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器乐教学在中小学音乐素质培养中的重要性

2015-05-30刘新玲

2015年8期
关键词:音乐素质器乐教学葫芦丝

刘新玲

摘要:在重视素质教育的21世纪,音乐素质的培养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而器乐教学在音乐素质培养中更是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葫芦丝作为一种外观古朴、典雅的少数民族特有乐器,具有沁人心脾的清脆音色和简单易学、便于携带等特点,受到了学校、老师和中小学生的广泛青睐。因此,我现以葫芦丝在中小学的教学,谈谈器乐教学在中小学音乐素质培养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器乐教学;音乐素质;葫芦丝;重要性

与人声演唱不同,严格来说,器乐是完全使用乐器演奏,不掺杂任何人声的音乐作品。乐器的存在是对于我们精神层面的极大宝贵财富,传承乐器、发展广泛器乐教学更是我们每一个热爱生活的高素质公民应该积极响应的口号。作为一名准音乐教师,我认为我有义务并且有责任将器乐教学融入到我以后的教学生活中,让我的学生们能够体会到器乐学习中的无穷乐趣。

一、中小学音乐素质培养

中学生素质教育内容就包括审美教育,而审美教育又包括艺术知识和艺术才能。音乐作为一种反映人们现实生活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在中小学音乐素质培养中显得尤为重要,声乐和器乐是音乐的主要艺术形式。而器乐教学在音乐素质培养中更是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011版《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对音乐基本技能的要求中写到:学生应学习演唱、演奏的初步技能,在3~6年级的学段目标中提到要增加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在3~6年级的演奏标准中要求学生乐于参与各种演奏活动,学习课堂乐器的演奏方法,参与歌曲、乐曲的表现,能够选择适当的演奏方法表现乐曲的情绪,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奏进行简单评论,并且每学年要能够演奏乐曲2~3首。

二、器乐教学

(一)概述

我认为的器乐教学就是教师教会学生们乐器演奏的初级技巧,在器乐教学中融入学生生活中的某些现代元素,让他们真正参与到器乐演奏中来,培养他们对于音乐作者,对于音乐创作背景,乃至对于音乐本身的兴趣,能够慢慢感受到音乐神奇的魔力。当代的器乐教学形式大概分为两种,一种是课堂教学中由教师根据音乐教科书将乐器引入课堂,另一种是少年宫或者由专职教师开办的兴趣培训班。这两种形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能够使同学们之间具有竞争性、比较性,从而进一步推进音乐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发展历史

鸦片战争以后,我国早期的器乐教学开始起步。

新文化运动后期,一些民族器乐爱好者组成社团,共同推进新艺术运动。蔡元培在《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中可以说一针见血对之前器乐教学的发展崇洋媚外的现象进行了批评。

上海国立音乐学院建立直到解放之前,1923年颁布的《新学制课程纲要初级中学音乐课程纲要》将器乐正式列为音乐教学内容之一,与乐理、声乐平起平坐,为后来各阶段的课程标准制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新中国成立到文革之前,这一时期中小学器乐教学虽然没得到足够重视,但是各地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讨论活动开始活跃,学生艺术社团也如雨后春笋发展起来。

文革时期,扭曲的社会环境并没有中断学校的文艺活动,并且音乐教师们在实践中提高了选材、配器、指挥等方面的能力。

改革开放到20世纪末,器乐教学在音乐课教学中只占很小一部分,八十年代初进行了乐器进课堂的尝试,大多学校引进了竖笛和口琴。

20世纪以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在器乐方面的关注远远不够,乐器制造问题始终没有被解决,成为中小学器乐教学的一大绊脚石,影响了器乐教学的实施,但在理论方面还是可以看出器乐教学得到了国家的一定重视。

三、器乐教学在中小学音乐素质培养中的重要性

(一)器乐进课堂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著名的美国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莫塞尔曾经说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地体验音乐的桥梁。”由于音乐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学科,所以新课标中,也对于器乐学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随着素质教育的地位日渐提升,民族器乐教学也得到了更多的重视。葫芦丝作为一种极具少数民族特色的民族乐器,有着易于传授、易于携带和学习周期较短的特点,而且在很多版本中小学音乐教科书中都有应用,在近几年来受到了老师和学生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受多方面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葫芦丝的传承并没有达到理想的高度和广度,因此,将葫芦丝教学融入中小学课堂有着很大的必要性,这就要求更多的音乐教师多才多艺,至少精通一门乐器。

