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激发大学生志愿者的自主创新意识

2015-05-30韦丽娃谷昭阳张雪

大学教育 2015年8期
关键词:激励机制志愿者大学生

韦丽娃 谷昭阳 张雪

[摘 要]近年来,高校广大学生志愿服务者围绕文体活动、支教援助等广泛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志愿者在社会中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受到社会的好评和认可,大学生志愿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大学生们在志愿服务中的参与热情度和动机不同,需要高校不断调查、修改、调整、完善奖励机制,创新激励形式。但总体而言,高校志愿者服务还处在初级阶段,缺乏激励机制,如何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是高校需要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大学生 志愿者 服务 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 C9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8-0086-02

辽宁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这是由热衷公益事业的大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自愿组成的服务组织。“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符合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本质要求,是广大青年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方式”。[1]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各个高校的志愿者服务团队缺乏激励机制,而激励对调动志愿者积极性至关重要。

一、激励和激励机制的意义

激励一般是指特定组织或群体在追求某些既定目标时的愿意程度。激励机制对人们的益处体现在很多方面,企业最早运用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目前激励机制也在政府、事业单位、学校等使用,效果明显,极大地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

人们为什么要进行激励?因为人的行为有好的一面,同时也有对他人和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的一面。好的行为应该激励和发扬,那么好的行为如何产生?如何被激发的?人们的行为不是自己创造的,而是受他人和社会的影响,那么其行为是怎样被引导的?又是怎样终止的?任何人都应该把握好行为的度,不能为所欲为,那么如何控制行为的幅度?好的行为如何持久?

本文所指的激励是指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的激励,也就是在服务中如何更好地调动积极性的问题。激励主体(主要是学校的主管部门)通过各种激励方法、因素、手段与激励客体(志愿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即建立良好而有序、规范且有益的激励机制,从而从制度和规定上约束志愿者的各项行为,最重要的是可以更大地激励志愿者的内在作用力,使志愿者服务得到更好的发展,使高校志愿者服务系统呈良性发展。这样高校大学生不仅可以从志愿者服务中得到实践能力的锻炼,提升个人能力和价值,而且也可以辅助高校其他活动的开展,从而提高高校学生活动的整体水平。

二、建立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激励机制的必要性

(一)大学生个人的高级需要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志愿者服务活动较为分散,所以志愿者的最大特点就是不稳定,体现在组织结构的不稳定和人员的频繁流动。因此,高校应该在不断扩大志愿者队伍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志愿者组织与管理中的激励机制,以增强稳定性,调动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使整个志愿者服务形成良性循环,这样高校志愿者服务就可以持续发展下去。

根据马斯洛的人口理论,人的需要分为由低到高的五个层次,一旦低级需要得到满足,就不再成为激励人们行为的动力;而高级需要一般不易满足,但是高级需求对激发人的行为具有更加持久的作用。大学生个性单纯、年轻好学,对整个世界充满好奇和兴趣,他们希望通过个人努力实现自身价值,使个人的能力被学校和社会尊重和认可。因此,高校更应该考虑的是如何满足志愿者被尊重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即高级需求。

(二)志愿者组织维护的基本需要

高校志愿者服务目前还面临着志愿者队伍人员结构单一、服务水平偏低、成员参与热情不高等问题。究其原因是尚未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积极性不高、缺乏主动性。如果高校志愿服务引入有效的激励机制,不但没有背离志愿服务的基本原则,还能体现出对志愿者的肯定和尊重,无论是对大学生人才来说,还是对需要服务的对象来说都是应积极提倡的事。如果高校志愿者服务开展得好,不仅可以扩大学校的影响面,而且还可以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志愿者队伍中。这样既扩大了志愿者队伍,又能够提高高校大学生志愿者队伍的素质水平、服务能力和组织影响力。

(三)高校与社会互动的需要

当今的大学生几乎都是“90后”,多是在优越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缺乏足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建立志愿者服务激励机制,可使高校志愿者更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为志愿者队伍的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这样不仅可以使高校与社会形成互动,激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而且还能更好地发扬大学生为他人和社会无私奉献的精神,为政府分忧、为社会解困,改善社会的面貌等。年轻的大学生可以从中快速地成熟起来,这是在家庭生活和学校学习中所无法达到的。

