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自治区经济增长与就业扩大关系的实证分析

2015-05-30周钊宇赵丹

2015年8期
关键词:协整分析西藏自治区经济增长

周钊宇 赵丹

摘要:格兰杰检验结果表明西藏自治区经济增长与就业扩大之间存在非一致性,第二产业发展的先天不足、弱小的民营经济和相对较低的人力资本水平是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为使经济增长与就业扩大相协调,本文拟从相应的三个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西藏自治区;经济增长;就业扩大;协整分析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到2020年着力引导约1亿农民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的战略部署,这对加强中西部各省经济增长与就业扩大关系的研究提出了迫切的要求[1]。根据西方经济学经典理论,经济增长会通过扩大就业岗位促进就业增加,就业增加会通过劳动力要素的增加拉动经济增长,两者相互促进螺旋上升。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我国总体上正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同时区域经济差别较大,因此有必要进行针对性的研究,防止以面代点。近年来,西藏自治区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性契机,牢牢把握对口援藏的政策性优势,充分利用中央给予的财政补贴,在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形成了独特的经济结构。然而国内对西藏自治区经济增长和就业扩大关系的研究很少见诸报端,对西藏自治区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相协调的政策建议也寥寥无几,本文试图通过对西藏自治区经济增长和就业扩大关系的研究,挖掘两者非一致性的深层原因,拟提出几点促进经济增长与就业扩大相协调的建议,以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一.经济增长与就业扩大的非一致性

通过对西藏自治区经济增长与就业扩大之间的协整分析,可以看出西藏自治区两者之间存在非一致性的特点。以西藏自治区人均GDP表示经济增长,按可比价格计算,使1952年的人均GDP为基数100,其他年份的数据进行相应调整。用西藏自治区从业人员年末人数表示就业人数,以万人为单位[2]。数据样本区间取1990年至2010年。对人均GDP和就业人数取自然对数,分别用LNPCGDP和LNL表示,以消除异方差现象。数据用Eviews6处理。

1.变量的平稳性检验。为了检查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线性关系,需要先对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使用ADF单位根检验,采用AIC最小准则自动选择滞后阶数。结果如表1所示,LNPCGDP与LNL在5%的显著水平都不存在单位根,均为平稳序列。

3.残差单位根检验。为了检查变量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需要对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选择既无趋势项也无确定项,根据AIC最小准则确定滞后系数。结果如表3所示,残差不存在自相关,符合正态分布。

4.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检验表明西藏自治区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却无法得出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之间有某种因果关系,为此需要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滞后系数分别选择2和3。结果如表4所示,西藏自治区经济增长并不是就业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就业增长也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即两者不存在因果关系。

二、经济增长与就业扩大非一致性的原因分析

西藏自治区经济增长与就业扩大不能相互促进,有着其深刻的根源。从劳动力需求方面讲,非典型的产业结构和发展不足的民营经济会使得经济增长难以有力拉动就业扩大;从劳动力供给方面看,较低的人力资本水平使得就业扩大不能有效转化为经济增长。

第二产业发展先天不足,农村剩余劳动人口难以有效转移。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产业结构变迁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劳动力首先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在第二阶段,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 劳动力更多地向第三产业转移。因此典型的产业结构变迁模式应该先由“一二三”型过渡到“二一三”型,再经过“二三一”型演进至“三二一”型。我国整体产业结构变迁符合该模型,且目前处于“二三一”型阶段,即工业化中后期。然而由于中央政府的财政补贴和各省市的对口援藏,西藏的产业结构变迁具有非典型性,变迁历时短以及第二产业发展不充分[3]。1984年西藏产业产值结构由“一二三”型步入“一三二”型,1997年至2002年为“三一二”型,2003年以后成为“三二一”型。与产业产值结构快速变化相对应的是就业结构升级的滞后,长期保持“一三二”型。2012年仅占产值11.5%的第一产业吸纳了46.3%的劳动力,而创造了34.6%财富的第二产业,就业人数仅占总就业人数的13.4%。第三产业是为第一、二产业服务的,第一、二产业的进步是第三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第二产业发展缓慢、布局分散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难以向第二和第三产业转移,经济增长不能有效拉动就业扩大。

