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画家张岳健浅谈恩师张岳健先生的画艺和人品

2015-05-30彭德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5年8期
关键词:恩师花鸟画笔墨

2000年秋,我考入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花鸟专业学习。帮助我从他乡来到西子湖畔完成求学梦想的灵魂导师便是我的恩师张岳健先生。在国美求学期间,我还得到马其宽、徐家昌、卢勇、顾震岩等诸位名师的教导,艺事日益进步,为后来从事编辑出版、国画专业教学等美术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3年,恩师张岳健先生已经是年届八十的老画师,那年他不辞辛苦准备晋京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一次大型画展。先生做画展的初衷是想通过公开办展来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以期自己在“衰年”时期艺术创作上再有突破和创新。不料他在创作中积劳成疾,感染风寒导致气管炎,最后经切割气管抢救,几番心脏停跳,住院一个多月就与世长辞。先生的突然离世令亲人悲痛,令画界同仁为之惋惜!这件事情虽然过去十年,对我个人而言,却历历在目,那时我尚未完成学业,还来不及报答恩师教导之恩。但是在恩师生命最后五年与之相处的经历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回忆,是我人生中非常宝贵的精神力量和财富。时值先生诞辰九十周年之际,回忆和整理我认识的张岳健先生二三事,以期与大家追忆和共勉。

恩师张岳健先生1924年出生于书画之乡浦江,1947年考入杭州国立艺专。在国立艺专求学期间,受黄宾虹、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等诸位先生亲炙,专攻花鸟。1950年张岳健先生国立艺专毕业,由于敦实好学,品学兼优,被吴茀之先生相中,以长女吴晚香相许,招为女婿。这也是恩师的一生中最幸福和对他最有影响的经历。之后张岳健先生远赴上海人民出版社从事美术编辑工作,而且一做就是三十年,与师母吴晚香女士分居两地,过着牛郎织女般的生活。对于这一段经历,据师母吴晚香的回忆和口述,先生在上海工作那段时间一边从事人物连环画创作,一边从来没有间断过花鸟画的创作与研究,平时一有时间就去裱画店、文物商店去观学习,走师访友并与当时海上书画家程十发、谢稚柳、关良等先生保持很好的往来和交流。张岳健先生在上海工作的那些年,一心扑在工作和绘画创作上,平时回杭州家中探亲的机会非常有限,这其中与师母吴晚香独立操持家务,把三个子女拉扯长大成人,含辛茹苦、默默的支持是密不可分的,这样才使得先生可以心无旁骛地在书画事业上不断耕耘和丰收。

张岳健先生最初以创作连环画出名。他虽然学的是花鸟画,但对人物画造型也掌握得非常好。他的连环画《东郭先生》《范进中举》成为当时家喻户晓的连环画代表作品,这两个作品均是大写意人物画的表现手法,笔墨简练概括,造型夸张传神,借鉴漫画幽默讽刺的处理手法,给作品增添了颇具现实意义的艺术效果,是非常耐人寻味的人物画精品之作,体现了先生深厚的笔墨功底和绘画艺术修养,备受世人赞誉。先生因为喜好京剧,他的戏曲人物画可谓堪称一绝。这与先生在绘画创作上主张艺术相通的绘画思想是分不开的,据师兄董根友回忆先生在宁波象山写生访友的经历,根友师兄拉二胡,唱京剧,先生陶醉在音乐状态下创作《苏三起解》,后来先生自己也觉得在这种氛围中创作出来的这组作品非常难得,并欣然题赠给友根师兄留作纪念,这组人物画佳作至今被完好地保存在董根友师兄处,成为一段师生情缘的见证。

张岳健先生的花鸟画“厚重中见灵动,刚健中出韵致”(吴茀之语),大气拙重,平中见奇,构图讲究,格调高超,笔墨精湛,是浙派大写意花鸟画典型的风格特点。首先体现在他对笔墨问题的认识和实践上,张先生对花鸟画笔墨的锤炼和所取得的高度与其受业之初的潘天寿、吴茀之两位导师有着极为紧密的关系。张岳健先生的笔性,继承了潘天寿先生的刚健厚重,潘先生出笔刚劲有力,常以屋漏痕、折钗股等书法用笔入画,张先生所画的四君子与潘先生均出自一炉,挺拔老辣,是对潘先生笔法刚劲强骨特点的极好发挥。张先生在墨色运用上则是显得稚拙灵动,又得益于吴茀之先生水墨交融、圆浑润泽的水墨技法。吴茀之先生曾用苏东坡“刚健含婀娜,端庄杂流丽”来形容张岳健先生的笔墨风格。由此可见一斑。

