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促进天津市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2015-05-30张继明
张继明
开发区是改革的试验田和开放的排头兵。兴办开发区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战略抉择。天津市各级各类开发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成为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发区在发展中也遇到了政策优势弱化、发展空间受限、产业结构不够优化、同质化竞争较为严重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亟需在新形势下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改革创新,实现转型升级。前不久,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开发区在新形势下的发展定位,以及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坚持绿色集约发展的明确要求,为开发区取得更好更快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开发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
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天津市拥有国家级开发区10个、市级开发区20个、区县示范园区31个。各级各类开发区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以创新促发展,是天津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1开发区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各级各类开发区坚持白手起家,艰苦创业,锐意进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据统计数据显示,全市10个国家级开发区的GDP总和占全市GDP的3976%;实现财政收入占全市财政收入的5183%;实现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465%。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全国国家级开发区综合发展评价中连续16年位居第一。
2开发区已经成为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各级各类开发区作为天津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区,坚持园区主战场,招商打硬仗,着力引进大项目好项目,推动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全市10个国家级开发区实际使用外资占全市的比重达到717%;实现进出口总额占全市的比重达到7394%;在天津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和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中心、结算中心80%以上聚集在开发区。
3开发区已经成为科学技术的创新高地。各级各类开发区坚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在发展中求突破,在突破中谋发展。全市10个国家级开发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842家,占全市的比重为588%;完成高新技术总产值占全市的比重为4079%;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全市的比重为9602%;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全市的比重为6269%,占GDP比重为441%,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4开发区已经成为土地集约利用的试验基地。各级各类开发区坚持节约集约高效开发利用土地,严控增量,盘活存量,成效非常明显。全市10个国家级开发区占地面积(管辖面积)为6901平方公里,单位土地生产总值产业强度超过每平方公里8亿元,工业用地工业增加值产业强度达到每平方公里25亿元。
5开发区已经成为生态建设的示范园区。各级各类开发区坚持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方面走在了前列。中新天津生态城被批准为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高新区获批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子牙开发区被国家评定为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二、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面临着严峻挑战
当前,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经济复苏缓慢,下行压力和潜在风险加大。发达国家的经济基本呈现低增长或负增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受内外双重压力影响,增长步伐放慢。据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预测,2015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幅度预计将下降到52%。
我国经济正在发生阶段性变化,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内在支撑条件和外部需求环境的变化,使中国经济进入了中高速增长、结构优化、创新驱动的新常态。创新驱动竞争更为激烈,能源、资源、环境的制约影响越来越明显,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亟待加速,市场将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开发区作为外向度较高的经济区,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应在转型升级上领先一步,率先发展,实现突破。要在发展理念、兴办模式、管理方式等方面加快转型,努力实现由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转变,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由同质化竞争向差异化发展转变,由硬环境见长向软环境取胜转变。这将成为开发区发展的新常态。
三、加快促进开发区转型升级
创新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加快促进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是巩固开发区经济建设主阵地的现实需要,是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国务院汪洋副总理在国家级开发区工作会议上指出:开发区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是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创新驱动。结合天津开发区的实际,要保持开发区持续发展,应在加快五个转型、提升五个能力上下功夫。
