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么打开传统文化那扇门

2015-05-30肖纲领

开心素质教育 2015年7期
关键词:民族传统文化

肖纲领

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呼吁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甚至提出将优秀传统文化纳入九年义务教育,“成为和语文数学一样的主课”。在传统文化渐“热”的今天,学校能为传统文化教育做什么,怎么做,这依然是需要认真思量的问题。

传统文化回归,这事不再是说说而已

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对自己的民族传统文化一直是持批判态度的,“打倒孔家店”、“破四旧”等,恨不得把我们身上的民族历史文化彻底清除。但是,历史已一再表明,文化虚无主义只会使一个民族衰弱、瓦解而非走向强盛。重建我们民族的文化自信,教育责无旁贷。

2014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师大看望师生时,态度鲜明地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此前,教育部就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对于传统文化的回归,人们或许已经认识到其重要性,但在具体操作上显然还存在着不足。在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巩富文表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传播面临危机和挑战,具体表现在一些经典名篇淡出课堂、儿童启蒙教材逐渐消失,孩子对古老的东方智慧知之甚少,较多学生对先贤名人不了解,戏说红色经典等。

在这种背景下,重视传承文化的继承符合国家战略,只有继承好,传统文化的发展才不成空谈,中国民族的文化基因才不至于丢失。

如何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人们想到的第一个办法恐怕就是“传统文化进校园”。

在全国政协委员巩富文看来,应该将中国传统文化纳入九年义务教育,从学生抓起;同时,要让传统文化回到课堂,将《诗经》《大学》《论语》等作为主课,并将其作为升学、就业的考核内容或通过比赛等方法来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

不少教育工作者也认识到,学校教育对于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至关重要。青岛市普通教育教研室主任张思锋说,学校是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要让孩子们通过学习中国古代经典去更多地了解民族文化、热爱民族文化,从而树立坚定的民族自信心,让孩子们能在这个现代化、多元化的时代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识和独特民族个性。只有教育,才能把断裂的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贯通。

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左东岭认为,推广国学、传统文化时要利用新媒介。怎么把傳统文化通过有效的、适合青少年“胃口”的方式传递出来,让大家乐于接受,这是最重要的。在他看来,传统文化的继承要注意六个方面:第一要有学科做平台,以便传统文化进课堂。第二要设立课程,在这些课程时间学经典。第三要通过评价来检验学习效果。第四要制定相应教材。第五要有专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第六是让传统文化内容进入升学考试。

当然,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离不开机制保障。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文化厅厅长张妹芝的观点是,亟需在各级校园中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常态化、机制化教育工作。具体要从做好规划设计、建立评审机制、建立人才库资源库和信息平台、创新教学模式、建立保障机制等五方面着手。

好事还要做好,不然只会败坏年轻人“胃口”

不过,再好的建议在实践中也容易走偏,这是传统文化教育尤其要避免的。否则,很可能会败坏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胃口”。

这是不久前发生的事:某高校在平安夜组织全体学生观看中华传统文化宣传片,教室门口有老师把守,声称“谁过圣诞就处分谁”。并且在校园内挂出了“抵御西方文化扩张”、“坚决维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等宣传标语。

对此有评论说,要求大学生弘扬本民族文化没有错,但以拒绝的姿态抵御外来文化就不对。一切优秀文化都是全人类的文明,不应该以排斥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应该采取“拿来主义”态度,兼收并蓄。当今各民族文化交流广泛加深,应该采取尊重融合心态对待各民族文化。

另有两则新闻也值得玩味:上海嘉定区某学校举行千人祭祖大典。祭祖大典后,700余中小学生依次分批向父母行三跪九叩大礼,并膝行至父母跟前聆听教诲;河南省某中学不仅要求全校学生向孔子像下跪磕头,还规定在校学生清晨5点必须起床诵读《道德经》、《孝经》。

对这两起事件,支持者有之,反对者也不少。不管争论什么,至少说明当下人们对如何传承传统文化有很大争议,这里不排除的因素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精华和糟粕的认识至今并不清晰。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传统文化教育被利益绑架,功利化色彩浓厚。近日有报道称,寒假期间,一些地区不少家长给孩子报课外辅导班,开始注重对他们进行唐诗宋词及书法等传统文化方面的熏陶,而数学、作文等老牌项目有逐渐“没落”迹象。传统文化假期培训渐成火热之势。

“庸俗化、商业化、形式化、娱乐化”,这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顾之川对当前有关传统文化教育种种误区和乱象的归纳。他认为,这“四化”盛行不衰,一方面是某些人对传统文化内涵的无知误解,这主要体现在教育系统内;另一方面是某些人恶意曲解,借国学之名敛财,这主要体现在社会培训机构。一些老师认为,2015年高考可能会大幅增加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作文题目可能与传统文化假日培训火热有关。

可以说,当传统文化教育带有功利化,人们的目标就难以单纯,再好的传统文化也会失去原味。近日,著名作家冯骥才说:“我佩服日本、韩国,他们真拿自己传统文化当命啊!”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学生何时能做到把自己的传统文化“当命”呢?

传统文化进校园不能只做表面文章,要少一些浮躁和跟风,多一些智慧和灵巧。只有符合当前年轻人“胃口”的传统文化,才能让学生将其继承当成自觉行动,而这离不开教育者本身的理念更新和行动努力。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猜你喜欢

民族传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我们的民族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老传统当传承
谁远谁近?
多元民族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