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弹性退休制度

2015-05-30喻秋霞

东方教育 2015年8期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喻秋霞

【摘要】本文主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在经济发展现状、人口老龄化、人口红利逆转、人口预期寿命延长、退休人员个体差异五个方面说明适当的推迟退休年龄实行弹性退休制度的必要性。

【关键词】弹性退休制度;人口老龄化;人口红利逆转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目前法定退休年龄的依据是20世纪50年代的标准,是根据当时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人口预期寿命制定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当前的退休年龄逐步和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与发达国家较高的退休年龄制度也存在很大差异,这就说明我国现行的退休年龄的确存在问题。同时,人口老龄化及人口红利的逆转,也将对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带来更大的挑战。

二、实行弹性退休制度的必要性分析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一种硬性的退休制度,除特殊原因外,职工只要工龄或者年龄达到规定,不管其身体能力如何都必须离职。所以这种硬性的退休制度需要改革,实行弹性退休制度就成为必要。

1、我国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已经不能适应变化了的国情

法定退休年龄是指在国家法律规定下,凡达到工作年限的劳动者应当退出劳动关系或者工作关系,并依法律所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可以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年龄界线。这是一种硬性的退休年龄规定,不利于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不利于社保基金的增收节支,不利于实现劳动者晚年财务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人口素质和预期寿命也逐步提高,硬性规定的退休年龄,已经不符合我国目前的国情。

2、我国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偏低

1950年我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男性仅为40岁,女性仅为42.3岁,而2010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男性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2.38岁,女性为77.37岁,我国人口预期寿命显著提高。在人口预期寿命延长的情况下,20世纪50年代建立的劳动者退休年龄明显偏低,所以,可以适当的推迟退休年龄。

3、退休人群中个体差异性明显

退休的劳动者在身体素质和文化程度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进行“一刀切”式的退休模式,即达到工作年限或者退休年纪硬性退休,不仅严重浪费了人力资源,而且加重了社保基金的支付压力。自从我国实行素质教育以来,劳动者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高学历高素质的劳动者不断增多,从表1显示的第二次到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可以明显看出我国各个文化程度的人口都在显著增长。

表1  全国第二次到第六次人口普查时的各文化程度人口数

文化程度 全国人口普查(人数)

第二次(1964年) 第三次(1982年) 第四次(1990年) 第五次(2000年) 第六次(2010年)

大学及以上 2875401 43016969 16124678 45710000 119636790

高中 9116832 66478028 91131539 141090000 187985979

初中 32346788 178277140 264648676 429890000 519656445

资料来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整理而来。

不同的劳动者的学历和素质都不相同,拥有高学历和丰富工作经验的劳动者提早退休无疑是对人才的严重浪费,所以必须尊重老年劳动者个体之间的差异,根据实际情况,参考当事人意愿确定退休年龄的高低,实行弹性退休制度。

4、人口老龄化加速,养老基金支付压力加大

人口老龄化是指一国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变化。国际上通常把 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我国从20世纪末就已经开始步入老龄化,较低的生育率和死亡率是一个突出的标志,并且到21与此同时世纪30年代将达到人口老龄化的高峰。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从1982年到2010年的青壮年人口在总人口比重由49.17%上升到70.14%,劳动力显著增长,与此同时,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3.26%,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8.87%,我国人口老龄化正处于上升趋势。

表2  第二次和第六次全国青壮年人口和老龄人口比例

全国人口普查(人) 全国人口主要年龄层分布(岁)

15—59 占总人口比重 60及以上 占总人口比重 65及以上 占总人口比重

第二次(1982年) 341491424 49.17% 38171010 5.5% — —

第六次(2010年) 939616410 70.14% 177648705 13.26% 118831709 8.87%

资料来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整理而来。

从表2看,虽然我国目前的勞动力资源充足,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人口老龄化会大大超过劳动力的增长,从而提高在职职工的制度赡养率,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社保基金的支出压力。根据《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3——社保经办服务体系改革》显示,截至2012年底,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总参保人数为3.04亿,2011年增加了7.17%,但增速慢于2010年的10.44%。其制度赡养率由2011年的31.65%上升到32.4%。因此,在人口老龄化的威胁及制度赡养率增长的情况下,适当的提高退休年龄,即增加在职职工人数的同时减少社保基金支出,缓解基金压力,实行弹性退休制度势在必行。

5、人口红利逆转,劳动力优势不在

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国的青壮年劳动力资源丰富,占总人口比重很高,同时需要抚养和赡养人口较少,占总人口比重低,这种有利的人口年龄结构对该国的经济的增长有巨大的推进作用。据中国老龄工作委员会预测,从 2009 年到 2050 年,世界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将由 7.43 亿激增为 20 亿,首次超过儿童人数,中国的年龄结构也会不可避免的发生大变化,人口红利即将消失。中国长久以来,劳动力资源丰富,廉价劳动力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石,在人口红利即将消失的形式下,劳动力将不再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助力,同时,劳动力的供给的减少会造成社保基金收入减少,因为人口老龄化的原因,社保基金支付逐步加大,这种恶性的减收增支循环,会造成严重的社保基金危机。所以在人口红利即将逆转,社保基金负担加重的情况下,弹性退休制度就成为一个良好的缓解社保基金支付压力的方式。

