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权主义与女性意识的融合
2015-05-30王孟莎
王孟莎
内容摘要:托马斯·哈代(Hardy),英国著名小说家、诗人。他是一位多产而优秀的作家,作品擅长人物复杂心理的描摹,尤其以强烈的悲剧精神和命运感著称。一方面,作为一名以男性的观察视角来塑造女性形象的作家,哈代未能摆脱十九世纪末男权意识对文学中女性人物的定式;另一方面,哈代又赋予他笔下的女性以大胆的反抗意识与独立自主的勇气,此文正是从哈代作品中贯穿始终的悲剧精神与命运感入手,探讨哈代笔间所渗透的男权主义思想与女性主义意识并存的矛盾风格。
关键词:哈代 男权主义 女性意识 悲剧 命运
在英国著名小说家托马斯·哈代(Hardy)的大量小说中,哈代是带着一种“男权主义”的有色眼镜去讲述一个个女性的悲剧故事的,而作者的这种显性色彩,又被他巧妙地转化为用一种无法抗拒的命运感,来作为他书写女性表现女性的“挡箭牌”,实质上是一种以男性为中心的男权主义思想占统治地位的书写。同时,笔者认为,在哈代的小说作品中,除了处处可见的男权主义思想,更渗透了作者将两性关系紧紧地定义为“原配才是最正确的选择”,这样一种爱情观婚姻观,因此,不论是“出轨者”还是“插足者”,在他的笔下无一不是最终受到严厉惩罚的。然而,也应该看到,哈代笔下的悲剧女性,绝不仅仅只是男权主义统治下的“葬送品”,她们皆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并且敢于反抗,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这主要是从哈代小说中所体现出的“悲剧精神”可以看出的,悲剧便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①,哈代正是要通过这一曲女性命运的悲歌,发出自己对“女性自由与权力”的赞成声音。由此我们可以说,哈代的写作,实际上是融合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思想观念,用充满矛盾冲突的笔调来进行的,这边是 他小说中男权主义与女性意识的结合。下面,笔者愿意具体阐述自己的观点:
首先,从哈代小说中令人无法抗拒的命运感讲起,这一方面主要显示出哈代精神世界中的“男权主义思想”的根深蒂固。
哈待用自己独特的男性视角来讲述一个个合乎逻辑、似乎都“命中注定”的故事,比如哈代最著名的作品《德伯家的苔丝》中,女主公苔丝似乎命中注定要在与安琪相恋之前,被自己的假表兄强奸而失贞,最终失去了自己本应得到的幸福生活,而当安琪最后回心转意来找她时,她却与自己的假表兄早已成婚,最终因杀害自己的丈夫而被处以绞刑,这都显示出用男性中心的观察视角去描述一件“命中注定”的事情的作者哈代的精神世界。又如在《一个富于想象的女人》中,热情大胆地追求“越轨之爱”的埃拉这位女性,一直到她的心上人诗人“特雷威”死去,都没有机会与其相见,可以说,这简直是命中注定的让人也只能无可奈何的事,但是我们也由此可以窥见作者对于“出轨”这一现象的看法,显然,作者是反对女性出轨的,反对女性做出不忠于自己丈夫的事情的,也许有人会和埃拉一样天真地以为“要是他了解我——了解我——我!”也许结局会真的不一样,然而,笔者认为,在独具男权主义精神的哈代笔下,就算是埃拉最终见到了“特雷威”,他们两人的命运也一定是以悲剧收场,这从哈代的其他关于“出轨”小说中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如《艾丽西娅日记》中,宁愿背叛自己先前的婚约,不去娶艾丽西娅的妹妹卡罗琳,而是大胆表达自己对艾丽西娅的爱情的查尔斯,最终“意外死亡”(其实这里的“意外死亡”很难说不是作者的故意安排),又如在《干瘪的手臂》中成为第二任太太的洛奇太太(可以说是“插足者”),命中注定无法过上自己向往的幸福生活,而且最终“受着身心的双重打击”而死去,而抛弃自己的妻室儿女的格特鲁德也死去,这就充分说明了,在哈代的观念世界里,“背叛者”是绝对没有好下场的,是会受到命中注定的“惩罚”的。再如《一段纯粹的插曲》中的巴普蒂斯塔这位女性,在赶赴家乡与商人成婚的路上,被耽搁在彭热尔(当然这也有巴普蒂斯塔自身的原因),这显然是作者故意安排的“命中注定”,于是巴普蒂斯塔按照命运的安排与查尔斯相遇甚至草率地与之成婚了,于是,在作者的批判下,背叛婚约的巴普蒂斯塔失去了自己的心上人查尔斯,并最终过上了自己最不愿过的生活——教丈夫的前任妻子留下来的四个女儿读书,因为巴普蒂斯塔选择与老商人成婚也是因为不愿当教师,可是可笑的命运还是不愿放过她,然而,面对这样一种苦闷的生活,作者哈代却有意安排了一种令人欣慰的结局——“最后她们竟在她与丈夫的兴趣之间形成了一个意外的连接点,使这一对夫妇至少产生出一种纯正的友谊”,不得不说,这也似乎是因为作者观念意识中“原配至上”的男权主义思想的反映。哈代小说中的“命运感”,在其作品中也有更加明显的直接体现,比如在《晚到的骑兵》中,塞利娜曾这样感慨道:“有一种阻碍我的奇怪命运笼罩着我,有时我想!”又如在《一段纯粹的插曲》中,巴普蒂斯塔在思考自己的婚姻问题时,“她也不妨接受命运的安排,嫁给父亲的老邻居和富裕的朋友,随遇而安算了”,从这里我们便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渗透在哈代小说中的“原配至上”的命运感以及男权主义观念。
