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型发展背景下的新建本科院校电子类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

2015-05-30贺繇张琳郑力何宾

大学教育 2015年8期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

贺繇 张琳 郑力 何宾

[摘 要]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已经到来,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在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过程中,电子类专业需要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这需要新建本科院校在课程开设、日常管理、学生课外活动、社团活动等方面精心组织、科学安排,全面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素质、合格的政治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生理素质、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过硬的专业能力。

[关键词]转型发展 新建本科院校 电子类专业 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8-0170-03

自20世纪末开始实施大众化发展战略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得到了极大的发展。2011年,中国高校的毛入学率已达到26.9%。[1]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变为了大众化教育。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人才培养的核心从过去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转到了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得学生的潜能逐步彰显,特长浮出水面,个性得到张扬。[2]

目前我国本科大学的数量已近1200所,其中55.3%的是新建本科院校。[1]新建本科院校电子类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普遍存在办学定位不明确,专业特色不明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脱节,人才培养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新建本科院校的现状很难适应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所培养的学生很难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一、新建本科院校电子类专业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总体培养目标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指的是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知识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高等教育法》和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教育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高等教育法》也指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这就要求一个综合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方面都应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在专业领域具有一技之长,具备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能力。

“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是人才培养的总要求。不同的大学有不同的特色,分别承担着不同层次和类型的人才培养任务。重点大学主要培养从事尖端理论创新的拔尖型人才;职业技术学院主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即高素质劳动者;而占全部本科院校二分之一的新建本科院校[1]主要培养数以千万计的应用型的专门人才,即为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长期以来,很多新建本科院校电子类专业的办学定位是培养学术型人才,而自身却既无坚实的办学基础,又无良好的发展条件,导致人才培养没有特色,毕业生没有竞争力,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不高。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本质是回归自身原本的办学层次,回归自身人才培养的定位要求。

新建本科院校电子类专业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要求具有优秀的综合素质、合格的政治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身体素质、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成为企业所需要的应用技术型人才。这就要求学校在培养过程中以能力为重、以德为先,全面发展,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的开设

(一)通过通识教育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目前已进入大众化的现实和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3]电子类专业学生在通识课程的设置方面加强文科课程,如开设文史类、政治法律类、艺术及审美类、经济管理类、社交礼仪类课程,培育学生民族精神和人文精神,扩大视野,引导学生质疑传统,挑战权威;培养最基本的公民素质,了解社会科学知识,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人文修养,感悟艺术魅力,体验审美情趣[4],加强就业创业技能、沟通表达,为人生成功事业发达奠定基础。

(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代大学生

大学培养的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大学生都应当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高校须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理论基础,以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塑造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培育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承担社会责任的社会主义公民。

思想政治理论课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指导原则。首先应给学生讲清楚中国近代爱国志士对救亡图存的历史背景,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同时根据国家的政策纲领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融入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之中。将外在的道德要求转化为学生内在的道德需要,成为他们思想道德发展的内在动力。[5]

其次,通过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开展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学生认识“生存、成才、发展”的要求,有学习、生活和就业的压力,激发学生内心的学习动力。教育学生认识到个人的发展靠的是勤奋努力、诚实守信和做事敬业。

再次,在思想政治课程中,应加入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修身”、“仁爱”、“礼仪”、“信”、“义”、“自省”、“慎独”等内容,培养当今大学生遵守日常社会规范,牢记父母养育之恩,回报社会,关爱他人。[6]

三、通过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开设,培养学生专业实践动手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

良好的专业兴趣能使学生产生强大的专业学习动力。兴趣是专业学习最好的老师,强烈的学习兴趣将有效克服学生的惰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打好基础理论课的知识基础

学好基础理论课知识,主要是学好数学、英语和大学物理等三门课程。数学是自然科学发展最重要的工具。对于电子专业学生,数学既是专业课程的基础,又培养了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数学学习要精讲多练,注重基础,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

英文是世界性的交流语言,而电子信息产业是全球性的产业,电子信息产品的设计、生产、运输、仓储、销售都是全球一体化的,相关资料与工作文档、语言交流几乎都是英文。所以,良好的英语能力是电子专业学生的必备能力。

大学物理课程一方面负责传授基础的物理学知识、理论、方法、思想,而在培养学生扎实的物理基础、严谨的科学态度、全面的实践能力、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开拓精神方面都发挥着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作用。[7]

