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去形式化的幼儿园德育教育
2015-05-30杨丽慧
杨丽慧
【摘要】作为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在幼儿各方面发展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而在实践中我们的教育形式往往流于表面,对幼儿的德育教育失去了切实有效的策略,如何以高效的、科学合理的方式给予幼儿深刻的德育教育,成为我们深入探究的话题。
【关键词】现状;去形式化;对策
对幼儿品德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德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我们的幼儿德育更是各项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首先要明确幼儿德育教育的目标,即对幼儿进行初步的“五爱”教育,初步养成礼貌待人、尊敬师长、友爱同伴、勇敢诚实、遵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以及积极主动、活泼开朗的性格。
而就在家庭结构和家庭教育氛围发生急剧变化的今天,独生子女的德育更应当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比起德育,人们往往更注重智育教育,因此在幼儿德育教育过程中便产生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让我们来看几个现实中的镜头:
镜头一:某幼儿园,教师正在引导孩子们进行剪纸活动。活动中,教师请幼儿将剪下的碎纸片放入垃圾桶。
幼儿A:“这是你的垃圾,别弄到我这里!”
幼儿B:“明明就是你的垃圾,还要扔给我,我告老师去!”
分析:幼儿的自我意识很强烈,在许多事物面前,“我的”和“你的”之间有很清晰的界限,从而忽略了要帮助别人。
镜头二:到了吃午点的时间,教师将花生随机发放至幼儿盘子中。
幼儿A:“这盘是我的,你的是那盘。”
幼儿B:“这盘我早就抢到了,谁让你那么慢。”
分析:孔融让梨的故事幼儿耳熟能详,其中的道理孩子也明白,但是为什么在实际生活中却往往背道而驰呢?这再次印证了我们的教育更多的时候只是流于表面形式,并不能给予孩子们实质、科学的教育,孩子只懂得道理,却不去实践,德育也就成了枉然。
镜头三:一位妇女带着儿子上了一辆拥挤的公交车,没有空余座位故而只能站着。偶然间坐在她们身旁的人下了车,妇女赶忙安排儿子挤上了座位。
儿子:“妈妈,你来坐会儿吧!”
妇女:“没事,一会儿就到了,妈妈不累。”
儿子:“我也不累,要不让这个阿姨坐着吧。”
妇女:“好不容易有个座位,让你坐你就坐着!”
反思:如今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祖父辈教育一个孩子,因过分疼爱子女,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造成家庭教育中道德教育的缺失,在幼儿初步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了错误的认知,极大地阻碍了幼儿德育的发展。
根据上述案例,我们看出幼儿德育的现状不容乐观。那么应该采取哪些切实可行的对策呢?
一、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
美国教育家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的变化不是由个人的内在因素单独决定的,而是由它与环境相互作用结果来决定的。所以在幼儿德育教育时应根据幼儿的特点,从他们能直接接触到的、易理解的具体事物入手,在日常生活环境中逐步提高幼儿的道德認识,加深道德情感,将德育渗透于幼儿的全部生活中,做到耐心、细致、反复地进行,这样才能收到期待中良好的效果。
我们通常按照幼儿的年龄特点为他们创设环境,可以在环境中加入适当的德育因素,如“三只蝴蝶”、“爱帮助人的草莓兔”、“善良的舒克”等形象,教师可以在幼儿一日活动时对其进行德育教育。在这种多次的渗透中,幼儿就可以很好地理解这些卡通形象以及寓言故事带来的道理,从而将其适当的运用于生活之中。
二、保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充分一致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儿的很多认知最初都是来源于家庭。所以,家庭成员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对幼儿来说是受益良多的。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指出一些父母的错误做法。很多家长只顾眼前利益而把孩子的德育教育弃之脑后,他们的行为与言论出现了与学校教育互相矛盾的现象,这个时期的幼儿还处在社会化的最初阶段,对外界的事物不具备明辨的判断能力,在这种矛盾的冲击下,学校教育便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效力,也让幼儿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随之发生改变,最直接的后果则是他们开始对学校教育产生了质疑。现实生活中遇到了类似的案例,他们也会学着家长的样子用浅薄的价值利益去衡量一切,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循环往复的事情连续发生,我们不难想象这会对他们的一生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所以,作为家长必须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幼儿在耳濡目染中必会受到积极有益的影响。
三、在日常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教师可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将德育因素贯穿始终。当代的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还有所欠缺,教师可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自己穿衣、鞋、袜,自己入厕,自己进餐等等。还可在必要的时候利用生活中的案例教育幼儿学会帮助他人,对于表现不太好的幼儿教师需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遇到孩子的些许进步一定要及时对其进行鼓励和表扬,使幼儿的德育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德育要从娃娃抓起,为幼儿树立榜样作用,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与家长应尽的责任与义务,愿孩子们的明天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王逢贤,德育原理纲要[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刘超美,美国高校德育教育及启示.《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4 第2期.
[3]郝克明,跨世纪教育发展战略的思考[N].中国教育报,1999—6—5.
[4]齐志明,校园文化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 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