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本创新:让新闻“活”起来

2015-05-30娄丹

大学教育 2015年8期
关键词:记者新闻栏目

娄丹

[摘 要]新闻文本创新是个屡被提起的话题。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影响下,如何改变文本单一、语言枯燥、“千报一面”等问题,对文本结构、叙述方式等进行技巧上的“加工”,进而受到读者认可,是一个需要不断尝试和探索的话题。这种方式值得同行学习借鉴,还可以跟网络视频结合起来,加以推广运用。

[关键词]文本创新 新闻 记者 栏目

[中图分类号] G2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8-0108-02

对于媒体人而言,文本创新是一个制胜法宝,更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话题。那么,怎样创新才能被读者接受?什么样的创新文本才算范例?曾有同事说过,在文本创新方面,老总急不如部门主任急,部门主任急不如记者、编辑急,因为记者、编辑才是文本创新的实践者,只有一线的记者、编辑有了创新的意识,才能不断地创作出创新的、好看的文本。在笔者看来,一线记者首先要有创新意识,遇到合适的题材,要马上想到能不能写成创新稿?这样,在工作中就能找到兴奋点。其次是多积累,要熟悉各种可能会用到的文体,比如电影剧本、舞台剧本、网络小说,甚至体检报告书等。

一、努力尝试,求新求变

为了鼓励创新,《江门日报》从2008年开始,在每月A稿评选中设立了“文本创新奖”,每个月都评出2-3篇立意新颖、写法独特的创新稿件。

笔者第一次进行“文本创新”尝试是在2013年2月份,当时需要做一个“新春圆梦”栏目的总结性稿件。“新春圆梦”是我们的“例牌菜”,每年都做,每年都有总结篇,内容差不多,写法也大同小异,很容易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接到任务后,笔者就想,要不要变一变方式,来个创新呢?此念一起,之前采访过的那些人和事,像放电影似的出现在笔者的脑海里,于是,笔者灵机一动:何不以电视连续剧剧情介绍的形式来写这个“新春圆梦”的总结篇呢?36个采访对象,刚好是36集,通过故事简介、人物介绍、镜头展现、花絮报道、影评等方式,进行了不一样的梳理与回顾,呈现出来,终于和往年有所不同,让人耳目一新,也获得了认可和好评。

去年2月份,我们同样做了“新春圆梦”的总结篇,不同的是,这次经过大家讨论,决定采用当时刚放映不久的电影《私人订制》的桥段,将24个集体或个人私人订制的梦想串联起来,并通过故事、旁白、花絮等形式,再次展现其中典型的梦想及其实现过程,以及感人的瞬间,版面还配了我们“梦想团队”的照片。比较有意思的是,当天的社会新闻部的A07、A08、A09三个版面分别套用了《爸爸去哪儿》、《尖峰时刻》、《私人订制》三部热门影视剧的名字,给人印象深刻,也让大家小有成就感。

今年3月30日,是中小学生安全日,每到这个时候,都要采写一篇关于安全的稿件。为了避免同样的题材年年相似,今年笔者提前构思,将溺水、交通事故、心理问题等危害青少年生命的几大因素比作江湖中的几大“杀手”,并利用武侠小说的写法,详细介绍了“夺命水妖”、“马路杀手”、“玉面心魔”等几大“杀手”的特点和在“江湖”中的地位及应对他们的招数,写出了《这几大“杀手”可得防着点!》一稿,成功“换脸”,给人印象深刻。

创新有时候是需要事先策划、构思的,有些则是临时的想法。比如说《“三脚猫”的校园生活》就是笔者去一所学校采访的时候,偶然发现了一只小猫,了解到它被发现、被救治、被宠爱、被关注的故事,觉得很有意思,就套用了章回体小说及网络小说的形式讲述了它的故事,还以同样的形式做了好几篇后续的跟踪报道,赢得了很高的关注度。

采访中临时起意创新的,还有《我市中学生汉字听写“诊断报告书”》,事情源于笔者接到了中国汉字听写大赛江门赛区比赛的采访邀请,去采访的时候,甚至到活动将近结束的时候,笔者仍觉得这个活动只能写篇小稿,没什么新意。但活动结束,采访市语委办老师的时候,他即兴讲到了中学生在汉字书写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还提出了一些建议。笔者当时灵感闪现,突然想到了此前拿到的体检报告,如果把这些问题以“诊断书”的形式呈现出来,包括诊断结果、处方、“病情”分析、指导意见等,岂不是很契合?于是马上结合自己的新想法补充采访。值得一提的是,编辑在版面的处理上也很给力,本来预留的几百字的消息位置,因为这个创意,临时挪出了将近半个版,以一张“诊断书”的形式将这篇稿件呈现出来,效果很赞。

二、学习借鉴,为我所用

说完自己的实践和经验,再来看看其他媒体在文本创新方面采取的一些好的做法。

据笔者观察,行业周刊在文本创新方面是大有可为的。在新闻文本写作的过程中,行业周刊更易于强化求新的理念,加入网络、娱乐等流行元素,采用全新的报道形式和读者喜闻乐见的语言,让报道“活”起来。

