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萨特小说《墙》的存在主义思想
2015-05-30张志友
摘要: 《墙》是萨特创作的一部存在主义的作品,萨特成功塑造了伊比埃塔等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让这部小说成为了对人类生存危机进行审视和思考的重要文學作品。在这一部小说里面,萨特重新思考了人类、死亡以及存在之间的关系,并且用伊比埃塔、格里等人的死亡,展现了独特的存在主义人生观,展现了萨特对于人类精神危机的关切。
关键词:《墙》 萨特 存在主义 伊比埃塔 西班牙内战
萨特的这一部作品《墙》,在很多时候都被认为是一部写实主义的作品,因为萨特在这一部作品当中塑造了一个西班牙民族革命的战士,也就是伊比埃塔。但是事实上,萨特通过《墙》这一部文学作品,表达更多是自己和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这种存在主义的思想深刻地渗透在伊比埃塔以及其在《墙》当中所参加的西班牙民族革命战争。在伊比埃塔这个角色身上,除了反对法西斯的精神之外,还包含了更多的内涵,包括伊比埃塔和墙这个意象之间互相联系的意蕴。因此,《墙》这一部小说,如果没有意识到伊比埃塔、“墙”的存在主义意识,那么就无法真正解读萨特在这一部作品当中的真实意识。
一 《墙》中时代背景和存在主义意识的渗透
《墙》这一部小说,萨特主要将时代的背景集中在西班牙内战当中,正如萨特后来评论《墙》这一部小说的时候,他也指出,这一部小说重点是突出“西班牙战争本能的情感反映”。从这样的一句话可以看出,萨特在《墙》的时代背景当中,是抽离出特殊性的内容,注入存在主义的意识。《墙》的时代背景一方面是对现实的西班牙内战的真切反映,但是另外一个方面,也是对于在这一场内战当中所普遍存在的人类本能情感进行表现,这正是一种存在主义的表现。按照这样的一种思路和方法,存在主义意识在这一部小说的体现,首先就彰显在萨特在《墙》这部小说中所构建的时代观、世界观。
在《墙》的文本当中,萨特并没有直接表明这一部小说的时代背景就是西班牙内战,而是采用了一些暗喻的手法,这种方式可以看出萨特是刻意淡化这一部小说当中的一些时代特征,突显出时代在《墙》这一部小说中的无意义性,也为伊比埃塔的个人发展赢得更多的文本空间。如在这部小说的开头部分,可以看到审讯官问汤姆是否参加“国际纵队”,又或者小说里大队长在晚上八点钟,和两个长枪党人一起走进地下监狱,看着被关押的伊比埃塔,宣判伊比埃塔死刑,然后问他是不是巴斯克人,是否需要神父等。这些都表现出每一个个体在时代当中,是受到束缚的,也为伊比埃塔追求个性的自由以及解放营造了一个压抑的空间。伊比埃塔正是在这样的一种压力之下,才会导致伊比埃塔逐渐意识到自己个人的自由是被时代控制住的,他们根本没有办法去摆布或者改变自己所在的时代,因而他们对于自由的渴望更为强烈,这种对于自由的追求,也将这种存在主义的意识浓郁地展现出来。《墙》正是通过西班牙内战的这种人性与自由稀缺的时代,伊比埃塔等人的追求突出表达出来。
二 《墙》中伊比埃塔身上突出的存在主义思想
《墙》这一部小说当中,主要聚焦的是伊比埃塔身上突出的存在主义思想。伊比埃塔是这一场西班牙内战当中,亲自参与到战争当中,作为一名士兵被敌人俘虏之后,选择了宁愿牺牲的道路,也就成为了一个具备革命精神的人。但是在伊比埃塔的身上,除了一部分的革命精神之外,伊比埃塔更多还表现出和普通的革命者并不一样的精神,这些精神实际上是伊比埃塔身上突出的存在主义意识形态。这个具备革命热情的青年,背后仍然是有着对个人自由以及内心存在的各种情绪的宣泄。这在《墙》当中,被萨特演绎成为一曲存在主义的悲歌。