然后,从哈代小说中无处不在的悲剧精神讲起,这一方面主要体现在哈代笔下的悲剧女性身上,显示出哈代写作时所拥有的“女性意识”,即女性追求自由、平等与爱情的权利意识。
“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②。这一句话在哈代的爱情小说中的到了充分的证实与发扬,所以我们可以说,哈代将这么一种可歌可泣的悲剧精神大量赋予一个个天真烂漫的女性人物身上,那么,这一群女性形象在他心目中一定是世上“最美好的事物”了,而他所进行的悲剧性的书写,这是从另一方面颂扬了女性的大胆热情与对自由和爱的渴望。这一方面在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中有着最淋漓尽致的表现,苔丝是作家塑造的一位勇敢的单纯的可爱的但又不幸的女性形象,面对家里的窘迫,她愿意踏踏实实的劳动,面对父母亲逼迫她去假亲戚家攀亲以谋求物质供给,她从一开始的反抗到最终顾及家人而屈服,在被假表兄诱奸后,她毅然决然离开了德伯家,而且在她的孩子早夭之后,她自己选择了一块“圣地”下葬并做出自己的祷告,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她的反抗意识与独立自主精神,接着,她选择在奶牛场用劳动改造自己,与安琪相恋结婚之后,被安琪抛弃的她并没有绝望,而是重新开始劳动的生活,这些都表现了苔丝的乐观、不屈服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在后来,苔丝甚至为了回到安琪身边而杀死自己的丈夫,虽然被处以了绞刑,但苔丝这样一位浑身充满魅力与勇敢的丰满女性形象震撼了欧洲文坛。哈代正是运用了壮美惨烈的“悲剧精神”,使得他笔下的女性形象具有女性意识觉醒的开创意义。
当然,在哈代的其他小说作品中,这种与作者根深蒂固的“男权主义思想”搏斗纠缠的女性意识写作,也同样讲述了一个个关于女性意识的生动故事。比如《待用的晚餐》中的克里斯廷,宁愿在丈夫贝尔斯唐的阴影下与自己的旧情人尼古拉斯继续交往,但他们又不能合法地结合在一起,最终只能用一种不是婚姻的关系平淡生活的悲剧结局,这就表现出了作家对女性追求爱情、只愿与心上人长相厮守的女性意识;又如《晚到的骑兵》中,女主人公塞利娜为了重新回到旧情人的身边,宁愿放弃眼下的婚约,不顾一切地要与克拉克在一起,最终却发现克拉克早已成婚,只是为了躲避妻子的责骂而逃出家门,至此,塞利娜悲剧地失去了所有,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表面上是写塞利娜的草率与单纯,实际上透过最后悲剧的结局,我们感受到更多的是男性的阴险与精明,以及女性的勇敢与质朴,正是塞利娜的“草率”,才更加加重了故事的悲剧性,反衬了男性的残忍,表达出作者对女性渴求爱情的果决引发的女性意识的思考;再如《一个富于想象的女人》中,表面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有家室的女人的“越轨爱情”,但是仔细品味便不难看出,哈代对这一类大胆热情的“出轨”女人的另一角度的评定,我们是可以说埃拉对于“特雷威”由于无法见面所产生的“柏拉图式”的精神之恋也是社会伦理道德所不容的,但是,哈代在这里正是要反其意而用之,他恰恰是想要通过埃拉炽热勇敢的反抗以及心上人死去的希望落空,用悲剧的手法来向我们展示一段女性追求爱情而不得的心酸故事,投注在埃拉这个热情大胆女性身上的悲剧精神,实际上就反映出哈代潜意识中对“女性意识”的歌颂与赞扬。同样,《艾丽西娅日记》中无法与心上人结合的艾丽西娅,《儿子的否决》中无法嫁给心上人的莎菲,以及《女奶工的浪漫奇遇》中无法与心上人厮守终生的玛杰莉,都是哈代心中大胆反抗、热情可爱的女性主义者,这种意识通过哈代的男性视角也能以“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姿态展现在读者面前,不管哈代的男权主义思想如何作祟。
总而言之,男权主义思想与女性主义意识这两个水火不容的观念精神,是以一种对立统一的面貌出现在哈代的小说作品中的,而且我们可以看到,哈代虽然在充斥着矛盾与纠结的两大阵营进行写作,但是正是因为这种对比强烈的观念意识,使得哈代的精神世界更为丰满与真实,由此反映在他众多的组品中,让他成为永远引人关注的作家之一。
注 释
①②鲁迅著,金隐铭选编.鲁迅杂文精编[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5,7,第84页.
参考文献
[1](英)托马斯·哈代(Hardy)著,刘荣跃、蒋坚松译.哈代爱情小说[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
[2](英)托马斯·哈代(Hardy)著,王忠祥、聂珍钊译.德伯家的苔丝[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