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当代价值启示

2015-05-30刘潇王力超

理论观察 2015年7期
关键词:异化劳动马克思

刘潇 王力超

[摘 要]异化理论是马克思理论中的重点部分,长期以来一直是众多哲学家关注的焦点。本文对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内容作了详细分析,并思考其在当代社会存在的升级现象,力图探求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启示。

[关键词]马克思;异化劳动;价值启示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7 — 0005 — 02

异化是“主体由于自身矛盾的发展而产生自己的对立面,产生客体,而这个客体又作为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凌驾于主体之上转过来束缚主体,压制主体”。〔1〕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综合了黑格尔的异化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在马克思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马克思异化劳动内容,并对其当代价值进行思考,对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以及对新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的价值启示。

一、马克思异化劳动的内容

第一,劳动者与劳动结果相异化。一般来讲,劳动产品是劳动者通过自己的劳动而产生劳动成果,本来应该属于劳动的主体,即由劳动者所拥有。但由于私有制存在的缘故,工人劳动的产品却完全归资本家所占有,成为完全与劳动者对抗的异己力量。这样看来,工人生产的劳动产品越多,与他相对立的力量就越大,他自己就越穷。工人所生产的劳动产品最终会被资本家转化成资本,反过来继续统治和奴役工人,使工人在劳动过程中感受不到幸福,更感受不到自己工作的价值和自己人生的价值。工人自己劳动所得的劳动产品与他自己相对立, 相当于工人辛苦创造的对象越文明、完美,他自己就越荒蛮、畸形。

第二,劳动者与劳动过程相异化。从正常的经验角度思考,生产活动不仅是劳动者生存繁衍的依靠,也是劳动者实现自身价值的依托,劳动者从事的生产活动应该是一个感到幸福的活动。从生产结果来看,劳动者自己劳动生产的产品由他自己获得,即自己的劳动被给予物质上的承认;从生产的过程来看,自己所从事的生产活动是自发的,不受外界命令、压迫的驱使。然而,由于私有制存在的缘故,劳动者的劳动成果不仅完全不归劳动者所拥有,整个生产过程也是由资本家设定安排的,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完全丧失了自由,其在生产过程中感受到的不是幸福,而是肉体上的摧残和折磨。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劳动者不能从事他们感兴趣的生产活动,他们在生产活动失去了创造性,人们原本的创造性劳动被异化劳动所代替。另外,在私有制存在的资本主义社会里,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大机器生产的普遍应用,原本支配、操作的机器的人成为机器的一部分。

第三,劳动者与他的类本质相异化。在马克思看来,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人的意识、在于人的类生活,人作为“类存在物”而存在。人的实践活动从根本上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是自由、有意识的生活,动物的活动是本能的、没有意识的生存。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最根本依据,在劳动中人肯定了自己的创造力,证明了自己的本质力量。但是在私有制存在的资本主义社会背景下,“异化劳动把自主活动、自由活动贬低为手段,也就是把人的类生活变成维持人的肉体生存的手段”〔2〕。这说明,异化劳动的存在把劳动者降低为一种动物性的存在,人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对于劳动者而言已经成为了一种奢侈,这无疑把人的本质扼杀了,剥夺了人在实践活动活动中的能动性,人与其类本质站在对立的立场上。

第四,人与人之间相异化。窗体顶端

第四,人与人之间相异化。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阐述的并不是很多,是马克思通过前三个异化的规定推导出来的。由于劳动产品不受劳动者所支配并且作为一种异己的力量与劳动者对立存在,那么劳动产品的拥有者只能是不参与劳动活动并且压制着劳动者的人。如果劳动过程给劳动者带来肉体上的痛苦和折磨,那么拥有劳动产品的人肯定会得到物质上的享受和欢乐。所以劳动者必定和这个拥有自己劳动成果的人相异化。因此派生出与劳动无关,反而统治劳动者的异己力量——资产阶级。

