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

2015-05-30刘欣

2015年8期
关键词:形成过程和谐社会社会主义

刘欣

摘要: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全党和人民的奋斗目标以来,“和谐社会”已成为人民口中经常谈论的词汇之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人为前提的社会。社会的主要因素是人,人的和谐也就是社会的和谐,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就是实现人的和谐。把握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系的形成过程,才能更好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形成过程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理论产生的背景

“和谐社会”这一概念是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反映了中国领导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方向有进一步的新的认识,并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提出了新的见解。

从国内来看,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在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阶级不再是只有过去的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而是产生了许多新的阶级,如自由职业者、私营企业者、外资企业者等等。自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我国的经济上了一大步阶梯,经济的全球化也为我国的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发展空间。虽然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的问题,例如:在城乡、地区发展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等多方面的不平衡问题。这些问题已成为我国发展中的一项非常艰巨、并迫切解决的问题。

和谐社会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提,首先就要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问题和矛盾利益的关系,必须要充分兼顾各个地区、各个阶层、各个行业、各个群体的利益,大力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让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的果实。

从国际上看,虽然如今的国际形势仍处于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但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发展需要和平的支持,和平也离不开发展所带来的进步。江泽民明确指出:“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①

世界的格局正处于多极化的状态,经济全球化趋势也在不断的蔓延到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影响着各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国际产业的升级和转移也加快了脚步,各国之间更加注重经济发展和国际经济技术的合作。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为我国的改革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我国和各国和平相处、合作发展,掌握好在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中的主动权,我国的社会发展还会继续向前迈进一大步。虽然国际形势有了很大的变化,但国际经济秩序却没有太大的改变,全球经济化趋势在向全世界推动发展的同时,也给各个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挑战和风险,这样又在传统安全因素上,增加了非传统安全因素,两种因素相互交织,民族、宗教矛盾和领土、边界等问题时常在各个国家发生,威胁着各国人民的安稳生活。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理论的形成过程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理论是对古今中外和谐社会思想理论的借鉴和发展,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创新。正因为各个时代的人们都对和谐社会有着极大的向往,所以历史上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思想家为和谐社会描绘出了各种各样的蓝图。

(一)中西方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1、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和谐思想一直存在于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而这些古老的和谐思想正是现今和谐思想的奠基。我国古代曾经出现过“大同”、“小康”的观点。而这个观点,来自于我国古代著名的儒家创始人——孔子。在《礼记·礼运》中,就关于有“大同”、“小康”观点的记载。它记载了孔子虽然没能见到这样的理想社会,但对这两种理想社会非常之向往,这是和谐社会思想在古代传统文化中的表现之一。

2、西方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一书中勾画了一幅完美的“理想国”。在这个理想国度中,国家规模大小适中,站在城中最高的地方就能把全国尽收眼底,国人彼此都认识,人民生活幸福。柏拉图所描述的理想国家,表现出了极强的理想主义色彩,是“乌托邦主义”的起源。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和谐社会思想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继承前人的思想成果上不断的进行探索,创立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勾画出一幅美丽的社会蓝图,并指明了走向美好的理想社会的正确路径。马克思、恩格斯的和谐社会观点主要有下面几点:

1、人的自由。“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②人的自由发展,将是和谐社会的主要发展目标之一。

2、社会生产力。“生产力的这种发展之所以是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还因为如果没有这种发展,那就只会有贫穷、极端贫困的普遍化。”③社会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社会生产力没有跟上时代的脚步,那么国家的发展也跟不上时代的脚步。要构建和谐社会,社会生产力就必须得提高,这样社会才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3、自然与人的协调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解决好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才是真正实行共产主义的关键所在。所以,人与自然地和谐相处,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中国四代领导集体的和谐观

1、毛泽东——和谐社会思想的萌发

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基于当时中国国情,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的探索。虽然他没有明确提出“和谐社会”这一概念,但在毛泽东发表的《论十大关系》中,文章提出了倒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的基本方针,对于我国的社会的一些重大关系的正确处理方法作出了深刻的讨论。在毛泽东《关于正确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书中提到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理论,并且毛泽东创立了关于两类不同性质的学说,要我们在解决人民的内部的时候要学会用民主的方法,在解决全国城乡各阶级以及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矛盾的时候要学会用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法。毛泽东的种种理论,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2、邓小平——和谐社会思想的框架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对于新中国成立以后发展及历史作出了正确的评价,并汲取历史经验,坚决改正以前的阶级斗争的错误方针,把发展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邓小平提出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消灭剥削,缩短人民之间的贫富距离,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集结起来,建设一个现代化的中国。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自然出现。少部分人获得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④邓小平的发展理论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指导作用。

3、江泽民——和谐社会思想的发展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以及中国的发展情况,对中国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江泽民曾指出,要协调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让两者和谐发展,关注可持续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不断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并以此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4、胡锦涛——和谐社会思想的成熟

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和谐思想的基础上,胡锦涛对前面三位领导人的思想作出了继承和发展,并且逐渐成熟起来。胡锦涛说过:“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⑤他指出了和谐社会是每一个人所追求的,中国也在追求这样的一个社会。和谐社会更加成为了国民们的奋斗目标。(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注解:

①《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版,第29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版,第294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版,第86页

④《邓小平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版,第1364页

⑤胡锦涛:《深刻认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人民日报》2005年2月20日

猜你喜欢

形成过程和谐社会社会主义
柳田国男民俗学形成过程的研究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论职业中学立体几何中的过程性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