三、实行弹性退休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新退休政策,退休延长5岁要用10年,同时对于延迟退休提出了两种方案:一是,从2015年开始,1965年出生的女性职工和居民应当推迟1年领取养老金,1966年出生的推迟2年,以此类推,到2030年实现女性65岁领取养老金;二是,从2020年开始,1960年出生的男性职工和居民推迟6个月领取养老金,以此类推,到2030年实现男性职工和居民65岁领取养老金。延迟退休新政策为弹性退休的可行性提供了政策依据。

1、我国人口受教育程度和素质上升,为实行弹性退休制度打下了基础

近年来,我国财政教育投入持续大幅增长,在2001—2010年间,公共财政教育投入从约2700亿元增加到约14200亿元,年均增长20.2%,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从14.3%提高到15.8%。

实行弹性退休制度的目的之一就是充分发掘和利用即将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人口的经验和才智,不仅能增加劳动力的供给,而且能满足精力旺盛老人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我国财政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培养出更多的人才,整个国民的素质和受教育平均水平都得到提高,所以,我国人口身体素质和受教育程度的显著提高成为我国实行弹性退休制度的必要条件和可行性条件,同时又为弹性退休制度的顺利执行打下了基础。

2、弹性退休制度为退休老人再就业和返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保障

退休老人再就业不仅是老人自身的需要,也是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需要。第一,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老人的经验和能力。拥有多年工作经验和知识的老人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巨大的作用;第二,用工费用低且不受编制限制。退休老人再就业时,用人单位不需要为他们再缴社保费用,人工成本低,同时用人单位和退休人员之間完全是一种经济合同关系,不占用用人单位的编制。弹性退休制度一方面能为退休老人提供更长的工作年限,实现老人自身的职业追求或精神追求,发挥老年人的最大价值;另一方面,适当的推迟退休年龄能促进社保基金增收节支,提高居民储蓄率,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所以说弹性退休制度为退休人员再就业和返聘提供了保障。

3、弹性退休制度是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下基金危机的一大推力

近些年,我国人民身体素质明显上升,死亡率明显下降,而生育率在政府政策的控制下保持在较低的水平,由此老年人口在全部人口中的比例越来越高,老年人口规模大,增长快,同时劳动年龄人口则相对减少,致使社保基金收入减少的同时支出加大。社保基金为了保证基金给付,一方面会增加财政支出,另一方面会增加在职职工的缴费,增加劳动者的缴费负担,但是在人口老龄化逐步严峻的情况下,社保基金危机并不容易解决,所以,适当的推迟退休年龄成为缓解社保基金危机的一个良方。退休年龄的推迟,一方面可以增加在职职工人数,增加社保基金的收入,另一方面退休人员数量相应减少,减少社保基金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做到社保基金的增收节支。所以,弹性退休制度在缓和社保基金危机方面是具有可行性的。

4、弹性退休制度能够较好的应对我国人口红利逆转带来的压力

人口年龄结构中,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大,抚养比较低,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这种人口年龄结构更有助于经济增长,而我国是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享受人口红利,对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据蔡昉对民工荒的研究,发现民工荒并不是暂时的现象,而是“刘易斯转折点”到来的征兆,“刘易斯转折点”是指劳动力供给长期大于需求的格局将发生逆转。蔡昉进一步认为目前我国劳动力增长速度大大趋缓,农村剩余劳动力不再能够无限供给,因此在2009年到了第一个“刘易斯转折点”之后,大约在2015年左右达到第二个“刘易斯转折点”,劳动力人口将逐步下降。所以,需要适当延长退休年龄,通过增加劳动力供给应对人口红利逆转,实行弹性退休制度不仅是缓解劳动力供需矛盾的必要条件,而且是 有可行性的。

5、发达国家提高退休年龄对我国的启发作用

在世界人口,特别是发达国家人口预期寿命延长的情况下,多数国家采取的是弹性退休制度,规定在达到标准退休年龄后,允许劳动者延迟退休。如德国、奥地利、荷兰、英国等国对延迟退休年数未加限制;西班牙、葡萄牙、瑞典、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将退休年龄上限设为70岁;法国将延迟退休年龄限制到65岁;爱尔兰将推迟的退休年龄限制到67岁;而丹麦原则上可以延迟到75岁。这些都为我国推行延长退休年龄制度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发达国家都经历过由劳动力富足到缺乏的过程,通过采取弹性退休制度,适当的推迟退休年龄来缓解劳动力的不足的状况,这对我国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启示和经验。

参考文献:

[1]郑春荣,刘慧倩.我国弹性退休年龄制度设计[J].人口学刊.2011(03).

[2]张士斌.退休政策调整的国际经验和历史借鉴[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4(01).

[3]张士斌,王祯敏,陆竹.退休年龄政策调整的国际实践与中国借鉴[J].经济社会体制比.2014(07).

[4]蔡昉.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刘易斯转折点[J].经济研究.2010(04).

[5]柳清瑞,金刚.人口红利转变、老龄化与提高退休年龄[J].人口与发展.2011(04).

[6]徐辉,韦吉飞.人口红利、人口年龄结构与中国人口老龄化[J].生态经济.2014(03).

[7]邬沧萍,谢楠.关于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理论思考[J].北京社会科学.2011(01).

[8]党俊武.关于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理论基础的探讨[J].人口研究.2012(05).

[9]林熙.发达国家弹性退休的机制分析与经验借鉴[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3(03).

[10]杨志超. 北欧老年就业政策对我国延迟退休制度的启示[J].学术界.2013(07).

猜你喜欢

人口老龄化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应对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的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探析
香港开创多种安老模式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
加强老年护理保险研究 应对人口老龄化危机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内蒙古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
中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体育与社会效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