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琵琶左手滑音类和推拉弦技巧
2015-05-30金思怡
【摘要】琵琶左手的滑音类技巧在琵琶演奏中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主要为乐曲润色、增加韵味,使乐曲具有丰富的艺术形象。推拉弦更是重中之重,它有四种不同的运用形式,适用于不同风格的乐曲之中,能够更好的为乐曲服务。
【关键词】琵琶;滑音;推拉弦
一、滑音
(一)滑音
滑音是一个音高向另一个音高滑动。琵琶作为一种有品位的弹拨乐器,它的滑音很具有韵味。
(二)分类
1.滑音分为两种
上滑音、下滑音:由低音向高音滑动为上滑音,符号为。高音向低音滑动为下滑音,符号为 。
2.在演奏形式分为两种
(1)推、拉、扳、撞:为同品位上的滑音。
(2)绰、注:为不同品位上的滑音。
(三)改变音高的物理原理
1.改变弦的张力
弦的张力越大,发音就越高。弦的张力越小,发音也就越低。
由于弦的张力发生了变化,那么音高也就在变化。
推、拉、扳、撞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来改变音高的。手指按在一个品位上,将琴弦推、拉、或者放回,增加或者缩小弦的张力,发音由一个音高滑向另一个音高,使这个特定的音高发生变化,从而达到一个我们所需要的音高。
2.改变弦的长短
在同一条琴弦上,弦的长度越长,发音越低。弦的长度越短,发音就越高。我们手指按在不同的品位上,弦的长短也就发生了变化,获得的音高也就不同。
绰、注就是利用了这一种原理来改变音高的。手指按在一个品位上,手指从这个品位上滑到另一个品位上的过程,使我们获得了不同的音高。
二、滑音的操作方法
(一)推、拉、扳、撞的操作方法
推、拉、扳、撞是在同一品位上做出的由高向低或者由低向高的滑音。
(1)推():左手手指按住音,右手击弦后,左手手指快速由外向里、由左向右拉弦,改变弦的张力,使音升高大、小二度或者大、小三度,得到一个上滑音。左手手指按住音,将弦由外向里、由左向右拉出,使音升高大、小二度或者大、小三度,右手在击弦后,左手再把弦放回,得到一个下滑音。
要领:先弹后推为上滑音,先推后弹为下滑音。
(2)拉():左手手指按音,右手击弦后,左手手指快速由里向外、由右向左拉弦,改变弦的张力,改变弦的音高,使音升高大、小二度或者大、小三度,得到一个上滑音。左手手指按住音,将弦由里向外、由右向左拉出,使音升高大、小二度或者大、小三度,右手在击弦后,左手再把弦放回,得到一个下滑音。
要领:先弹后拉为上滑音,先拉后弹为下滑音。
(3)扳():左手的两个手指,同时做出相反方向的推拉,弦的张力增加长,使滑音过程缩短。
要领:先弹后扳为上滑音,先扳后弹为下滑音。
(4)撞():就是快推,弹和推几乎是同时的,快推快回。
(二)绰、注的操作方法
(1)绰():是一个由低音品位向高音品位滑动的上滑音运动。
要领:左手按在一个特定的低音品位上,右手击弦后,左手手指利用余音顺着弦快速滑向另一个高音品位上,产生上滑音。
(2)注():是一个由高音品位向低音品位滑动的下滑音运动。
要领:左手按在一个特定的高音品位上,右手击弦后,左手手指利用余音顺着弦快速滑向另一个低音品位上,产生下滑音。
绰注的四种形式:
(1)有头无尾:有明确的头音音高,滑向高音或者低音,产生上滑音或者下滑音,没有明确的尾音音高。
(2)有尾无头:没有明确的头音音高,滑向高音或者低音,产生上滑音或者下滑音,有明确的尾音音高。
(3)有头有尾:有明确的头音音高,滑向高音或者低音,产生上滑音或者下滑音,到特定的音高,有明确的尾音音高。
(4)无头无尾:没有明确的头音音高和尾音音高滑向高音或者低音,产生上滑音或者下滑音。
绰注的两种演奏方法:
(1)手指主动滑动:这种演奏方法过程比较短,音色具有棱角性。
(2)手腕带动手指:这种演奏方法过程比较长,音色具有韵味。
绰注有两种操作形式:
(1)虚绰注:先弹一个特定的音高后,向另一个特定音高滑动。第二个音利用第一个音的余音滑动发出,不要击弦。
例如,,先弹3音,5音不要弹,利用3音的余音滑向5音。虚滑也就是5音不要单独击弦。
(2)实绰注:先弹击音高,再弹击一个特定音高后迅速向另一个特定音高滑动。第二个音需要特别的清晰的表现出过程音。
例如,,先弹3音,再弹5音,然后快速滑向5音。呈现的
