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沙子母的传说”
2015-05-30曾付方
曾付方
沙子母的故事,在兴义城乡广为流传,相信上了年纪的城乡群众均有耳闻,听说过一星半点。数十年来,有关沙子母的故事,许多报刊、书籍有过记载。
沙子母是兴义彝族群众传说中的女英雄,她的传奇可追溯到明末清初。传说沙子母,从小天生聪慧,体态娟秀,又兼勇猛威武,深受乡亲们的爱戴。除此之外,沙子母精通撒豆成兵、丢鞋堵水等多样法术,她还有一匹神骏的飞龙马,沙子母到几百公里以外的云南昆明买菜回来做早饭,只要骑上飞龙马,也不会耽搁半点时间。
沙子母的传说,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她率领族人对抗残暴的“吴王”,为了亲人和数以千万计的族人,她最终英勇地牺牲了,牺牲得壮烈无比。
沙子母的牺牲,是因为她有一头秀美的长发,当她与吴王战斗时来不及梳挽好,长发把马脚绊住,人与马同时撤下万丈悬崖。之后,受惊的飞龙马想把主人带离危险之地,一路狂奔,却将主人脱得遍体鳞伤。为了纪念英雄,后人将沙子母与飞龙马被绊倒的地方称为“倒马坎”,将沙子母的肠子被拖出来的地方改名为“坝佑(油)”,将她的耳朵被拖到的地方称为“耳寨”等等。
古城垣印证着远古的传说,而一段真实的历史,却也能够说明传说的背景和黔西南地区曾经发生的故事。
沙子母传说中的“吴王”,即为明末清初名声赫赫的平西王吴三桂。众所周知,为了陈圆圆,镇守大明北境疆土的总兵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不但献山海关给满清,且成为对付农民军李自成、南明政权的急先锋。从山海关大败闯王李自成开始,吴三桂一路高歌猛进,由北向南几乎贯穿整个中国,最终将逃至缅甸的南明政权最后一位皇帝永历帝朱由榔擒获并杀害于昆明篦子坡。
黔西南人都知道,南明永历政权曾经将朝廷设置在安龙,使得安龙成为贵州真正驻过皇帝的地方,因为又有“龙城”之称。永历小朝廷于1652年2月入驻安龙,至1656年正月撤往云南,整整驻扎了四年时间。
此时的兴义,正是大小土司、土目密布的区域。对待南明政权与清政权的战争,各民族上层土司、土目的态度并不一致,进而导致了依附的取舍。如黄草坝土司最终依附于清军,战后,依然被清政权封为掌管兴义地区的黄坪营土司。
广西泗城的蛮王马乃,其先民正是从黔西南地区扩展至广西的。早在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马乃土目反叛了经“调北征南”统一了云贵才八年时间的大明王朝。在中央政权的镇压打击下,马乃部彝族先民被迫逃离世居的马乃地区,渡过红水河进入广西泗城一带。此役,明将黄昱之子黄光嵩奉征南将军傅友德之命,代替其父率兵参与平叛,累立有战功,被授以总兵衔。
历史上,黔西南地区曾经属于夜郎国,夜郎国灭亡于汉,彝族先民趁机从云南方向东扩,慢慢的就在黔西南地及盘县周边形成八纳部、习旧部、普定部、和龙部四大部落,八纳部辖今盘县全境以及云南的富源、沾益等县;习旧部辖今兴义、安龙,云南的思宗、罗平等县;普定部与和龙部辖普安、晴隆、兴仁、关岭等县,并以血缘亲支为基础在四大部下推行营长制度,形成历史上著名的“普安十二营”。
普安十二营之中,黄坪营因地处明初中央政权“开一线以通云南”的重要战略线路之上,且为云贵之间的重要地理节点,因此在明初调北征南一战之后,管理权限被明政权交给作战有功的将军黄昱,其子黄光嵩因功承袭管理职权并世袭。此一营,从此不再由彝族选民掌控。但其他十一营,依然为彝族土司、土目管辖。
历经三百多年的风霜,在历史长河中如白驹过隙,沙子母的传说却牢牢的植根于兴义彝族群众的记忆里,并且广为流传,成为各民族群众耳熟能详的传说故事。
近些年,因为历史文化传承的需要,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异常重视,成立了专门的部门,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进行调查、抢救和传承。沙子母的传说,因为大量历史遗存的支撑和民间广为流传的影响,已经被列入兴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而得到规范的整理,建立了专门的档案。
历史需要传承,民族的精神需要发扬,笔者相信,如果继续进行深入的调查和整理,沙子母的传说将会成为一部《阿诗玛》一样的民族史诗!
参考资料:
[1]兴义知府张瑛编修《兴义府志》,贵阳文通书局代印,清咸丰三年(1853年).
[2]《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录入资料?贵州省兴义市录入资料》.
[3]《中国文物地图集?贵州分册?兴义市卷》,稿件.
[4]兴义县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兴义县志》,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9).
[5]《清实录?贵州资料辑要》,贵州人民出版社,1964(11).
(作者系贵州省黔西南州义龙试验区郑屯镇科技宣教文化信息服务中心)
(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