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性、主要内容及其途径

2015-05-30刘瑞丽

2015年8期
关键词:文明人类生态

刘瑞丽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果,但这种成就的取得却是以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等为代价的。所以,我国要想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天蓝、山绿、水清。

关键词:生态文明; 可持续发展

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而存在的生态文明,是作为一个系统而存在的,其前提是尊重和保护自然, 宗旨是实现人与人 、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内涵是建立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行为,着眼点是引导人们走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生活之道。自省、自觉、自制是生态文明极为看重的,重视生态环境与人类之间永远无法逃脱的相互依存关系,不但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更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认为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是人与人的和谐。“生态文明的本质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进而实现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①所以也可以这样说,人类对于自身发展道路、模式和理念的之所以能够产生历史性的飞跃,是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历史进程的理性认识分不开的,是整个人类对人类与自然界关系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自1978年改革开放后,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GDP每年都上新台阶,但这种经济总量的取得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后果,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使资源浪费严重、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环境污染之严重前所未有、人与自然不和谐等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进一步发展。节能减排、建设生态友好型社会已成为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重点。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事关国家、民族发展的伟大战略。

一、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性

首先,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社会建设的题中应有之意。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首要原则,与极端生态中心主义和极端人类中心主义是格格不入的。人类社会必须停止任何改造自然的行为是极端生态中心主义的所追求的;而极端人类中心主义无视自然界自身的规律性,片面强调经济社会的发展的重要性,从而使人类生存面临严重的危机。而生态文明虽然强调人是价值的主体,但不主张人要主宰自然,而是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同时,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来认识这一问题,建设生态文明也是社会建设的总目标一致的。

其次,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所以我们在开发使用自然资源时,人类中心主义的狭隘观念要抛弃,经济暂时的繁荣不能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人人都要以尊敬、爱惜和保护自然为自己的神圣职责,信守没有自然界的健康发展就没有人类的明天这一基本准则,只有有了生态的文明才会有人类的真正文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就我国目前现状, “人—自然—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现代文明之路应是我们的正确选择,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

再次,建设生态文明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明的重要任务之一。把“生态文明” 在党的十七大上写入了党代会的政治报告中,表明党和国家进一步深化了对坚持文明发展道路的认识。人们的生态文明观念随着着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提高也会越来越牢固。很长时期以来,生态问题产生的负面的东西也越来越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必须遵循 “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建设生态文明的永恒铁律。我国的文明建设不但要有发达的经济、繁荣的文化、民主的政治、和谐的社会,更应该有生态的文明。

二、建设生态文明的主要内容

首先,要有生态文明意识。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有一个世界观、价值观、伦理观的根本变革。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生态文明是人类历史上的又一次“启蒙运动”。②一要树立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人与自然同存共荣。要爱护自然、保护自然、修复自然、不逆自然规律来行事,与自然融洽和谐相处,与自然同存共荣。二要正确理解发展的概念,发展应该包括资源的节约、环境的治理、生态的保护、人口数量的控制与人口素质的提高等,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也就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最终实现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三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做到不过度消费、不超前消费、不野蛮消费。

其次,要有生态文明行为。在建设生态文明这一进程中,我们应该应用科学的行为理论指导实践活动,处理好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各种关系,人类的一言一行都要体现出对自然母亲的人文关怀,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样才能有取之不尽的自然资源,人类也才能得以健康的发展。

再次,要有生态制度的文明。生态制度的文明可以理解为是处理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各种关系的规则的总称,它以对生态的保护和合理使用为宗旨。生态制度的文明,既是保护生态环境所取得的成果,表明了我国环保的现实水平和发展阶段,反映了大自然与人类融洽相处的生动画面,为进一步实现我国的生态文明提供了强有力的保护伞。

最后,要有生态产业文明。生态产业文明是生态文明建设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其内容包括很多行业。环保产业、生态旅游业、生态工业以及生态农业等都属于生态产业文明的范畴。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措施是淘汰落后的生产方法和手段,以实现生产活动的生态化。

三、建设生态文明的主要途径

首先,加快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转变,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和参与积极性。大力推广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在社会群体间应推进相互监督这一举措,在全社会营造建设生态文明的氛围,为发展绿色经济制定各种文化约束机制和体制。政府的执政理念也要进行变革,制定政策应统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各种因素,考虑怎样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企业也要转变经营理念,把低碳技术及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引进生产方式,淘汰落后的产能结构,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要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大力宣传,让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实现科学发展的价值观深入人心,使人人做到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积极投入到环保活动之中。

其次,大力发展绿色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文明的本质要求就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的全面建设无疑就要积极推行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等生态经济。考虑我国的实际,汲取西方发达国家发展生态经济的先进经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经济结构调整,逐步推进包括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在内的生态经济的发展和普及。国家应从法制、经济、技术、宣传教育等多方面大力推进包括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在内的生态经济建设,真正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为打造美丽中国提供重要支撑。只有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才能从源头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逐步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给人民提供一个健康宜居的美好家园。

再次,生态文明建设要责任落实到人,加强法治的力量。在我国长期存在一种现象,那就是“企业是犯罪者,百姓是受罪人”。一些工业企业是主要的污染源(比如工业垃圾、工业污水等),但企业只注重赚钱,而对自己的污染行为不闻不问或者是敷衍了事,一些化工厂周围几乎不适宜居住,百姓苦不堪言。对于这些企业,一定要责任落实到人,严抓严管,否则限令企业停产整顿。同时“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一法制建设的十六字方针必须严格执行。加强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如有可能提升环保方面的法律在国家整个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对于屡教不改的一些个人或企业行为,应用法律的手段在解决,让环保的法治理念得以普及和深入人心。

最后,倡导生态文明全球共建。“蝴蝶效应”表明生态文明是无国界的,我们要积极与国际社会一起发起全球化的绿色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他们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对整个世界资源的无情掠夺与使用和对整个地球环境的残酷污染的基础上的,这些发的国家应对他们的行为负责,有义务为全人类生活环境的改善尽力尽责。比如,他们可以为发展中国家治理污染提供技术、人才上的帮助;在国际环境大会上不要再搞双重标准、地区保护主一,以此来推卸责任和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在国际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应为实现生态文明的全球化而努力,为实现整个世界的天蓝、山绿、水清而奋斗。(作者单位:山东艺术学院公共课教学部)

注解:

①潘岳:“弘扬环境文化,建设生态文明”,《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第7期。

②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0115/c40531-20204649.html

猜你喜欢

文明人类生态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