以某地市报的楼市周刊为例,他们就在报道中加入流行元素:《选房如相亲,如何找到高富帅》,将选什么样的房子比作相亲,使用“屌丝”、“高富帅”等网络用语,既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又使稿件读起来趣味无穷。在一篇春节期间楼市总结性的报道中,他们把春节这个节点当作楼市的贺岁档,把楼盘应时推出的产品写成贺岁片,把楼盘的销量写成票房,把销量最好的几栋楼房写成了大腕,这样,稿件的卖点就出来了。

令笔者印象深刻的《晶报》文娱组,有一个口号叫“以快活的姿态文艺”,鼓励“异想天开做新闻”。这个小组曾经做过一个名叫《一次没有招生的戏仿——娱乐性“高考”》的文娱专辑,用“寓考于乐”的思路,将一些中外娱乐圈的新闻变成一道道考题,为娱乐新闻报道创造了一种崭新的文体。这个专辑共6个版,其中语文卷是《感情亲疏和对明星的认知》,包括“名词解释”和“命题作文”两个部分;数学卷是《搬出豪宅的不完全计算》,包括计算题、单选题和填空题;化学卷是《试做“美女与天气”的实验》,包括实验题和简答题;历史卷是《论偶像到呕像的历史进程》,包括论述题、简答题和选择题;物理卷是《试析明星的排斥和吸引》,包括论述题和问答题。

在上述一个个新颖、独特的小栏目中,问题别致而不低俗,又蕴含着大量的笑料和资讯,再配上大量的漫画和醒目的标题,十分吸引大众的眼球,还获得了不少好评。看得出,作者是下了很大功夫的。

三、开设栏目,形成品牌

笔者认为,文本创新如果有可以依托的栏目,更能形成品牌,给人深刻的印象。这方面有两个比较好的例子,一个是《温州都市报》的“老师伯讲新闻”专栏,一个是《都市快报》的“好奇实验室”栏目。

“老师伯讲新闻”用“评书化”的方式来操作新闻,读起来比较有意思。

评书化的新闻在电视和广播中使用比较多,在报纸上还比较少见。《温州都市报》进行了这样的尝试后,他们的领导说:“不仅可行,而且能起到意想不到的奇效。”

这个专栏从2008年3月开办至今,一直深受读者喜爱。在温州日报报业集团组织的问卷调查中,“读者印象最深栏目”这一调查选项,“老师伯讲新闻”在同城媒体中得票数最高,并被评为第五届浙江新闻名专栏。

“老师伯讲新闻”重在一个“讲”字,它汲取中国评书之神韵,结合新闻事实,条分缕析,娓娓道来,显示了“评书化”新闻文本的独特魅力。栏目读者定位为普通百姓;内容多是老百姓形形色色的生活故事,讲述的都是身边事,但来自街谈巷议,又高于街谈巷议,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和独特视角;又评又叙,随评随叙,灵活随意,不拘一格,嬉笑怒骂皆可用;不故作姿态,不隔靴搔痒,而是点到即止,余音袅袅。特别是篇末四句打油诗,已为该栏目的独有文本,颇具意味。我们一些社会新闻可以借鉴这种方式。

还有一个比较好的创新栏目,就是《都市快报》的“好奇实验室”。笔者认为,在科普新闻报道中,“好奇实验室”算得上是独树一帜。

“好奇实验室”的选题主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似是而非的“真理”,通过试验一一求证,从而甄别事情真相。俗话说,“蛇怕硫磺”,那就买来一条活蛇实验一下,结果发现无论怎么用硫黄对付它,蛇根本不怕;还有“以身试蚊”,发现驱蚊手环、驱蚊贴、电子驱蚊器、驱蚊手机软件对蚊子来说统统都是“浮云”;“西瓜榨汁后,维C流失23%,梨榨汁后,维C流失91%,喝6扎黄瓜汁,不如嚼一根黄瓜”,得出结论:水果直接吃营养价值最高;洗衣粉和面真能炸出油条?……“好奇实验室”一个一个试给你看。这个栏目宗旨是口说无凭、实验为证。

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一些很想知道却苦于无解的事,这都是“好奇实验室”的实验课题,当实验一步步深入,谜底一层层揭开,怎么能不吸引人?

这个栏目还诚邀广大读者来做“实验党”。也就是说,只要你看到、听到或者想到什么稀奇古怪的事想求证一下,都有可能被采纳为实验课题,且课题一经采用,非但不需要你掏钱还能挣钱,报料费100元-1000元不等。

这个栏目几乎都是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和一目了然的图解形式,恰当地诠释了科学原理,即使文化程度不高的读者也完全能看懂,正应了“内行看了不觉浅,外行看了不觉深”的科学普及理念。笔者认为,这种方式值得同行学习借鉴,还可以跟网络视频结合起来,加以推广运用。

[ 参 考 文 献 ]

[1] 威廉·E.布隆代尔.《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1):50-51.

[2]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1):187-188.

[3] 徐列.重新打量每个生命[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9(6):1-4.

[责任编辑:覃侣冰]

猜你喜欢

记者新闻栏目
关于栏目的要求
栏目主持人语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
电视编导与记者的区别
电视新闻记者的编辑意识分析及阐述
“互联网+”时代新闻采访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新闻版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解构口语化新闻的语言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