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2015-05-30梁伟仁
梁伟仁
1.高中语文“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一般特点
(1)回归学习本位让教师责任得以实现。“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建构主义理论的深刻影响,学习者在面对建构时所表现出来的状态是内省,而不是接受教师给出的意义。简单地说就是学生知识的获取不是在教师传授的时候而得到的,更多的是学生在一种学习的氛围内,通过教师的帮助在自身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新的学习资料而得到的新的知识,从意义的建构方面获得。
建构主义理论重视的是在学习过程中以学习主体为中心,遵循人本主义原则,重视学习者学习热情的调动,因此在高中语文学习过程中,以“学案导学”模式为基准,教师的责任被很好地体现,教师不再是单纯的在课堂上讲解的主体,而是帮助每一位学习者实现自身的学习主体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并且在这个时候,教师的教学责任更加重视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全新的知识体系,学案不但能够引导学生学习,而且能够引导教师开展教育改革。
(2)抓准学生发展区开展合适的学习活动。20世纪30年代,“最近发展区”理论被提出,这个理论中认为学生有两个基本学习水平,要是对这两个水平不够理解,便无法在一个具体的背景下得到儿童进程和受教育性之间的正确关联。第一种发展区是现有发展水平,而第二种发展水平则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其所代表的是学生正在形成与发展的一个过程。
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在使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时候,先进行的是一种动态性的评估,也就是对现有的学习水平进行检测,主要目的在于提升教学水平的针对性,另外一点就是学习活动的选择,主要目的就是让学习任务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贴近,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至于觉得难度过大或者过于简单,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最后便是教学支持的提供,也就是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通过建立学案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促使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完整的成熟发展。
2.“学案导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1)学案的设计。①一般设计原 则。A.面向全体学生的设计原则,也就是依照学生的思想进行学案的编写;B.差异性原则,因为学生彼此之间存在差异。像是智力方面的差异、认知能力方面的差异,等等。这些都是在学案编制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C.主动性原则: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尤其在新课程标准体系的建设背景下,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地位;D.参与性原则:在学案编写的过程中,学生的建议教师是不能够忽视的,教师要重视学生提出的建议,从各个不同的层面看待所获得的成就也是多样性的。②学案的组成。学案当中包括的内容有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学习难点、学习内容、学习探索以及课后巩固等多个环节。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学案编写的排布和主要内容的添加是灵活多样的,这些都是由教师决定的。学习内容也就是学习当中应用的学习知识点与知识结构,等等,都是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重点探究的内容。
学习的目标便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期望获得的成绩,学习探索的过程就是语文课程对课本知识的探索过程。在习题设计的时候,要注意层次性的应用,从简单到困难,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在题型设计的时候也要重视生活性的加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课后所布置的作业主要在于巩固知识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中学案的运用。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案”对学生所起的积极意义是巨大的,这让传统学习意义上的低效预习变成了理性而高质量的自主性学习。“学案”最主要的作用和应用价值在于教育质量的提升上,学案编制好了,才能够获得良好的导学性学习目标。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学案”,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作用下,自主地开始学习,学生再根据学习内容做出学习报告;课堂展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把舞台完全呈现给学生,并且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打造一个学习情境,让学生能够在这个学习情境中充分地展示自我。
在这种课堂模式的学习背景下,教师的关注点不再是原先的个体,而是变成了学习小组,教师检验学生的学习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多表扬学生,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学生在学案的带领作用下,完成学习报告的编写和展示,将学习课堂变成是一个探究性的课堂,变成是一个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变成一个教师点评的场所,打破传统教学课堂淡然无趣的学习氛围,变成融洽学习的乐园。
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本出发点,将传统灌注式的教学模式打破,以实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探究合作能力的目标,为学生建设打造一个高效的课堂。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按照教学内容提出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并且进行学案设计,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教学手段,选择各种教学方式使其互相补充,强化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伟平.“数据库基础”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1):78—80.
[2]杨 文.浅析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06):87.
(作者单位:河北省滦平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