流露,是客观存在的。
又要求学生谈谈他们现在是如何表达离别相思的,同学们都会说用手机,电话,QQ,或者选择便捷的交通工具前往。因而告诉同学们古人们往往有一去便无期的感慨,而今人却有天涯咫尺的便利。如果现在还有那样的苦苦的思念恰好才是一种文学的假打。
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是事件情景的生活化。讲到《荆轲刺秦》中“易水送别”时,笔者不失时机的请学生谈谈自己初中离别时的情景。学生们一听马上从枯燥的文言文教学中活跃起来,七嘴八舌的议论交流开来。在同学们一番议论之后,笔者进一步引导,和你们离别时候相比较,荆轲此时有是怎样的心情?同学们马上又回到教材研究荆轲离别时候的情景,进而体会到荆轲离别时那种“不成功,便成仁”的无奈心情,也为后来刺秦失败埋下了伏笔。一堂索然无味的文言文课就变得兴趣盎然,不但达到了教学效果,也增加了同学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是教学方法的生活化。语文即生活,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例可以运用到语文知识的教学中。笔者讲到借代的修辞手法时说,其实我们生活中运用借代的手法是相当普遍的。
比如,你在无人售票的公交车上,你忘记了给钱,如果你又恰好戴着一副眼镜,司机一般都会喊“刚上车的那个眼镜,把钱投到前面的钱箱里”这里就运用了借代。一方面深入浅出的教会了学生辨别借代的方法,又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的运用。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学习语文,感受语文的博大精深和奥妙不已。
语文教学的生活化,还在于语文教师的生活化。语文教师只有挣脱教材、教参的束缚,扩大自身的视野。在生活中吸取语文教学的营养,才能运用生活中的鲜活的知识,别出心裁的创设课堂情境,独树一帜的解读课文内容,也才会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语文的学习有趣又有效果。如果两耳不闻窗外事,不但自己的生活枯竭,语文的教学也是波澜不惊。重复着学生不愿学,教师教得苦的老路。
生活化的教学,必将让学生明白生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有意识的观察记录生活,把生活的场景移植到到语文的学习中来。也会令学生明白语文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在学习过程中加强语文的学习。
生活是复杂的,所以语文的教学也是复杂的;生活是多样的,所以语文教学的方法也是多样的。但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是教学语文的一个不错选择。
参考文献
[1]《爱+生活=语文》李寻(2012年《中学语文通讯》2期).
[2]《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邬昌玲(2012年《语文教学参考》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