在从事具体的志愿服务工作时,大学生不仅能帮助他人,还可以在服务过程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增长社会经验、丰富个人阅历、实现个人价值;志愿服务还能增强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志愿者在服务团队中学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如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树立团队协作的意识,从而更容易去理解别人、包容别人;志愿服务还帮助大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三、激发自主创新意识,建立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激励机制的途径

“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志愿者活动的核心,志愿服务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构建志愿服务激励机制体系不仅需要符合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同时还要满足它是青年朋友们参与建设和谐社会的一种重要途径”。[2]所以,激励机制的建立对象主要是针对大学生志愿者和组织团体,再进一步扩大到整个大学生群体;而高校的职能部门有团委、学生会、辅导员等系统,主要领导是否也需要包括进来有待进一步深入调研。

然而,适当地扩大激励对象,则可以大大地增强高校志愿者服务长期激励机制的实效性。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在建立长期激励机制时,应先试行一段时间,或根据情况进行试点,分批分层次地逐步推进:好的志愿者服务组织和试点可以作为模范,其他高校志愿者可以定期去参观学习。高校的志愿服务分散而易变,长期激励机制实施和操作起来比较复杂,因此,高校还需要创造充足的条件才行。

(一)建立各种方式的激励

作为组织者,应采取各种各样的具体调查方式,如调查问卷、实地访谈等,尽可能地了解志愿者的实际,了解他们真实的想法,比如他们加入志愿者组织的动机等,对于不同心理需求的志愿者,应当采取灵活、对应的激励方法,并使奖励的手段在整个奖励体系中占有较大的权重,做到公平公正,人人努力都可获得,以此增强志愿者的信心。具体来说,高校应该为志愿者提供足够发展的空间和自由发展个人能力的机会,另外还可以为志愿者提供在岗培训、发放荣誉证书、开具志愿者工作经历证明和向用人单位推荐优秀志愿者等服务职能,同时给予多种奖励,作为精神奖励以激发志愿者们持续不断的服务热情。但与此同时,还要考虑到志愿者组织的客观因素,如管理者有限的资金和时间,所以应该对不同类型的志愿者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

(二)设立激励实施主体

激励的实施涉及一些方面的利益,这就要求激励的实施主体必须是有一定能力的责任人或责任单位。这就需要高校的职能部门如团委、学生会、辅导员等系统制订具体的激励措施并加以实施。当高校把志愿者服务作为一种长期激励手段时,也可以专门设立志愿者管理部门。

(三)定期调整激励机制

在整个志愿服务的过程中,由于志愿者们在个人能力和性格等方面存在差别,他们的参与热情是不同的,动机也是不断变化的,所以激励实施主体应有专门机构或者负责人定期调查并及时修改、调整现有的奖励机制。此外,还要考虑在特殊和具体的志愿服务过程中,逐步加大奖励的吸引力,使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使激励具有成效和持久性。

(四)提高服务评价的透明度

志愿者服务结束后,应该对志愿者的服务进行科学的评价。在评价中以评奖的形式为主,采用公平公开的原则,不仅要做到奖评过程公正、结果公平,还要做到覆盖面大,使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到评奖过程中,同时要注意信息的透明度。“促进志愿服务全民化、社会化、规范化,推动志愿服务事业的蓬勃发展,是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3]建立志愿者服务的激励机制,应从根本上解决志愿者服务存在的问题,建立长效的客观评价志愿者的激励机制,激励会因此而得到实现。

[ 参 考 文 献 ]

[1] 张纪花.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激励机制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2009(3):91.

[2] 金初扬,张柳.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激励机制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18):27.

[3] 刘俊彦.共青团基本理论与工作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128.

[4] 龚家明.论“西部计划”与志愿服务的市场化选择[J].中国青年研究,2005(3):28.

[5] 徐柳.我国志愿者组织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学术研究,2008(5):35.

[责任编辑:覃侣冰]

猜你喜欢

激励机制志愿者大学生
志愿者
我是志愿者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为志愿者加油
我是小小志愿者
大学生之歌
湿地恢复激励机制的国际立法及启示
激励机制助推节能减排
山西票号的激励机制及其现代启示
浅议中小企业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