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普通高中美育与心育的有机整合

2015-05-30卜丽华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5年8期
关键词:美术鉴赏心理教育美术教育

摘 要: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使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直接抒发各种情绪,缓解心理压力;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升华情感;促进交流,沟通人际关系,从而形成良好的身心状态与社会适应能力。

关键词:美术教育;心理教育;美术鉴赏;绘画

康德说过:“美是情感、知识与道德的桥梁。”美术教育是指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手段,实施培养受教育者形成对美术的整体性认识与创造能力的一种社会化行为。美术教育的任务是把美学理论渗入人们的审美心理、审美意识之中,从而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1997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 )》颁布后,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 》 ( 2003 )在“课程性质(四)”中,明确提出美术课程可以“调节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 , 强调“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使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直接抒发各种情绪,缓解心理压力;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升华情感;促进交流,沟通人际关系,从而形成良好的身心状态与社会适应能力”。

现行的高中美术教育课程设置了五个内容系列——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其中被广泛开设的为美术鉴赏必修模块和绘画创作选修模块。下面仅以这两个模块为例谈谈美育与心育在学校教育中的有机整合。

美术鉴赏是运用我们的视觉感知、视觉经验和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归类、分析、判断、体验、联想和评价,从而获得审美享受。美术鉴赏具有审美功能,培养人们对美的事物、美的形式的辨别力、敏感性和感受力。如,我们在鉴赏画家吴冠中的作品时我们获得的是纯粹的语言元素所形成的形式美的体验。在鉴赏西方印象派绘画的作品时我们获得微妙的光色变化之美的体验。在鉴赏我国民间美术作品时获得的是一种凝聚劳动人民智慧和美好寓意的民间艺术淳朴之美的体验。这些体验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从而自觉抵制社会上的不良的视觉影像对学生心灵的扭曲。此外,美术作品题材所表现出来的内容和主题的感染与影响,可培养人们在对待自然、社会、人生、他人以及自我判断上的积极的观念与热情,如鉴赏徐悲鸿的一些艺术作品时,通过分析作者的创作意图学生又获得了一种民族精神的崇高美的体验,通过欣赏和体悟作品的美浸润心灵的美。

美术鉴赏被视为艺术心理治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人类的很多情绪体验的内容本身就是潜语言的,它不能被语言所描述或压抑太久已无法用语言提取。而绘画在心理学上有一种投射作用。所谓投射就是指个人将思想、态度、愿望、情绪、性格等个性特征,不自觉地反应于外界事物或者他人的一种心理。绘画者常常会将隐藏在自己内心的冲动和欲望融入到画面中。正如我们在介绍意象艺术作品时常会分析作品的构图、笔触、颜色、题材等所映射出的作者的内心世界。所以,我们从学生绘画作品中饱含情绪色彩的点、线、面、色等元素中也可探知高中生的心理。它就像是一条捷径,且比语言和文字更为隐匿。这对于教育者及时发现学生心理动态起到了极大的帮助。而且利用这种绘画的优势,我们还可以在了解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来干预学生的心理发展,引导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宣泄自己的情绪,创作积极心理愿景的画面,从而优化高中生的心理品质。

下面这两幅绘画作品是在学习抽象绘画作品时让学生做的一个活动。要求是让学生用抽象画的形式给自己的内心画一张“名片”。

作品三、作者:高一(12)张**

作者自述:处在高中这个年龄阶段的我喜欢幻想、希望自己的个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发展。

作品描述及分析:这张画画面表达的内容较为丰富,主要以各种形状的色块呈现,底子为鲜艳的草绿色,上半部分的左上角为黑白相间的条状。中间有近似闪电状的黄色色块,在黄色色快旁边有个貌似靴子一样的形状,而在此上面的角落里则为一旋涡形圆球从深蓝色的底色上滑落,整个画面的下半部分为形状不一的蓝色色块。画面的上半部分代表天空,下半部分代表大地。上半部分黑白相间的条状代表的是琴键,黄色色快代表的是天空的闪电,当电闪雷鸣之时,一个巨大的火球(旋涡形圆球)划破天空,露出了宇宙本来的颜色(深蓝色),看有只靴子登上了半空了。而整张画的下半部分的形状不一的蓝色色块则代表着高楼大厦。最左边的大楼的形状还很新颖呢!画面上所表现的这一切似乎都很荒诞离奇,是假抑或是真?这或许是从另一个全新的角度观察到的世界,就像毕加索用全新的角度审视世界,画出了让常人觉得“不知所云”的画。“一切皆有可能”、“我就是我”、“我能”这类新兴的词汇充分能够阐释这幅画所想要表达的东西。

