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阅读更主动
2015-05-30钱金兰
钱金兰
在小学语文中,阅读教学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教学改变原有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以及“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阅读教学,建立起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新课程理念下的阅读教学课堂应该是怎样的呢?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博采古,他在教育策略上,提出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重要论断,突出实践在认识中的主要地位,认识与实践结合,并由此确立了“行—知—行”的行动策略,使得教育理想和目标能在实践中有效落实,这些教育思想深深启发了我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下面我将谈几点浅见:
一、创造民主和谐的阅读情境
创设民主和谐的阅读情境,关键是教师要学会尊重和欣赏,以平等的心态在师生间架起自由来往的桥梁,形成富有人情味和创造性的教学氛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因此,教师应抓住学生这种内心需求,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把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把探索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条件去自主学习、探究,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充满创造和发现的情境。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才能使学生的自主性发展收到最优效果。正如陶行知所说的:“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二、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引导点拨的课堂教学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决定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是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只是个引导者,而不是灌输者。那么如何引领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实践呢?
1.鼓励学生自主质疑,自读自悟、发表见解。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之门的钥匙毫无疑问地是问号。”问题是思维的向导,强烈的问题意识能激起求知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特别重视学生让学会质疑问难。例如,我在上《沙漠中的绿洲》一课时,先让学生自读题目,然后问学生:“读了这个题目你们会产生怎样的疑问?”学生们纷纷举手谈了自己读题后产生的问题:“沙漠中的绿洲是怎样的?”“沙漠中怎么会有绿洲的”“沙漠中的绿洲是如何形成的”……这些问题不正是学习的关键吗?这些问题都得到解决,教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有了问题,学生自然会急于求取问题的答案,以满足获得知识的内在需求,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探索知识、继续学习的积极性。对于问题我并不急着给予分析、解答,也不马上让学生进入讨论,而是让他们带着问题再进行阅读。再以上述例子为例,经过阅读,学生们都发表了见解:“阿联酋人民像侍弄孩子一样,精心侍弄这些花草树木,才有了今天的绿树成荫的迪拜”“阿联酋人民从国外买来水、买来泥土等,花了很大的代价去改造沙漠”……这些都是孩子自读自悟的结果。通过自己的阅读思考来获得答案,教师从旁引导点拨,课本真正成了学生表达感情的舞台,也真正做到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2.倡导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如果一个在学校中度过6年或12年学习生活的孩子,整天处于被动地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老师观点之中,对于所学内容也就难免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我们也很难想象,在他的一生中,能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能够不唯书、不唯上,形成一个独特的自我。
在自主学习的前提下,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展开讨论。如《天鹅的故事》一课,在探讨“为什么老人最后放下了猎枪回去了”这一问题时,有的学生简单地回答说是被天鹅感动了,但通过合作交流后,有的小组认为这个回答是表面的、肤浅的,老人被天鹅感动是两方面的,一是被老天鹅奋不顾身、不怕牺牲的精神所震撼,二是被天鹅群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所感动,这些是建立在对天鹅破冰的生动描写上的,这正是文章的中心所在。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一些有争论、答案多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就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相互启迪,学生也往往能自己找出答案,达到良好的效果。
3.学生享有选择的权利。①选择喜欢的学习内容。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可以营造主动的课堂学习氛围。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阅读内容。不一定要按照教材安排的情节发展或人物出场顺序去带领学生阅读,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人或最喜欢的一段欣赏揣摩。这样,由于内容是自己选的,每个学生的阅读态度都是积极主动的,便有利于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②选择学习的方式。在明确学习目标的情况下,不妨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开学习,或小组讨论,或独立思考,或合作探究……学生有选择学习的权利,课堂就会情绪高涨。因此,阅读教学应珍视学生的独特感悟和体验,鼓励他们在阅读中自主探究、张扬个性。
三、培养写作,有效迁移
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写作,这是阅读教学的一个升华。阅读教学不能停留在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感悟,还要凭借文本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语言表达方式、思路和文章结构、特点等;要站在写作的角度指导学生模仿迁移,这是读写结合的有效途径。如:在上《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时,通过拿樟树和石榴树做对比,学生能从中感受到樟树的可贵之处,有拒虫香气并永久保持,并学到本课是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樟树的可贵就象征着宋庆龄高贵的品质。这种对比、借物喻人的写法可以让四年级初写作文的学生得到学习,从而实现“读中学写、写中促读、读写结合”的教学整合。
总之,课堂阅读教学是一门艺术性极强的学问。为了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还应以新的教学理论为指导,经过自己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还“铁峰山”一片绿色
◇ 福建省安溪县虎邱竹园小学四年级 周圆圆
我的家乡有一座铁峰山。听爷爷说,以前的铁峰山可是一枝独秀啊!满山尽是苍翠欲滴的树木,争奇斗艳的花儿,简直成了花的世界,树的海洋。不仅这样,山上还有好多景观呢!什么“仙桃石”啦,“飞来石”啦,还有传说中的“九十九洞”……吸引了人们常来这儿度假,游览,嬉戏。
可是现在,大人们为了搞好工业,让很多工程企业在山上搞工程建设,开采矿石,开发土地资源。让以前青山绿水,高大巍峨的铁峰山如今支离破碎,遍体鳞伤。面对这么严重的水土流失,我又着急又无奈。值得庆幸的是,这问题引起了政府高度重视,由国土资源、水土保持部门和官桥镇政府组成的工作小组,对铁峰山各矿点进行了清理整顿,取缔关闭了一些非法矿山,更新造林,封山育林……
为了铁峰山瘦弱的躯体不再受到伤害,为了我们自己的家园能有青山绿水相伴,让我们一同行动起来,好好珍惜铁峰山,以最快的速度还“铁峰山”一片绿色吧! (指导老师:谢宝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