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理”不容
2015-05-30李传兆
李传兆
《大纲》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在最近的阅读教学中,师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发现了文本中的叙述出现了“情”与“理”的不和谐。
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四下11《永远的白衣战士》一文时,师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发现了文本中“情”与“理”不相容的地方。
我们知道,情,是情感,凭自己的直观感受,凭自己的良心,凭自己的善恶观、价值观。理,是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永远的白衣战士》一文的叶辛,她是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分院传染科护士长。1965年出生于广东徐闻一个医学世家,1974年被招进广东省中医院,1983年由于工作成绩突出,被提升为护士长。2003年3月初,在抗击“非典”,昼夜抢救病人的战斗中,不幸感染非典型肺炎,倒在了于“非典”搏斗的战场上,经全力抢救无效,于3月25日凌晨殉职,年仅47岁。她是第一位在抗击“非典”的战场上殉职的白衣战士。生前,她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先进工作者” “优秀护士” “优秀护士长”。她曾留下一句令人刻骨铭心的话:“这里危险,让我来!”2003年5月,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的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授予叶欣第39届南丁格尔奖。
在《永远的白衣战士》一文中,就有三处出现“情”与“理”的不和谐地方。
第一:“中午刚过,叶欣开始出现发热症状,病魔最终没有放过她。”
这一句中,“最终”一词让我们觉得“合理”却不“合情”。“合理”,是指叶欣每天战斗在与“非典”病人打交道的第一线,她的工作环境是:“为了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必须将堵塞其间的大量浓血痰排出来,而这又是最具传染性的。一个非典型肺炎重症患者的抢救,往往伴随多名医护人员的倒下。面对危险和死亡,同事们总能听到叶辛斩钉截铁的话语:‘这里危险,让我来吧!叶辛默默地作出一个真情无悔的选择——尽量包揽对危重病人的抢救、护理工作,有时声色俱厉地把同事关在门外让你毫无商量的余地。”可她的身体状况却是:“虽然上班前她就感到身体疲倦不适,但还是坚持在科室里忙碌着,密切关注着每一个患者的病情。劳累了一上午,连水都没喝一口,只觉得周身困乏疼痛,她不得不费力地爬到床上。”这样使她感染“非典”的概率远比别人高得多,她感染上“非典”也算很正常了。可这词用得却不够“合情”,因为从叶欣的身上,我们可经看出她那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品质是多么的高尚呀!精神多么感人呀!谁能忍心让这样的人染上“非典”呢?而“最终”这个词用在这里,让人感觉到叶欣感染上“非典”是应该的,一种盼望、期待似的,让师生心里不能接受。
第二:“3月29日下午,广州殡仪馆青松厅,医院全体员工在这里与她作最后的告别。”
从这句话中,我们不难看出,一个昼夜奋战在抗击“非典”战场上的战士倒下了,她是一位英雄,她那种崇高的精神品质永远激励着医院的全体员工,让他们能够面对“恶魔”,坚持奋战,直止打败“非典”,取得最后的胜利。所以,全体员工来殡仪馆与英雄见上最后的一面,这是人之常情的,是很“合情”的。
可这句话却很不“合理”。如果英雄的在天之灵知道今天(3月29日)这样一个情况的话,也不会同意他们这样做的。因为这个时候,抗击“非典”还没有取得最后胜利,“非典”病魔还很猖獗,还有许多“非典”疑似病人需要隔离,一些“非典”重症病人随时需要抢救……如果这个时候医护人员的全部离开,后果是可想而知了。(如果换成“……,医院员工分别在这里与她作最后的告别。”是不是合理些。)由此可见,这句话是“合情”而不”合理”了。
第三:叶欣用两个小时,刚刚抢救让一个患者脱离危险。“叶欣顾不上休息,又拖着疲惫的身躯投入到对另一个患者的抢救中去。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叶欣像一台永不疲惫的机器全速运转着,把一个又一个患者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
这段话也不太近人情,叶欣刚刚经过两个多小时抢救才让一个患者脱离危险,还没有来得及休息片刻,又拖着疲惫的身躯投入到对另一个患者的抢救中去。难道说这个医院没有其他医生、护士了能顶替她吗?难道医院领导、医生和护士们不知道:人长时间高度紧张工作,得不到地休息,就是身体再强壮的人,也会被拖倒,最后拖垮。更何况现在是“非典”疯狂时期,稍一放松隔离,再加上身体素质差些,又不注意休息,很容易染上“非典”。这一处似乎“合理”不近“人情”。
教后反思:对待社会的纷繁事物,我们心里多有两杆秤——情和理。有时“情”这杆秤重一些,有时“理”这杆秤中一些,还有时“情”和“理”这两杆秤都重。而《永远的白衣战士》一文的叙述既要符合人们的情感需要,又要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做到既“合情”又“合理”,又要做到“情”与“理”的和谐统一,让老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流畅、和谐。
雨后阳光灿烂
◇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毓秀学校五年级(2)班 陈坤龙
“又考了这么点分,你到底怎么回事……”妈妈板着僵硬的脸,指着考卷上那“满江红”审问道。
“我也想考好……”我忍无可忍,摔掉考卷冲进书房……我将门反锁,呆呆地望着窗外,雨“吧嗒”、“吧嗒”地敲打着玻璃,仿佛无情地敲打在我的心上,泪水悄悄地滑落。
也许哭也是一种释放。哭完之后,我觉得心情平静了点。嗨,屋里有点憋闷,还是到外面走走吧。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拐角处飘来了一阵甜润、清亮的读书声。
我不禁一怔,是呀,一个人要想干点事业,免不了要经受一番痛苦的磨练。傅雷曾说过:“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要养成另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是呀,今天我碰到一点挫折,面对一点压力其实并不算什么,我应该学会泰然处之,关键是要找出失败的原因,对症下药,而乱发脾气,甚至破罐子破摔都于事无补。想到这,我顿感豁然开朗。
雨停了,虽然天还是蒙蒙的。可我心中已是阳光灿烂,我收起雨伞,微笑着大踏步地往前走去。 (指导老师:林卫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