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刻竹铭心

2015-05-30柯文辉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5年8期
关键词:竹刻指头

柯文辉

书画家的笔、 雕刻家的刀, 都应当是“第六个指头”,与思维、血管、经络息息相关,方能表现他的胆识学养和即兴感受。笔和刀能够化点块面为个性强烈的“方言”,带着历史的脉搏,传导给鉴赏者,引起共鸣,所以临阵磨刀的顷刻背后,往往有几十年乃至几代人的文化积累在烘托、协奏,否则作品将无生机。

我不敢说容园主人叶瑜荪先生已达此境,只能说他在朝这座宝山琼阁攀援。他刻别人的书画,原作是峻峰,登临时,嘘气成云,挥汗如雨。原有的题材和叶瑜荪先生的潜能碰撞出火苗,回环咏叹,不能自休,线条涌出厚朴的旋律。刻毕,作品就上了一层或几层台阶。

其次是原作者与竹刻家铢两悉称,如舞台上张飞夜战马超,不分胜负。奏刀者“第六个指头”在竹片上半睡半醒,很少融入自己的心律。所产多能品,极少精品。瑜荪处理这类作品从不取巧,靠苦思与勤奋弥补灵感;用汗水换些经验,长进有限。

倘若雕刻缺少艺术性的命题,“第六个指头”则陷入休眠,点划疲沓,无法腾舞。瑜荪虽偶有点铁变金的成功,更多则是徘徊于甜媚沼泽的郁闷、无计帮助原作摆脱平庸的焦灼。以上三种体验,不是他的“专利品”。

他洁身自好,淡泊狷介,作品格调文静秀美。当代著名的山水画家吴藕汀老人有见于此,为之写出墨弦放歌的《容园锲简图》准确地画出他乐于包容、严谨治学的性格。丰子恺先生是他的灵魂导师,吴老是身教力行的园丁。

他秉承师德,创作尊重心灵的吩咐,讲究神契万象;轻矫饰,鄙薄浮艳;否认以剑拔弩张为壮美,求索凝蓄华滋。他渴望拓宽美学天地,量体裁衣,有流动,有积极,有吸收,有扬弃,不抄近途,一步一个脚印,一刀一个音符,扎扎实实地谱出生命的谣曲。

他广读群书,酷爱冥想,哲、 史、文、艺,灯前树下,一卷在手,与古今中外哲人对话,迅速忘机。他喜写艺坛掌故及散文,流露出的书卷气,保证了刻件的雍和典雅,涤荡去尖、纤、柔靡、浮嚣和陈陈相因的暮气,消除工艺制作的匠气。读之既久,便能提炼出“五四”以来新文学中的田园诗味道,曾经孕育过《缘缘堂》而今已消失的场景:我们似披露静坐河边,聆听恺翁娓娓乡音;若春晨雨后步入竹园,惊闻新笋“啪啪”上长的微笑;如信步江南小村,看山洗如净、小桥挂虹、柳发笼烟,听莺啼燕唱,让我们品嚼岁月的恬静,发现平常人的闪光,懂得如何惜福守拙,报答父老姐妹劳动的激情。

技进乎道,艺术便自然更新。瑜荪对禅理及明末性灵小品爱而不迷,对现实的观察日趋渗透,人与刻件都潜存着可塑性,希望与艰辛和他同在。他年富力强,工作繁重,创作只能业余为之,令我惋惜。艺术家的理解力和体力同步而行的觉嘉年华毕竟短暂,我们期待他迸射光热,又耽心善良愿望难以兑现,全国享名的同行甚少,个人的遗憾可能就是时代的遗憾。

他在新加坡的个展很热闹,却又不限于热闹,许多艺友需要切磋。快节奏的商业世界,同样向往夏日真挚的凉风,复活思维灵苗的蒙蒙春雨,再难身历其境的人情味与眷恋先人墓庐、江南丽日的淡淡乡愁。竹刻不能融化名利带来的痛苦和冷漠,因此暂时的净化也是萦怀。

我与他分享了出版第一部竹刻选集的欣悦,也邀请博文高识的良师诤友与之一同探讨,争论,思考,拼搏,充实内在能源,一笑辞故我,挥刃带新犁。吸入山川千姿、人海万态、书画灵韵、淳挚乡情和味胜橄榄的泥香、竹的虚怀劲节、刀的宁折不弯,为大野播种一片鲜健的嫩绿。刻竹铭志,遥赠来者。

猜你喜欢

竹刻指头
竹刻大师叶瑜荪:传承偶像家风
伸出一个指头
非物质文化遗产
——嘉定竹刻
修篁万竿 雕竹成画
——张泰中竹刻作品欣赏
百年不朽的竹——竹刻宗师周芷岩的竹刻
动动手指头
手指头
洪建华竹刻艺术作品
从实际出发,促进“短指头”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