比如在《墙》这部作品当中,伊比埃塔有过这样的一段内心的独白:“我宁愿死也不会出卖格里。我仍然敬佩这样的一个汉子,他是一个力量的人,即便如此,这也不是我宁愿选择死也不出卖他的原因。对我而言,我不会在乎西班牙,也不在乎什么无政府主义,任何的东西都不重要,我在想,本来我可以出卖他来换取自己的生命,可是我却拒绝了这样子做。我有点滑稽,这是一种固执,或者说有种愉快的心情开始占领了我。”从这样的一段心理描写当中,实际上可以看出伊比埃塔身上的存在主义精神,这种存在主义的意识主要包含了以下的几个方面:
第一方面,伊比埃塔是一个誓死捍卫自己尊严的人。虽然伊比埃塔可以出卖自己的战友格里,来换取自己的生命,但是伊比埃塔并没有按照敌人的意愿这样子去做,这是因为伊比埃塔实际上是有自己的独立意识的,他是一个非常有自己尊严的人。无论敌人怎样采用一些威逼利诱的方式,都没有办法改变伊比埃塔对于这样一种尊严的坚持,因此,这一点也表现出伊比埃塔实际上是有着自己强烈自我意识的人。
第二方面,伊比埃塔非常敬重那些有着坚强意志或者是说品格的人。比如格里这样的一个战友,伊比埃塔非常的敬重,这样的一个游击队员,让伊比埃塔感受到一种强烈的个人意志,而这种个人的意志,很可能在伊比埃塔身上实际上也是存在的,可以看成是伊比埃塔身上的一种独特映照。
第三方面,伊比埃塔在心里独白当中说到自己是可能是出于一种敬重情怀,才选择不出卖自己的游击队战友格里,而实际上,他在后面否定了自己是因为敬重自己的战友而选择这样的一种从容就义的方式。伊比埃塔分析了自己视死如归,也分析了自己是敬重格里,但是这两种行为实际上是没有关系的。伊比埃塔表达了自己之所以要选择死亡,和西班牙的内战以及革命是不是胜利、格里得到的敬重、甚至是一些激进的革命理想,比如无政府主义等等,这些都没有和伊比埃塔的从容就义发生联系。所以伊比埃塔的死亡或者说牺牲,实际上是伊比埃塔的一种个人的行为,而不是伊比埃塔出于某种独特的革命情怀或者革命理想而做出的选择。这一点非常重要,这也是伊比埃塔身上之所以能够展现出非常独特的存在主义意识的关键之处。
第四方面,伊比埃塔和死亡之间,并不是伊比埃塔囿于当时的条件没有办法活下去,而是伊比埃塔自己非常直接地选择了死亡这样的道路。通过死亡,伊比埃塔能够获得什么,萨特并没有在《墙》当中进行非常明确的叙述,但是《墙》却强烈地表达了伊比埃塔对于死亡的一种选择权,这种选择权是毋庸置疑的,没有任何人可以从伊比埃塔的手中夺走这样的一种关于死亡的选择权。这也就是存在主义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的展现。因此,伊比埃塔才会在这样一段心理独白当中用了“固执”这样的词汇,因为伊比埃塔固执地坚持自我,他对于自我的强烈觉醒,让伊比埃塔选择了死亡,因为这也是伊比埃塔能够选择的一个重要的渠道,是伊比埃塔实现自我的某种强烈的原始和本能冲动,是发自内心的强烈欲望。
所以,对于萨特在《墙》里面塑造的伊比埃塔,应该和传统文学文本当中的革命烈士区分开来。比如革命烈士在被敌人逮捕了之后,敌人希望从他们身上套取到相关的情报,但是革命烈士往往是拒绝的,这种从容和敢于面对死亡,其前提实际上是一种革命的理想或者说意识,其行为或者牺牲的选择,本身就是有着非常强烈的目标性或者指向性。而在《墙》当中的伊比埃塔,他的身上则是没有这样一种非常强烈的指向性,因为伊比埃塔在死亡之前,将自己和所有的革命意识形态都隔离开来,伊比埃塔让自己的死亡归结于一个原因,那就是自己的固执。因此,伊比埃塔的身上虽然有着革命烈士明显的行为特征,但是伊比埃塔实际上却有着强烈的自我意志,他选择的死亡,也就是对于自我的个人意志的回应,并不是崇高的革命者,而是一个有着自我意识和自由意志的普通人。
三 《墙》当中死亡所表现出的存在主义思想
