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写作之章法探析

2015-05-30陶静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古代章法写作

陶静

内容摘要:古代写作,常以道理为主,以气象为辅,以章法为格。章法作为写作必不可少的部分,它的研究对写作实践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则试从何为章法、法从何起、以及如何循法三个问题出发,对古代写作章法进行了一个简单梳理。

关键词:古代 写作 章法 探析

一.何为章法

既要循法,那何为章法?常言道:“文有大法,而无定法。”沈德潜《说诗晬语》谈论到:“诗贵性情,亦须论法。杂乱而无章,非诗也。然所谓法者,行所不得不行,止所不得不止,而起伏照应,承接转换,紫神明变化于其中。若泥定此处应如何,被处应如何,不以意运法,转以意从法,则死法也。”也就是,强调了写诗需要注意章法,但所谓的章法,不应拘泥于这里那里如何写,若不通过文意来运用章法,而是转变文意屈从于章法,即死章法。

二.法从何起

章法如此,然则法从何起?唐顺之对于章法何起,进行了自己的论述,他在《董中峰侍郎文集序》中记载:“汉以前文,未尝无法,而未尝有法,法寓于无法之中。故其为法也,秘而不可窥”,也就是说汉代以前的文章,章法细密而难以窥见,实则章法蕴藏在无章法之中,需要琢磨参透。然而,唐代以来的文章,“以有法为法,故其为法也严而不可犯”,章法严谨而不得违犯,不偏离章法。实则文必有法,是自然而然且毋庸置疑的,而非法从汉起,只是因为“密则疑于无所谓法,严者严于有法而可窥”,有些人见过汉代以前的古文,疑似没有章法,就认定果真无章法,而轻率写作,断章摘句以为文体,反复堆砌以为辞藻,完全背离自古以来纵横开阖、首尾照应的文法,成为了一种叠床架屋、轻浮险躁的文风。这种文章的意境游离无踪,词句散乱不成节律,思想感情低微卑下,遣词造句晦涩不通,以为秦朝汉代的文章也都是如此,此为无法而乱也。

三.如何循法

然既章法由来已久,则当论如何循法?

首先,对于章法,古代文人虽都有各自独到的见解,但无论何解,皆重“活法”,其为循法要义之一。魏际瑞《伯子论文》中论道:“不入於法,则散乱无纪;不出于法,则迁而无以尽文章之变。”也就是遵循章法,而不墨守成规,既有变化,自合规矩。清代包世臣言:“所谓法者,精而至博,严而至通者也。”即,精深到博大,严密到通达,一通百通也。吕本中《夏均父集序》中道:“学诗当识活法,所谓活法者,规矩具备,而能出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也。是道也,盖有定法而无定法。”强调写作应当了解和运用“活法”,规矩完备才能出规矩之外,正如谢元晖:“好诗流转完美如弹丸”,要达到这样的写作效果则需要相当完备的章法,也就是所说的活法也。明代石涛以为:“无法而法,乃为至法。”不是说不需循章法,而是在没有章法中,自成章法,这样才是最好的章法。清代徐增在《而庵诗话》中认为:“故作诗者先从法入,后从法出,能以无法为有法,斯之谓也。”按照章法而又超脱章法之上,不见章法却有章法,也就是这个意思。

其次,“作诗成法,有起、承、转、合四字”,清代吴景旭在《历代诗话·诗法正论》中如是说,实则无论作诗还是写文,起承转合皆是章法要义,此为其三。“大起大落,大开大合,用之长篇,比如黄河之百里一曲,千里一曲一直也。然即短至绝句,亦未尝无尺兴波之法。”刘熙载指出,起落开合的章法,用之于长篇,百里一曲,就算短如绝句,也是适用的。不妨以绝句为例,首句是起,大抵起处要平白直率,承处要从容不迫,转则富有变化,合处意长渊源,含而不露。如《诗法正论》中言“起处戒陡顿,承处戒促迫,转处戒落魄,合处戒断送。起处若必突兀,则承处必不优柔,转处必至窘束,合处必至匮竭矣。”这也就是起承转合所忌讳的,不能在起笔落墨之时陡顿,而衔接之处急跟促迫,转峰之间又失联扯远,收束之时戛然而止。

参考文献

[1]章学诚.撰;吕思勉.评;李永圻,张耕华.导读整理.《文史通义(世纪人文·大学经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2]孟子.《四书五经中华经典普及文库》[M].北京:中华书局,2014

[3]杨伯俊.译注,《孟子译注(精)国民阅读经典》[M].北京:中华书局,2012

[4]刘熙载(著),袁津琥(校注).《艺概注解(上下册)-中国文学研究典籍丛刊》[M].北京:中华书局,2013.

猜你喜欢

古代章法写作
例证段的基本章法
让章法更好看的九个方法
中国古代山水画色彩研究
助建脚手架 写作显章法
日本古代的贡举制度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行书章法浅析(三) 章法创造完善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