二、马克思异化劳动在当代社会存在的升级现象

在马克思生活资本主义年代,异化还仅仅存在于生产领域,并没有涉及到其他的领域。而在当今社会,异化已经扩展到其他领域,现在不仅仅是劳动异化的问题了,还有其他的异化问题,例如人与自然的异化、科技领域的异化等等。另外,虽然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劳动者的地位和和劳动权益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相比有了充分的保障,但多种所有制经济的长期并存现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异化劳动现象。例如,一些私营企业随意延长工人劳动时间、一些缺乏诚信的包工头故意拖延克扣农民工工资等。这说明,异化现象并不专属于资本主义社会,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也存在一定的异化现象,但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现象是长期存在的,我国现阶段出现的异化现象是历史阶段下的产物,二者有本质的区别。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完善,异化现象会逐渐弱化,最后消失。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市场经济其本质而是一种商品性的经济,它的运作主要是围绕商品进行的,通过商品的交换来实现,这就造成了人们对商品的无限崇拜。就像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的那样,“劳动产品一旦作为商品来生产,就带上了拜物教性质。”〔3〕 这是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只有通过交换才能实现其自身的价值。如果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没有被交换出去,这个商品在库房中堆积就变得毫无价值,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价值的耗费反而会使商家出现经济亏损状况,打击生产该商品的生产者的积极性。所以,生产者为了生存就必须将这一活动进行下去。然而,交换对生产者来说是一种异己的、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的活动,在交换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转变成了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人们出于劳动的目的,由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变成了对于人的物欲的满足,结果这些能满足人物欲的东西,如商品、金钱、资本等反过来统治人本身,人最终沦为物的奴隶。这是当代社会典型的人被物奴役的异化现象。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工业生产带来了强大的生产力。然而,由于受到生产目的的制约,科技实践活动也同样走上了异化的发展道路,虽然科学技术为工业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但是科技的研发主要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科学技术研发在价值理念上并没有把生态环境考虑在内。因此,依托这种研发理念发展起来的科学技术所形成的社会生产力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力极大,其破坏程度难以想象。例如雾霾、沙尘暴、全球变暖等这些人类不可控的生态问题。另外,科学技术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的同时,对人文环境的也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例如,互联网为人们创造了全新的生存空间,使人们的自主意识、自由思想得到全面提升,但在这个虚拟空间里,人们的主体性也在一定程度上被消解,典型表现是人们利用网络环境身份隐秘的特点,制造含有色情、诈骗等不良垃圾信息。这些垃圾信息在潜移默化中侵蚀和毒害思想和心理都不太成熟的青少年,颠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当代价值启示

首先,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不是很发达,劳动依然是人们获取生活资料,谋求幸福的最主要手段。当前,我国关于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还不是很健全,以及劳动者自身的维权意识还不是很高,一些私有企业随意延长工人劳动时间、缺乏诚信的包工头故意拖延克扣农民工工资等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屡见不鲜。现阶段我国立法机关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及配套的法律体系,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劳动者平等自由地进行劳动,让劳动者享受应有的劳动安全保障和基本工资福利,防止劳动产品及劳动活动本身同劳动者相分离,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使人们自愿参与到可以实现自身价值的劳动过程中,克服劳动本身同人的异化和劳动对人本性的压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有每个人积极参与到社会生产过程中,最大限度发挥广大人民的聪明才智,才能推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其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处理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商品拜物教的矛盾,在发展商品经济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异化现象,虽然它没有导致巨大的社会动荡,但是却引发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的出现,这要求我们必须调节这种矛盾,采取合理分配方式,要牢记经济活动的目的是社会效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引导市场经济向有利于人的发展的积极方向发展,最大限度抵制其消极作用。

最后,要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受生产目的的制约和推动,科技实践活动走上了一条单向度的发展道路,科学技术的创新并没有把环保因素考虑在内。在此科技发展理念基础上形成科学技术给社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生产力,在物质生活方面的确造福了人类,然而却给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很大程度的破坏,因此,要改变这种工业生产方式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有必要对原有没有把环保等因素考虑在内的科技价值理念进行变革,构建符合生态化生产方式发展要求的科技创新价值理念。显然,这种生态化科技理念对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要求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向综合性、平衡性、生态化方向发展,即在技术开发和应用中避免单一追求经济目的的实现,要体现人、社会和自然三者和谐发展的目的。另外,还需要为这些要求的实现建立行之有效的社会保障机制和制度。

〔参 考 文 献〕

〔1〕王若冰.在哲学战线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470.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63.

〔3〕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90.

〔4〕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谭文富〕

猜你喜欢

异化劳动马克思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一个半世纪后的卡尔·马克思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现实思考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幸福异化:一种研究幸福问题的新视角
承办大型体育赛事的生态环境异化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