民营经济融资难,不易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民营经济具有劳动力密集、分布广泛、经营灵活的特点,是吸纳就业人口和活跃经济的重要力量。西藏自治区专门服务中小企业贷款的地区性银行还处于萌芽阶段,而吸纳了绝大部分居民储蓄的国有银行的贷款主要面向国企,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很难得到有效满足。此外银行为了保证贷款的回收和维持金融的稳定,需要企业或个人以一定的固定资产作抵押,而一般民营企业经营规模小,没有足够的抵押资产,因此建立企业及个人信用体系,创新贷款经营管理方式也显得尤为重要[4]。至2010年,西藏仅有9家上市企业,为32个省市自治区中最少。在2014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西藏没有一家企业入选,且与同处西部的其他自治区相比,西藏的民营企业无论是规模还是收益都非常的低。融资难使得民营经济发展受阻,经营规模难以扩大,无法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人力资本水平相对较低,就业岗位集中分布在产业链中下游。人力资本水平较低体现在西藏自治区每十万人中接受中、高等教育的人数上。2013年西藏自治区每十万人中有1528人

在高等学校就读,2292人在高中阶段就读,即接受中、高等教育人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为382%,不仅与北京6.42%、江苏5.56%这些发达的省市相差甚远,与新疆、青海等西部自治区相比也稍逊色。较低的人力资本不仅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进度,而且由于技术不熟练、专业化知识储备不充足使得大众创业在“高、精、尖”领域稀少,企业立业与员工就业大多分布在产业链中下游,获得利润有限,就业扩大不能有效转化为经济增长。

三、促进经济增长与就业扩大相协调的建议

1.找准定位,优化产业结构。鼓励高新技术产业来藏投资建厂,充分利用高科技产业的辐射作用,带动相关辅助产业发展。促进本地食品加工、工业原材料生产等类型的企业迅速成长,第二产业的结构均衡化、分布聚集化发展,将有效拉动对第三产业的需求。通过第二产业的快速发展和高度聚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部门转移,第三产业的壮大又反过来为第二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便利。既要利用好西藏旅游资源的优势,完善传统服务业间的配合与联系,形成旅游-餐饮-住宿-纪念品-特产一条龙体系,又要跟上时代步伐,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建设,为第二产业的后续发展打好基础。

2.聚焦发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针对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加快建设专门面向民营企业的地区性银行,创新银行风险管控办法,使得一些发展前景好、后劲比较足的民营企业能够轻松获得资金。搭建企业和潜在投资人信息交流平台,使得意向投资人能够全面准确掌握需要资金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发展目标规划,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3.选好抓手,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大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严把教师任职资格关,强化教师职业能力培训、职业道德建设和综合表现评估,有奖有惩,有进有退,用竞争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活力。加大西藏高校和其他名校的合作深度与力度,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大力引进优秀人才。(作者单位:中央党校研究生院)

指导老师:徐平华

参考文献:

[1]李克强.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J].求是.2015(4)

[2]西藏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西藏调查总队.西藏统计年鉴-2013[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年

[3]李国政,杨峰.西藏“非典型”产业演进路径研究——基于中央财政补贴的视角(1978~2008)[J].当代经济管理.2010,32(6):57~60

[4]黄林.试论通过金融途径支持西藏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5,26(3):13~16

猜你喜欢

协整分析西藏自治区经济增长
西藏自治区歌舞团送文艺下基层演出
我与西藏歌舞团——写在西藏自治区歌舞团成立60周年之际
2016年西藏自治区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总表
“双联户”西藏自治区基层组织形式的创新
河南省入境旅游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