作品一、作者:高一(12)班 周*

作者自述:我的父母有别于其他同学的父母,他们长年忙碌于他们的事业,放假时当别的同学归心似箭的时候,我的内心却无比的煎熬,面对冷冰冰的家,孤独郁闷之感充斥着我。

作品描述及分析:整张抽象画以黑色为底子,在黑色底子的左下角有个柔和的粉红色色块。在这大块面的粉红色色块上又有几块灰色和黑色镶嵌其中。而在粉红色块外面却分布着一些富有激情的忽高忽低的折线和一些鲜亮的色块。从色彩心理学方面考虑,一般柔和的颜色给人感觉比较温馨、和谐。鲜亮的颜色给人感觉富有活力、激情。灰暗的颜色让人感觉沉闷、沮丧。在这幅画中粉红色色块代表着外表看似温暖、融洽的家,但由于父母忙于自己的事业而缺少与他的沟通,所以他常常感到很孤独。甚至有时会觉得爸爸妈妈变得很陌生,自己的内心被不和谐的家庭氛围囚禁着, 就像是粉红色色块中的黑灰色的四边形,四边都有栅栏,内心得不到宣泄。家庭的因素也已影响到了孩子的世界观,在他的眼里,外面的世界太过纷扰,就像黑色底子上那些刺眼的亮色,节奏也太过强烈,就如同那跳跃的折线,面对这些,他感到胆颤心惊,不敢轻易触碰,只好躲在幽暗的角落。尽管内心早已迷失了方向。通过这一张小小的“心理名片”我们感受到了这位同学孤独、郁闷的心理。可见绘画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平时觉得难以启齿的“隐情”。

反之,学生亦可通过画笔利用艺术的各种带有情绪的语汇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把不良的情绪宣泄出来,起到调节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的作用。

作品五、作者:高一(10)邵**

作者自述:在学习和生活中我经常会遇到很多挫折,让我措手不及,但我的家人和朋友会安慰我、鼓励我,默默支持着我不断前行。看到这么多盏温暖的灯亮着,我充满了力量!

作品描述及分析:画面的组成元素其实很简单,黑色的底子,上面嵌有很多小方格,小方格内涂有斑斓的色彩。黑色的底子代表前进的道路时常很渺茫、很黑暗。但途中总有人会为你亮起黑暗中的那盏灯(亮色方块表示),也许一盏灯的力量很微弱,但几盏、几十盏、几百盏……那肯定会是灯火辉煌!其实一盏灯就是一个鼓励,在高中阶段的学生可能身心都会面临一个很大的转折期,加上高考的压力,让其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知道自己要开始懂得担当,这时候他们的呼唤不断得到鼓励,这个鼓励可能是来自于亲朋好友,但更多的或更有效的应该来自于自我的鼓励,哪怕有时只是一个小小的暗示也会鼓舞着自己,使自己变得勇敢和坚强。

作品二、作者:高一(12)班严*

作者自述:青春岁月本应该是非常快乐的,但现在我很不快乐!屡次考试的失利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包袱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感到很压抑。但画完这幅画后,看到那一小块鲜绿和向上升腾之势的线条,我的心情奇迹般得轻松了很多!

作品描述及分析:画面主要分成上下两个部分,上半部分为黑色半圆形,宛如一个黑色大布袋的底部。半圆内零星散落着一些粉红、绿和紫等彩色小方块,而下半部分很简洁很明朗,在嫩绿色的底子上画上了几根紫色的柔美的波浪线。作品的下半部分为绿色和紫色,象征着有朝气活力并且充满幻想的年少青春。而上半部分的大片黑色即象征着压抑、沉闷的情绪。这些不良的情绪来自于学习中的试卷与书本,黑色包袱下压,绿紫色上升,像是用生机、希望去推倒头上这一片黑色情绪。由此可见绘者常常会不自觉地将隐藏在内心的冲突和欲望融入画面中,借助绘画的元素宣泄出来,从而对不良的心理状态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另外,部分学生还能在绘画中产生“高峰体验”或使部分在学习上“失落”的学生以自己在美术上的“一技之长”而获得成功感和自信心。

综上所述,美术教育既是欣赏美的活动又是实践美的过程,美不仅愉悦人的感官,更能激动人心,给人带来快乐和享受,美术教育可以培养有美感的国民,让他们从最平凡的东西上见到美;也使他们懂得利用身边平凡的东西创造美,使他们对生活有一种积极快乐的态度;更使他们能以美的感觉,面对人生的苦难,因而有益于增强人的幸福感。美术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通过美的事物来调动主体的各种心理功能,升华情感,使其通过丰富的内心体验,在心理上产生感动,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性情上得到陶冶,从而促进自身内在的协调发展及自身与外在环境良好共生关系的建立。而高中生正在由少年向青年期过渡,在生理上内分泌机能和神经机能急剧变化,内心世界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他们产生了以往没有体验过的内部欲求,他们变得对内外刺激更加敏感甚至神经质。这种内心世界的剧烈变化,破坏了心理上的平衡状态。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斯基称这一时期为心理上的“断乳期”,教育学家认为这一时期是人生的“危险期”,因而高中生心理问题频发,急需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鉴于此,寻求美术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应该成为未来美术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共同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苏)维戈茨基著.周新译.艺术心理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

[2] 张伯源.高中健康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3](美)格罗姆著,李甦译.儿童绘画心理学——儿童创造的图画世界[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4] 李洪伟,吴迪.心理画:绘画心理分析图[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

[5] 严文华.心理画外音[M].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2003.

[6]《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

作者简介:

卜丽华,江苏省常州市前黄高级中学师教。

猜你喜欢

美术鉴赏心理教育美术教育
浅析赞赏教育在中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于高校贫困生心理教育的几点思考
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
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师生互动的探究
中国现当代绘画鉴赏对高中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高校通识课程《美术鉴赏》双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浅谈小学生的美术教育
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教育方式探析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听障儿童美术教育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