(三)通过专业核心课程制度,强化学生专业基础知识

新建本科院校电子类专业现有的课程体系,基本上都承袭和参考了重点大学的相应专业的课程设置方案,表现为专业课程体系结构严密、专业知识精深、知识视野狭窄,难以应对目前宽口径厚基础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要求以及新建本科院校参差不齐的生源质量、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多元化的背景。

电子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可以将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技术、通信电子电路、射频电路基础等课程整合为电子电路类课程;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计算机程序设计、软件技术基础等课程整合为计算机控制类课程;将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随机信号处理等课程整合为信号通信类课程。将这几类课程中,最基本、原理性的并且不会随时间推移有太大变化的知识抽出进行集中整合为若干门核心课程,学生通过对这些核心课程知识的学习,掌握电子专业的核心知识体系[8],强调精讲基础,强化理论的基本原理、物理意义、应用背景,注意激励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

(四)强化专业基础提高课程的实践应用

对DSP应用技术、CPLD/FPGA应用技术、嵌入式应用技术这三门典型的专业基础提高课程,应强化实践应用,使课程教学直接面向开发设计的需要。其中课程教学应主要在实验室进行,理论讲解课时应该只占总课时较少的一部分,对学生的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都以课题设计为主。

强化实践环节,毕业实习到企业开发、生产、销售一线工作,毕业论文以综合型较强的、有应用背景的课题设计为主,加强电子工艺实训。

四、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开放和利用,方便学生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

(一)加强学生课外科技活动

积极创造条件,支持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和省一级的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学生课外科技项目、学生科研等专业实践项目,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能力。

(二)通过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以各团组织和学生会为主的各类大学生社团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载体,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社团活动中,大学生进行自我计划、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激励,充分发现并发挥自身优势。学生本着服务同学、锻炼自身的宗旨,通过组织学生活动、协调活动的开展、完成布置相关的活动细节来提高组织协调能力、交流沟通表达能力,树立团队合作精神,拓展自身知识面。

五、健康心理的培养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学校通过开设必要的心理健康课程,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校园文化氛围,举行丰富多彩、学生喜闻乐见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实施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学生正确评价自我,培养兴趣,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做到胸襟开阔、豁达大度、积极乐观,正确对待挫折,从而促进大学生心理发展,维护心理平衡,促进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养成。

六、加强学生日常的教育管理

搞好学生日常管理教育,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具有重要的作用。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生普遍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自律能力较差,特别是学生经历了严格管理的中学阶段,到了大学管理相对宽松的环境,普遍出现学习放松,学习热情下降,沉迷游戏,荒废学业,混文凭的状况,所以加强学生的日常管理十分必要。在日常管理中,要强化教师主体和学生中心地位,强调学生遵守国家法律和校规校纪,指导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

七、加强学生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魄

电子类专业学生必须具备强健的体魄,才能适应电子信息产业普遍较大的工作强度。同时,体育活动对人的健康人格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对心理健康有着正面的影响。鼓励学生多参与体育活动,锻炼大学生的强健体魄,丰富大学生的课余娱乐,拓宽大学生交往渠道,增强人际交往能力。[9]

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已经成了全社会的共识,其核心就是提升学生以专业能力为基础的综合素质。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新建本科院校电子类专业明确自身办学定位,加强专业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扩展学生知识视野,丰富学生人文修养;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学生的数理基础及适应全球化的能力;通过加强日常管理和社团活动,培养学习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成为以电子工程师和电子行业管理营销人才为主的应用型人才,从而更好地实现转型发展。

[ 注 释 ]

[1] 教育部网站数据信息.

[2] 汪明义.构建“文化、理念、制度、实践”四维一体的治校方略[J].中国高等教育,2011(18).

[3] 李曼丽.通识教育——一种大学教育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4] 李四平.通识教育:理工科院校的原则和策略[J].北京教育(高教),2010(6).

[5] 马莹,阮澎.建国以来高校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回顾与展望[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

[6] 李艳红.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策略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1(1).

[7] 姚中秀.大学物理在工科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J].高等教育,2011(1).

[8] 汪明义.实施专业核心课程制度 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12(12).

[9] 王浩.体育对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的作用及其途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

[责任编辑:钟 岚]

猜你喜欢

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
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
新建本科院校课程考试管理工作现状及思考
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育转型发展的基本原则与路径选择
转型发展形势下国际市场营销学教学方法
大学本科高年级怠学现象调查与对策研究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煤炭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
新常态下钢铁企业的转型发展以及建议
试论“央视新闻”公众号的成功运行对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
互联网金融发展对我国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