(二)学习掌握一门乐器可以陶冶情操,提高音乐文化素养

《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提到:“器乐教学的最大价值在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使学生较好地获得节奏感、音高感、和声感等音乐能力。”器乐教学可以提高艺术鉴赏力和音乐素质。在现实生活中也证明了这一点,在艺术类院校的招生入学考试中,普遍存在以器乐为主项的学生在乐感、音准和节奏方面比以声乐为主项的学生强很多。因为有固定音高的乐器可以提高学生的练耳能力,并且在提升学生的音准方面也 有很大帮助。目前,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器乐教学还没有形成完备的教学体系,几乎在音乐教学中处于空白的地位,或者只是学习简单乐器的入门,比如竖笛、口琴。我认为,不学习一些有一定技巧和难度的乐器是没法达到器乐教学的根本目的的。葫芦丝在简单乐器中算是稍微复杂并且有一定演奏技巧的乐器,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接受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因此,很多中小学校逐渐将葫芦丝引入课堂教学,丰富了教学形式和学生们的课余生活。此外,掌握一门乐器可以培养学生踏实严谨的学习态度,对学生的道德、性格等方面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在练习乐器的过程中可以提升学生的智力水平,有助于提高记忆力和锻炼毅力

在器乐教学练习中,主要依靠的是左右手手指的运动(比如葫芦丝就需要两只手完美的配合),十指连心,在长期的练习中左右手共同运动可以更加平衡的开发我们的左右脑,使我们变得更聪明。在演奏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进行读谱和背谱,这就要求学生在练习的时候高度集中注意力,融入学习氛围,运用眼、耳、手等器官共同协作配合,否则那么多的“小蝌蚪”是很难读下去并且记住的。乐器练习是个长期过程,是需要学生有坚定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态度。既然选择了学习一种乐器,就说明你对它是有兴趣的,如何让学生保持这样一种兴趣就是专职指导老师的责任了。有了这样的兴趣保持,再加上老师对于学生学习中的正确指导,比如在练习中选择适合学生程度并且学生喜爱的曲目、在学生完成的不是很理想的情况下采取先鼓励再批评指出的方法,这样就会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而不是对乐器产生畏难情绪,对上乐器课感到厌烦。

(四)学生们能够在对乐器的学习中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在学习乐器的过程里,学生有了可以发挥个人音乐特长的机会,参加各种各样的表演及演出活动,能够提升自身的心理适应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与他人良好沟通合作的能力等等。在课堂教学中,葫芦丝一般采取的是齐奏,这就要求全班同学的速度、音量等统一协调度,而且无论是在合奏还是独奏都要求与同伴合作的关系,因此可以提高学生在团体中的相互依赖、共同合作的能力。

(五)乐器学习可以排解心理压力和解决烦恼

在青少年的成长中总会遇到很多烦恼,比如说焦虑、恐惧、孤独等等。调查表明,轻音乐有助于缓解压力。而葫芦丝就是这样一种乐器,有着让人心情放松的柔美和谐音色,乐感较强的初学者一个月就可以学会基本技巧,在学校音乐教育中比较容易普及。

(六)音乐教育(包括器乐教学)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是不可忽略的,二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

良好的音乐教育对完善整个教育体系具有基础性意义,能够完善教育实施方式的多样性,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提供更广泛的平台。而其他文、理科的教育也为音乐的学习提供了条件。比如说,我国历史上的很多诗词被当作歌词进行歌曲创编,这就为学生学习古诗词提供了便利条件,乐感好的学生就更占优势,在学唱歌曲的同时就将古诗词印入脑海,并且比死记硬背更不容易忘记。葫芦丝的音色最接近人声,并且给人以温暖的感觉。正如武汉音乐学院院长赵德义先生所说的:普及葫芦丝,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音乐素质教育,而且还应视为音乐素质中的母语教育,其意义远非外来乐器所能比拟的。

结语

综上,器乐教学是音乐素质培养中重要的一环,在我们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的同时,还应该努力将它付诸实践,应用到中小学音乐课堂和兴趣培养之中。这既是《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也是有利于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培养中小学生的音乐兴趣对中小学生的音乐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小学生培养其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比培养其音乐方面的知识更加重要。小学生培养好音乐学习兴趣将来还有更多机会进行深入的学习,没有学习兴趣将来的音乐学习过程也将变得枯燥无味更谈不上深入学习。葫芦丝作为一件既优秀又易普及的民族乐器,是很好的适合中小学生入门学习并培养学习兴趣的,其值得我们发扬和传承。中小学音乐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将器乐教学推进到学校音乐教育中去,让民族乐器在学生学习中大放异彩。(作者单位:长江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周海宏.器乐学习与儿童智力发展研究报告[J].中国音乐学,2002

[3]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4]许洪帅.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器乐教学发展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

猜你喜欢

音乐素质器乐教学葫芦丝
浅析葫芦丝艺术的发展
回响葫芦丝之声,探寻小学音乐葫芦丝有效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中心”视角下的音乐院校器乐教学
浅论声乐教学中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
我迷上了葫芦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