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和去哪儿了

2015-05-30彭可心

参花(下) 2015年7期
关键词:生者问问逝者

彭可心

难得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让无数人停驻歇憩,但更新的媒体又让无数人为头条奔走呼号……也许,当“去哪儿”已然成为一种时尚时,我们应当自省:那“与天坐看云淡风清,以地为庐安枕清眠”的平和去哪儿了?

川端康成曾言:这个世界太拥挤了,水中的盛莲,开成最绚烂张扬的姿态,剩下的便只有凋零。奔忙的人们,谁都不想像昙花般深夜开放,片刻的绽开后就只有香如故了。人们汲汲于世,为面子,为名利,为着现存到手的实物,在繁华尽褪后,却发现心里空空。幡然醒悟,没有平和的心境,在“去哪儿”的目的地,我们已错过太多美好。

平和,是一份处变不惊的泰然。世上安能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在这世殊事异的变迁中,圣严法师有“情随境转是凡人,境由心生是圣贤”的妙语;星云大师在出家前无躁动,无不安,捧墨品茗,播草种芳,梵响相扣,洒落于几,一片自在虚无已;就连“风水村”呈坎也有“泰山崩而不危”的祖训。如今,平和的丢失,恰恰是泰然心境的丢失。这个世界繁复纷杂,机遇与危难可能就在下一刻来临,我们也许无法像圣人那样宠辱不惊,去留无意,但若能以一份平和的心态迎接,当心境泰然,你会发现,人事变迁,沧海桑田,都是曾经亲自酝酿的时间。

平和,更是一种渗透生命的感悟。日本武士道原典《叶隐》中提出“向死而生”的观念,是在阐述不以延长生命为目的的生命独特。生命的长度是明确的,看透了这一点,平和之心,让生与死的界限并不需要那么分明。蒋方舟曾描述这样一个建筑设计:温馨、美丽。那是在德国西部的迪仑镇,墓地被改成了公园,公园的中心有一个咖啡馆,人们在里面闲饮,咖啡馆四周都是反射玻璃,将墓地的影子投射在玻面上,此刻,阳光正好,芳香四溢,生者被逝者包围,逝者与生者共存。如此平和地看待生与死,实乃人生境界。确实,多少人因惶恐生命的短暂而将平和丢失,疲于奔命又患得患失,我们在急不可待地寻找所需时,内心的浮躁已经让我们背离了生之大美。

平和去哪儿了?我们应当停下脚步问问自己。问问自己是否平和地看过一次日出?是否平和地阅读过一本名著?是否平和地赏过一次花开?是否平和地喝过一次下午茶?

当阿尔卑斯山脚下“慢走啊,欣赏啊!”的标语牌可以结束它的使命;当我们领略到林语堂先生所说的“我们不是这个世界的永久房客,只是过路的旅客”的真正含义;当我们能做到处变不惊,感悟生命时,我想,丢失的平和已然找回。

(作者系湖南长沙市南雅中学1310班学生)

(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生者问问逝者
问问大咖
问问大咖
问问大咖
逝者师友二题
写写问问 问问写写
爆炸一周后,贝鲁特停下来缅怀逝者
疫 后
让逝者安息生者慰藉 无锡水警老许16年打捞百余尸体
麦田群鸦
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