张岳健先生的花鸟虽以小幅为多,但幅幅构图不同,奇崛俊逸,时以画石笔法作梅枝,时以书法用笔撇兰竹,产生百看不厌的艺术效果。在张先生笔下的飞禽走兽无不姿态生动,神情可人,颇具生活意趣,这与先生善于吸收传统大家的笔墨且勤于观察和写生是分不开的。我每回去张先生家求教,遇见先生在作画,便侧立一旁观摩,细心体会先生用笔、用墨、用色之法。有一次看先生在墨竹下添加两只鹌鹑,先生落笔沉着恣肆,笔墨简约概括,鹌鹑的形态和所运用的笔墨相生映现,表现得神完气足。等张先生停下画笔稍事休息的时候,我问先生如何才能把要表现的对象(鹌鹑)生动的再现出来,在刻画的时候要注意如何运用笔墨。张先生略微思考片刻,说写意画的笔墨造型,追求的是“意到笔不到”,笔不到而意到才给观者留有空间,产生一种虚灵的感觉。写意画的用笔,妙在书写,切勿描抹。在写意画中注意书写性的用笔,做到笔笔分明,笔与笔之间留有空隙,这些空隙不要事后填涂,否则平板结滞而缺乏韵味。就这样平实的几句话,却把写意画的笔墨和造型的关系浅显清晰地梳理出来,让我记忆深刻且受益良多。

张岳健先生学画非常勤快和刻苦,真正做到勤学、勤思、勤练。我还清晰地记得有一次先生在画室打开画柜找一本他自己分析任伯年花鸟构图的画稿时,我看到里面整整齐齐叠满的册子,据先生介绍这些是他从上海到杭州几十年的笔记和构图稿,其中有每次参观展览构画回来的图册好几十本,还有许多即兴所记的画稿和诗稿。先生的勤学使我触动很深,他说他在创作时随时可以调出这些稿子来参考,大部分图稿他都细心整理过,这些图稿是先生多年悉心整理和记录的,他是以一丝不苟的精神去创作的,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做的这些大量铺垫性工作为其大写意花鸟画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假想先生不是那么早的离开人世,上天假以他时日,他一定能在“衰年变法”时期创作出更多更精彩的作品。

张岳健先生一生,为人敦厚朴实,为学执著求新。先生晚年生活趋于简淡,在创作上作品更加平淡天真而富于天趣,画面不求繁复而更加纯粹,整体上呈现天然稚拙、气韵浑然的艺术意境。我和先生接触相处的那几年,受先生的教诲很深,他踏实诚恳的处世态度和为人诚恳友善的品格深深影响了我。先生在教授技法的时候,一笔一墨,何处起笔和落笔都细细说明,先生的一言一行都让我印象深刻,尤其是先生平易近人的音容笑貌是我心底最温暖的记忆。

我是张岳健先生最晚收下的入室弟子,和先生相处只有短短五年时间,但是我们师徒的感情非常深厚,因为这五年更多是先生和先生家人把我这个外乡游子当作自己的亲人,并给予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关怀。恩师突然离世的时候,我还未完成国美的学业,但是张先生为人从艺的精神品质,是我一生追求的人生标杆。

逝人已去,生者当踏着先人的足迹继续前行。缅怀恩师张岳健先生!

(彭德,1978年生于江西鹰潭,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花鸟专业,曾为西泠印社出版社书画编辑,现为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花鸟画教研室主任。)

猜你喜欢

恩师花鸟画笔墨
浅析唐代壁画中的花鸟画
画学丛谈·花鸟画(下)
吴国良花鸟画选
笔墨童年
院体花鸟画是怎样来的?
曾字拜见恩师
谢谢您,我的恩师
笔墨厨神
笔墨厨神
追思恩师黄晓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