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中学体育教育研究

2015-05-30陶敏敏

关键词:教育均衡发展理念中学体育

陶敏敏

摘要:当今社会,人们对教育均衡化的关注越来越明显。教育的均衡发展,关系着整个中国教育未来的发展,关系着我国人才的培养和社会公平的实现,是个战略问题。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拥有高技能、高文化、高素质、高体魄等等。这些能力或优势都需要靠教育的均衡发展来实现。在学校教育中,均衡发展及均衡教育资源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保障。而学校的中学体育教育的发展关系到整体教育全局的发展。

关键词:教育均衡 发展理念 中学体育

【分类号】G633.96

1引言

中学体育教育观念改革是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支柱。我国的教体部门以及文艺部门等相关部门在改革体制、改革教学、改革观念的指导下纷纷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和历史教训,通过开展体育教学思想讨论活动,活跃思维,营造气氛,鼓励教师加强对教学改革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并对研究结果和探讨意见进行汇总。对汇总出来的意见和建议再进行集体讨论,制定出合理章程、有效措施和细节,紧密结合中学体育教育的现状和实际,进而积极应对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难点,为教学改革提供论证依据和改良意见。学者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探讨市场经济与中学体育教育改革的关系以及在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效体育教学改革的新命题。这些方面可以帮助学校加快体育教学改革,应对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2教育均衡发展下中学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我国教育未来发展的趋势和目标。只有均衡发展教育,才能构建一个公平、理想、和谐的教育环境,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公平与和谐。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固定学科,在世界各国推广开来。在各式各样的运动会以及赛场上总能看到运动员活跃的身姿。运动员的顽强拼搏精神,观众高昂的热情以及体育竞技给我们带来的号召力与凝聚力是无可比拟的。从中学开始我们就要不停的运动锻炼,参加各种的运动会,通过这些活动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增进了团体之间的合心力。而学校体育与之前的体育教学有着共同的目标,都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3教育均衡背景下体育教育的困境

目前的体育教育模式单一,学生的自主性不强,只是体育课堂教学和简单的测评,诸如千米长跑、篮球之类。在经过简单的测评后,体育教学也就宣告完结。而在新的模式下,仍有一些学校领导空谈体育教学改革,只整改操场,并未尝试新的教学模式。课程的设置也不足,体育教学缺乏对体育文化、历史的教育,学生知识面狭窄,只能够被动接受教育,缺乏乐趣,不利于学生的体育能力和身体素质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4中学体育教育具体优化措施

4.1 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

终身体育的观念一经提出,就博得众人的好评。终身体育要求人在其一生的过程中不断的锻炼自我,不断的学习、接受体育。而教科文组织早在1978年就提出要让体育成为终身教育。我国也在全面健身计划中明确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一直以来,中学体育教育始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始终是为了考试和竞技而存在。而今新的中学体育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传统的教学,还要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中学体育教育不仅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还可以通过课外活动与运动比赛来为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而学校作为体育教学的最终点,一定要教会学生自主安排科学有效的体育锻炼,自我测试、自我评价锻炼效果,帮其确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4.2 培育创新的意识

知识经济社会,创新无比重要。学校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主战场,应该在每个课程上创新模式,开拓学生的思维,为他们营造好的创新环境。体育运动和锻炼有助于让学生保持清晰的头脑,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而这些都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突显自身潜力的基础。通过体育活动,学生不仅可以获得运动经验,还可以锻炼自身的承受能力,还可以养成包容谦让的性格,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行为方式,使他们变得更强,能够不断的挑战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在这个过程中也蕴含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4.3 转变中学体育教育的观念

中学体育教育观念也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一切锻炼都要以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运动观念为重点。但在现今的学校体育教学中,传统的观念依然存在,教师过分主导,学生被动参与,使得结果不尽人意。体育精神被忽略,体育教学目的被无视,体育课程僵硬化、训练化、应试化,也扼杀了学生对体育的热情和兴趣,使得体育教学的目标难以实现,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得不到提高。要转变体育教学观念,必须摆脱旧的思维模式,与时俱进,为适应社会的需要来设置课程。为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可以大力发展业余体育组织,通过举行或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热情,也为校园营造浓厚的体育锻炼氛围。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资源,传播体育精神,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完善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

4.4调整体育教学的知识结构

改革体育教学模式,将知识、人文、科技教育融会贯通。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技术革命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潮,而知識经济社会也逐渐被众人接受。所为知识经济就是人文和科技教育的融合。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传统的教育理念也逐渐被社会所抛弃,新的理念在树立。体育课程改革也刻不容缓。我们不仅仅要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更要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理念,通过训练学生的生存能力和活动能力来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激发他们的体育意识。在进行体育锻炼时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状况来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建立体质健康的评价机制,确保学生体质达标。体育考核应注重过程,看轻结果,要突出健身和积极参与的观念,改变从前只是为了考试而锻炼的思维方式。

5 结语

教育均衡发展符合我国当前教育的国情,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我们要不断探讨和研究,总结和汲取前人的教训及他人的经验,借鉴国外的先进理念和教学创新模式,尽快找出解决当前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制定出相应的方法和策略,促使我国学校中学体育教育的改革进一步完善,提高全民教育质量,为今后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钟明宝;张春燕;王新;张厚福.学校体育教学资源分配公平问题透视[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2 肖亚玲;田静.进一步深化我校航海体育教学改革[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3 曾超刚.提升体育教师综合素质 广促体育教学[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4 李宗浩.更新观念、深化改革、为培养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而奋斗[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8年

猜你喜欢

教育均衡发展理念中学体育
创新发展的三重视阈
篮球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谈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耐力素质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我国发展理念的演变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