1加快由规模速度向质量效益转型,提升产业发展竞争能力。开发区的发展要以提质增效为核心,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内生增长和转型升级。一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发展壮大优势支柱产业,加快产业聚集,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的整体发展质量、效益与水平,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大幅度提升制造业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和知名度。选择汽车及核心零部件、智能制造装备、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产业作为培育发展的重点产业。把握“工业40”“智能制造”等产业发展潮流,引导电子信息、机械、材料等产业采用高新技术和数字化制造、虚拟现实制造等现代管理技术,形成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全面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加大开发区西区、空港经济区、临港经济区、南港工业区等各功能区的建设力度,尽快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二要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引导开发区以改造提升、产业转型、关停重组、载体升级为主要路径,对钢铁、自行车、地毯、轻工等传统产业,进行整合改造提升,淘汰落后产能。支持企业设备改造、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提高科技含量,提升产品档次,推进产业向品牌化、高端化发展。三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支持开发区重点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力争实现裂变式发展。
2加快由单一功能向综合园区转型,提升区域承载能力。开发区应以加快产业集聚为目标,强化特色强区、错位发展理念,加快向多功能综合性园区转变。一要加快特色园区建设。按照“一区多园”思路和“布局集中、产业集聚、企业集群、用地集约”原则,推动建设京津冀产业转移示范园区、特色国别园区、生态工业园区、品牌园区、投资环境示范园区等。引导国家级开发区与重点国家(地区)深化合作,探索与国(境)外共建园区,形成特色产业优势。鼓励具备条件的开发区在市内外设立分园区,破解发展空间不足的约束,实现互利共赢。支持开发区通过对外转移劳动密集型、土地密集型加工企业产能,促进产业向制造核心环节、研发设计、销售结算等价值链两端延伸。二要加快推动产城融合。具备条件的开发区应以产业化推动城市化,以城市化促进产业化,产城互促,共同发展。坚持科学规划,优化功能布局,统筹考虑开发用地、产业集聚、商贸服务、社区建设、生态环保等功能配套,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向开发区集聚,建设成为产业新区、商贸新区、生态新区。三要加快破解要素制约。进行开发区存量建设用地调查,摸清各级各类开发区“征而未用、用而不足、建而未产”的土地利用情况。充分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等多种手段,加快规划调整步伐,拓展企业发展空间,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探索开发区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单列,优先安排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高的国家级或市级开发区项目用地,不断提高土地集约节约使用水平和产业集中度。对一些低水平的项目,通过设立节能、环保、科技、经济(亩均投资强度、亩均税收)等硬性指标,提高项目入区门槛,盘活土地存量,逐步实现“腾笼换鸟”。
3加快由投资拉动向创新驱动转型,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开发区应强化科技创新平台的支撑作用,加强产政学研金的深度融合,吸引各种创新资源向开发区集聚,提升创新型经济发展水平。一要建设协同创新平台。鼓励条件成熟的开发区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建研发机构,形成“市场需求—研发课题—产学研合作—产业化”的创新发展模式。二要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加大扶植力度,加大研发投入,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独立的或合作的研发机构,设立研发基金,逐年增加研发经费。争创一批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的知名品牌,提高知名度、影响力和竞争力。三要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出台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引进扶持办法,落实科技人才引进培养政策,完善保障和激励机制,为科技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加大对本土人才资源的开发力度,全面提高各类专业人才的素质,为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人才支撑。
4加快由粗放开发向绿色发展转型,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开发区应以产业保护环境,以环境促进产业发展。一要鼓励绿色生态发展。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生态化改造,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支持开发区节能减排和生态化、低碳化改造,申请创建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启动创建市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支持开发区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建立同减排水平挂钩的激励机制,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实施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二要鼓励发展循环经济。按照生态、低碳、低耗要求,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推进示范园区建设。推动落实促进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加快发展的政策意见,加大财政金融支持,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集中布局,加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力争建成国际一流的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三要鼓励节能环保国际合作。支持国家级开发区与发达国家深入开展节能环保国际合作,加快建设国际合作生态园区,打造生态型产业集群。
5加快由简单管理向高效管理转型,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开发区应完善科学管理、科学用人、科学考核机制,强化目标意识、责任意识、效率意识,实施提质、提速、提效工程,实现综合功能的提档升级。一要完善管理体制。鼓励和支持开发区在简政放权和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先行先试,科学设置职能机构,不要求上下对口。支持开发区实施ISO9000认证,提高服务质量。二要完善用人机制。以创新能力和工作实绩作为主要衡量标准,在干部任用、业绩考核、收入分配等方面打破学历与资历的界限,营造“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的良好环境。三要完善考核机制。在开发区考核评价体系中,突出财税收入、环境保护、科技创新、产业升级、资源集约、民生改善等重点,完善以质量效益为核心的科学评价体系。
作者系天津市政府研究室原副主任
责任编辑:朱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