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上海,正穿行在孤独的海上
2015-05-30惟念
惟念
第一次来上海是2010年,随拥挤的人潮涌进世博园,顶着烈日排队等着进展馆,身旁走过异乡人异国人,不同的肤色不同的语言。
短暂停留的一天,却带给18岁的我巨大的震撼,干净整洁的梧桐大道,方便快捷的地铁系统,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穿着讲究的来往行人。这让我在之后的数年里,无论身在何方,只要听到上海这个名字,便热血沸腾,觉得有生之年一定要花上一段时间好好住下,去看看黑夜里的它白昼里的它阴雨时的它晴朗时的它。
2015年初,我辞职休息,从重庆至上海的飞机上,看着舷窗外翻滚的云海,想着下一步要去哪里做什么的时候,心底有个声音在坚定地说就留在这吧。
回家开始收拾好行李,在网上投递简历,跑去偏僻的浦东三林看房子,那段日子我每天都在东奔西走。因为选择了自由,所以也不得不面对附带的孤独。朋友们住在这个城市的不同角落,大家即使碰面也要搭乘一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地铁,加之工作时间不同的缘故,也很难一起逛街喝茶。
3月的上海像是被泡在雨水里,我一连数日窝在狭小的房间里无法出门夜跑后,匆匆跑去便利店买了几罐青岛啤酒,想着要搬去个稍微热闹点的地方。之后很快收到到面试通知,接着办理入职手续,住进公司安排的宿舍里。但从三林搬家到宝山的过程中,我累得快哭成一摊泥,觉是得自己在面对这一切啊,都没有人可以借个肩膀依靠。一个半小时的车程里,我想了很多关于未来的模样,想着是不是有一天可以收割渴望。
在宝杨路站下车,跟着百度地图,满头大汗的我终于在耐心耗尽完前找到了住处。清爽干净的小区,两室一厅的房子,出门左转是菜市场,右转就是体育场图书馆,直行10分钟就到了公司。这几个条件拼凑一起,让我灰蒙蒙的心顿时又鲜活起来。
春天变深天气回暖,我住的房间总能被阳光晒得很暖,窗外的街边种满了香樟树,风一来树叶便哗哗作响。很多个亮灯到很晚的深夜,我合上书本合上电脑,趴在窗沿上看着空旷下来的长街,就能收获完整而奢侈的静谧。
楼下24小时的便利店里,一直供应着我喜欢的各类酒水,锅中的关东煮咕噜咕噜冒着热气,冷柜里摆着纸盒鲜奶,收银台边可以拿到最新的《上海壹周》 。
生活渐渐规律起来,浮躁和焦虑也慢慢沉淀,内化成安稳和踏实。工作之外,我买花买菜,从宝杨路出发去和喜欢的朋友吃午饭,在地铁上看着窗外的高楼大厦,觉得这个城市一如5年前那样深深吸引我。阳光灿烂时,跟新认识的作者朋友约在静安寺喝咖啡,跟同事去逛新天地,去顾村公园看樱花,也在南京东路上的无印良品店里流连,抱着一堆心爱之物搭返程的地铁回来。
如果问到在这里生活有何感受,我会告诉你一个人若能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好,既有充实的工作又有放松的休闲,既能在巨大的孤独面前审视自身,并付诸于笔端与他人分享,又能歆享无人打扰,世界安静得只剩一个你时的自由。
这的确,并非易事,一定要花上很多时间尝试不同的方式后,才能找出让自己舒服的步调。
不能一边闯刀山,一边又喊疼,上海大得让身居其中的每个人都觉自身何其渺小,仿佛是一滴水之于一片海洋。但没关系啊亲爱的,来日方长青春盛放,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当初的决定是对的,离开舒适的家眷恋的亲朋来到这里,和无数热血青年一起为梦想插上翅膀是对的。
2015年的三分之一过完了,前方仍有诸多困难挑战,但这座城市教会我最朴素的道理就是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所以啊,想到达明天,现在就启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