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环境下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管控与监管的思考与建议
2015-05-30曹菁
曹菁
[摘要] 目前,对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的管理和控制已经成为了社会热点问题。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离不开“三公”经费的支持。而我国有一部分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管控与监管上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仍然存在着滥用经费的现象。本文就新环境下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管控与监管进行了讨论,首先阐述了“三公”经费的相关概念,然后指出了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管控与监管方面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最后提出了一些建议,提高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的使用效率,保证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关键词]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管控与监管
[DOI] 10.13939/j.cnki.zgsc.2015.08. 129
1 “三公”经费的相关概念
“三公”经费是指用于支付事业单位因公出境费用、业务接待费用以及公车购置和运行费用的公共资金。“三公”经费的合理使用不仅能够促进事业单位服务质量的提高,规范工作作风,而且还能够使政府机关公信力和社会满意度提高,控制和防范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公款铺张浪费腐败现象的发生。近几年来,我国相关部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来提高政府和机关、事业单位关于“三公”经费的使用效率。尤其自2012年以后,“三公”经费使用问题已经成为了国家的工作重点,国家治理“三公”经费全面提速使得各地区“三公”经费支出有了较大幅度降低。
2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管控与监管方面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2.1 没有建立健全“三公”经费的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还没有制定出一套统一的 “三公”经费管理制度,各地区政府都在执行当地的“三公”经费执行标准。这样一来各个地区的“三公”经费支出就没有一个对比标准,致使一些地区难以控制好自身经费支出金额,没有信心对当地“三公”经费情况进行公开。同时,有一些地区的领导没有树立正确的“三公”经费管理意识,不仅没有加大对“三公”经费管理的宣传力度,而且也没有对日常开支进行系统地审核,完全听从上级领导的安排。此外,一些单位没有明确职责,认为 “三公”经费管理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但是在没有统一规章制度约束环境下,财务部门的监督只能被视为是事后监督,财务部门本身就是受单位领导层管理,领导层安排的已经形成事实并且手续完备的“三公”经费开支无法进行控制和监督。
2.2 “三公”经费会计核算过于模糊
虽然在《2011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已经设置了“业务招待费”“因公出国出境费”“车辆购置费”以及“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四个“三公”经费支出经济分类会计科目,但是在具体实施细则上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对于“三公”经费的内容范围的界定过于模糊。一些单位在编制凭证时完全凭借会计人员的工作经验进行会计判断,没有统一的会计核算口径。举个例子,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在“三公”经费的界定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对于出国深造培养、科研学术交流所产生的出境费用,在校学生、离退休人员等非行政活动过程中的招待费,出外学校教学活动、学术交流往返交通用车费用的界定都过于模糊,这样就使得“三公”经费账务处理混乱,致使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公平性降低。
2.3 “三公”经费预算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我国仍然没有实现对“三公”经费进行全面预算。首先,一些事业单位在年初向人大所上报的预算编制中所设置的“三公”经费项目也过于繁杂,财务部门在将单位“三公”支出数据进行统计时就需要进行逐一加总,这样不仅会直接增加财务部门的工作量,而且还难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其次,我国还没有制定统一的预算标准,仍然执行10年前所发布的出国住宿费和外宾接待费标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前的预算标准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要,这样就造成了各个地区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的超支现象严重,预算也是形式大于实质,各个单位所公布的“三公”经费数据很难反映实际情况。
2.4 “三公”经费控制监督机制有待完善
从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发展大趋势角度出发,对于“三公”经费的控制监督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由于我国事业单位在正常运营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活动经费用于检查、审计、考评等,如果单位一味地加大经费控制监督力度,难以取得必要的活动经费,就会影响一些正常活动的进行,事业单位的工作进度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同时,我国个别地区的一些事业单位将一些高档接待隐蔽化,开具假发票伪造经费支出去向,躲避上级部门对其“三公”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管。由此可见,我国应当积极建立健全“三公”经费控制监督长效机制以保证“三公”经费的合理利用。
3 对于我国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管控与监管的一些建议
3.1 树立正确的“三公”经费管控和监管意识
要想从实质上加强对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的管控,必须促进事业单位各个部门树立正确的 “三公”经费管控意识。对此,各个单位的领导应当加大对“三公”经费管控的宣传力度,可以定期组织单位员工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树立正面榜样,采取激励的形式奖励工作突出的部门和个人,促进员工意识到经费管控的重要性,引导员工自觉遵守“三公”经费使用相关规章制度,保证经费的使用率。
3.2 建立健全“三公”经费的管理制度
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三公”经费的使用效率。对此,我国以及各地区相关部门应当充分结合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尽快制定出统一的规章制度,明确各个部门的权责、报销范围、报销具体流程等,使各个地区的“三公”经费支出有一个科学的对比标准。同时,各地区的事业单位还应当完善自身的账目,建立“三公”经费支出台账记录,理清资金去向,保证各事业单位能够科学控制自身经费支出金额。
3.3 完善“三公”经费核算内容
各个单位财务部门不仅要重视“三公”经费支出的金额,而且还应当充分考虑在支出的合理性,积极完善经费核算内容。以业务招待费为例,单位公款招待费的金额并不能直接与实际情况成正比,因为一些费用并没有计入业务招待费中而是计入了其他费用中去。对于这种“三公”经费的内容范围的界定过于模糊的现象,单位应当及时设立相应的会计科目,规范会计处理方式。第一,因公出境费。应当将单位工作人员公务出境所产生的旅费、住宿费、伙食费、杂费、培训费等支出纳入经费核算内容中去;第二,公务接待费。单位应当按规定将单位所产生的各类公务接待费用纳入经费核算内容中;第三,公务用车购置费。上文以高校为例提出了一些问题。对此,单位应当考虑业务发生实际情况,对于有专项经费支持的应列入相应的专项支出中进行核算,另外一些没有专项经费来源的应当计入“商品和服务支出”中设置二级会计科目进行核算,不应该列入“三公”经费进行会计处理。
3.4 实现“三公”经费全面预算管理
各个单位应当重视自身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根据各个部门的实际情况对“三公”经费进行公平合理地分配和使用,合理控制“三公”经费的年度数额,单独列出经费预算的招待内容、出国内容、公务车购置数量、运行费用等内容,避免所设置的 “三公”经费项目混乱现象的发生,保证信息数据的准确性。
3.5 完善“三公”经费管控监管机制
首先,监管部门应当结合各个单位实际情况加强对经费的监管力度,要求各个单位将自身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内部定期公开并做好相关解释说明工作;其次,监管部门还应当下达实地进行抽查,要加大对个别单位高档接待隐蔽化现象的惩治力度,并对这些违法乱纪现象予以公示,对相关部门及个人给予严厉的处罚,以保证“三公”经费的合理利用。
参考文献:
[1]屈生富.“三公”经费信息公开机制构建[J].财会通讯,2012(8).
[2]耿成兴.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特殊性分析[J].会计师,2013(2).
[3]张福新.公共预算视角下“三公经费”监督管理问题研究[J].行政与法,2013(7):40-44.
[4] 高兴武, 林臻桢.“三公”消费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1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