效果是。虚滑也就是5音有单独的击弦,并且要把5音是从3音滑来的表现清楚。
三、推拉弦的操作方法。
推拉弦可分为有虚滑和实滑两种:
(1)虚滑: 先弹6音后,左手将音滑到1音,在1音上
弹后下滑到6音,再挑5音。呈现的滑音效果是: ,其中的1音为虚滑。
(2)实滑: 先弹6音,然后再挑6音,并且迅速将音上滑到1音,在1音挑后迅速将音下滑放回,再挑5,呈现的效果是:
,其中的1音为实滑。
根据推拉弦的速度区分可分为:
慢去慢回、慢去快回、快去快回、快去慢回。
四、推拉弦的运用
(一)推拉弦的运用形式
(1)慢去慢回:左手按在一个特定音高上,然后右手击弦,左手将音慢慢拉到一个指定音高上后,再慢慢放回,要特别清晰的呈现滑音的效果。这种推拉弦的运用形式多表现委婉、柔美的音乐形象。
(2)慢去快回:左手按在一个特定音高上,然后右手击弦,左手将音慢慢拉到一个指定音高上后,左手再将弦迅速放回。
(3)快去快回:左手按在一个特定音高上,然后右手击弦,左手将音快速拉到一个指定音高上后,再迅速放回。
(4)快去慢回:左手按在一个特定音高上,然后右手击弦,左手将音迅速拉到一个指定音高上后,再慢慢放回。
(二)推拉弦在乐曲中的运用
《诉—读唐诗<琵琶行>有感》所表现的是两种音乐形象,处于社会底层的琵琶女和遭到贬谪而情绪低沉的白居易,两人因为音乐而产生共鸣、惺惺相惜。进而反映出了封建时代的琵琶女和诗人的凄惨命运。
乐曲中运用了大量的推拉弦这种技巧。
第1小节,一弦为伴奏。二弦为主旋律。左手运用绰注,从5向到6滑动,再从7向到1滑动.气息随着音的滑动落底,厚重低沉。而后右手又运用1的慢起渐快的拉弦,使乐曲更加耐人寻味。仿佛在表现诗人因为被贬到浔阳江边而产生的孤独、凄苦的心境,所发出的“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深深地叹息。
第7小节,左手的推拉弦运用了虚滑的形式。将情绪稍稍推进,而后再随着左手的从1 到2的绰注而慢慢落下。这里绰注这种技巧的运用,是音乐形象更加丰富。描写出诗人白居易由气愤、哀怨,进而无奈、失意的心理状态。
乐曲的入板,在7上有一个拉弦,这个拉弦具有“棱角”,在节奏上拉出。这个乐句描述的是琵琶女出场的景象,体现出琵琶女的端庄、典雅、大方,与诗句“千呼万唤始出来”相呼应。
第25小节,推拉弦是慢去慢回的形式,使音乐更加委婉动听,也体现出了琵琶女的美丽大方、婀娜多姿,使其音乐形象更加生动。
第26小节,1到2的滑音,扳弦是快去慢回的形式。在乐曲情绪的推进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仿佛再描写琵琶女和白居易对命运到不公平而产生的共鸣。
第68小节,运用快拉慢回的拉弦方式,是情绪的一个爆发点,是这个乐段的高潮。拉弦在这里起到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
第76小节和第77小节,推拉弦运用了两种不同的形式,第76小节运用的是快去慢回,第77小节运用的是慢去慢回。这两种不同的形式也表现出白居易和琵琶女这两种不同的艺术形象。前者表现出了诗人正直阳刚的形象,后者表现的是琵琶女婀娜多姿的形象。这两种不同的运用形式,使其形成鲜明的对比。也表现出了诗人和琵琶女那种相见恨晚、惺惺相惜的心境。
第114—124小节,这其中的推拉弦运用了快去快回的形式,使情绪层层推进,从而引出全曲的高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铺垫作用。
第252—257小节,这是乐曲的尾声,运用了绰注和慢起渐快的拉弦形式,仿佛作者的那苦涩、无奈的心境。使乐曲更加具有韵味,令人回味无穷。
琵琶左手的滑音具有很强的技巧性和艺术性,在琵琶演奏中占着主导地位。而推拉弦更是重中之重,具有很高的研究探索价值。
参考文献
[1]姜虹.琵琶艺术[M].北方文艺出版社,2002.
[2]谢金福,叶绪然,谢家国编.中国琵琶考级曲集[M].2005.
[3]庄永平.琵琶手册[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金思怡,哈尔滨师范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表演(琵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