《墻》这一部小说还非常集中地表现了死亡状况,这种对于死亡的集中思考和讨论,也正是萨特非常关注的一个领域,因为萨特从存在主义的角度看,死亡是必然存在着非常特殊的意义的。一般的意识形态当中,死亡实际上是一个人生命的终结,可以说,每一个人最后的结局就是死亡,所以死亡本来就是生命的某种根本目的,是一种本质性的事物,每一个人都是朝着死亡走去。总结而言,就是人的生命是非常有限的,但是活着的人都是在等待死亡。而萨特从存在主义的角度思考了死亡自身的含义,认为死亡本身就是非常荒谬的,或者说死亡不应该被等待。萨特在《墙》当中表现出自己这样一种强烈的观点。死亡本来就是和人类对于生命的自由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对立,萨特认为人并不是存在之后才获得自由的,人类的存在和自由的是没有区别的,人就是自由,人和事物最大的差别,就是人类永远都是对过去进行否定,对现在存在不满,从而对未来不断的追求。所以死亡是对于将来的排斥,是对人类自由和计划的一种剥夺。因而在《墙》当中,所谓的墙就是生命的终结与否,一种几率,人或者说自由就在墙的一边,另外一边就是偶然性的死亡。人类不能够选择结束一切,这样死亡对于人而言,实际上是不可以被解释的。
这种荒谬也表现在《墙》小说里面,许多的死亡现象当中。比如三个游击队员,他们被敌人逮捕之后,经过非常草率的审问,审讯的人员也只不过非常草率地问一下,也没有去考虑他们是不是违反了法律,而是直接把这三个人定性为死亡。突如其来的审判,伊比埃塔莫名其妙地接受了。对于格里实际上也是一样的,比如格里为了逃避敌人对于自己的追捕,选择躲在一个墓园的小房子上,但是没想到在这样的小房子当中,格里却最后牺牲了。对于死亡,在《墙》这一部小说当中,都没有给予死亡任何的解释,任何人都没有办法掌控死亡,死亡不可以被预料,比如伊比埃塔或者格里,他们其实都是想活下去,但是他们没有想到,死亡这样一种行为,或者状况,是非常偶然出现的,小说当中的人也没有办法为死亡找到任何的合理性。所以,伊比埃塔一心希望追求死亡,可是最后却和死亡擦肩而过,并没有死,这样更强烈地表现出萨特对于死亡这种状况的否定和强烈地反抗。
四 结语
萨特个人经历了欧洲战争的战火,其在小说当中所表达的,不仅仅是反战的思想,还包含了萨特对于人类意识困境的担忧,包括内部斗争的审视,人类对于稀缺资源的渴求以及因此引发的内斗等。因此,人性的真实乃至丑陋,都通过《墙》这一部小说展现出来,而矛盾的焦点就集中在“墙”、伊比埃塔等主要的人物或意象之上。《墙》这样一部存在主义的作品,在萨特的成功塑造下,成为了对人类生存危机进行审视和思考的重要作品。在这样的一部小说里面,萨特重新思考了人类、死亡以及存在之间的关系,强调了人类是可以有自己的主宰权力,但是另外一个方面,又让死亡这样一种偶然性的行为表现出非常强烈的影响力,让死亡成为了《墙》这一部小说当中,和存在产生强烈砥砺作用的对立面。而“墙”这样的一个意象,则是横亘在死亡和存在之间,人类如同作壁上观,一旦选择了存在,那么人类或者能够活下去,然而人类选择了死亡,却不一定真正能够死去。因此,伊比埃塔这样一个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以及小说《墙》当中的各种死亡状况,实际上都表现了萨特非常深邃的存在主义思想,以及他对人类生存的重新解读与思考。
参考文献:
[1] 李绍海:《萨特存在主义哲学与文学在中国》,《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第6期。
[2] 冯克红、许丽芹:《自由和责任:萨特存在主义作品中的介入观》,《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0期。
[3] 夏现涛:《不同选择,不同本质——〈时时刻刻〉的萨特存在主义解读(英文)》,《青年文学家》,2010年第3期。
(张志友,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