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养老下一站:就近又小又专
2015-05-30孙展
孙展
7月16日,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发布了第一个针对国内养老机构的研究报告——《中国养老机构发展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全国养老机构空置率高达48%,养老机构的档次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形,老年人对养老机构服务的整体购买力不足。
现状:发展快,差距大
中国进入老龄化15年来,养老机构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养老机构总量有望翻一番,实现历史性突破。截至2014年底,全国有注册的养老机构就达到了3万余个,每千名老人有养老床位26张,比2010年的时候增长了55%。
为进一步了解中国目前城市养老机构的主要发展现状,《中国养老机构发展研究报告》课题组在天津、哈尔滨、重庆、南宁、济南、太原、南昌、武汉、长沙、昆明、兰州、福州12个城市进行了养老机构的专题问卷调查与座谈,每个城市调研30个养老机构,这次调查历时一年,共获得有效问卷样本257份。
经过深入摸底调查发现,养老这个“黄金产业”,却面临挑战重重。有人将中国养老机构现状总结为:“城里养老条件好,难在没床位;农村养老空气好,难在条件差;身有病残不自理,难在无处收;退休工资收入低,难在价位高,好护工留不住……”
分类:自理、助养、养护
以往人们把身边的养老机构按照经营主体分为市办、民办、镇(村)办,或者按照规模分为养老公寓、养老院、托老所。
此次报告首次提出,应建立基于服务对象分类的养老机构分类管理制度,主要分为自理型、助养型、养护型。这有利于养老机构进行分类配置设施、分类服务、分类收费,有利于老人按需选择。
方向:公建民营、民办公助
近年来,公办养老机构价格低廉但“一床难求”,民营养老机构机制灵活却“难展拳脚”,公办和民办养老机构呈现出“冷热两重天”的尴尬局面。
针对我国养老产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一些养老机构负责人建议,积极探索建立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形成公办民营、民办公助养老事业新机制,促进养老服务业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吴玉韶说,民办民营养老机构将成养老机构发展主体。今后要加快公建民营模式养老机构的发展,让政府找地建设,民营资本運营。鼓励发展老城区内中小型、小微型养老机构。现实讲,老城区新建养老机构很难,让社会力量建更难。应该由政府改造闲置学校或企事业单位,公家建设,运营部分交给市场做。
形态:哑铃形需变橄榄形
赔钱,是我国民办养老机构生存的第一大障碍。报告显示,我国有32.5%的养老院处于亏损状态,仅有19.4%的稍有盈利;超4成的养老院,需要花至少10年时间才可能收回成本。另外一方面,虽然我国注册养老机构已超过3万家,平均空置率却高达48%。
其实很多老人不是不愿住养老院,而是根本就“住不起”。对比全国平均2061元的企业退休金,2134元的养老院月均收费,超出了大部分老人的负担范围。运营中的养老院,不是太贵太豪华,就是太远太简陋。地理位置、收费服务都适中的中档机构,却少之又少,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形,这种供需错位之下,养老机构亏损、空置,在所难免。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老龄经济与产业研究所副所长王莉莉分析,民营养老机构亏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平等的竞争扭曲了市场价格,导致其发展举步维艰。目前养老服务体制改革滞后,市场化程度低,产业链条尚未形成。
报告认为,养老机构作为养老服务体系的一部分,在近年来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处于独立发展的状态,缺乏和社区养老以及居家养老的融合。从我国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和国际养老机构发展趋势看,就地养老是大势所趋,小型化、专业化、社区化、连锁化将成为养老机构发展主要态势。另外,国际上许多国家经验表明,无论是从经营管理、专业化角度,还是老年人宜居舒适角度,养老机构规模不是越大越好,床位不是越多越好,养老机构最佳规模应在300张床位左右。报告提出,应重点发展满足中等收入老年人经济水平的中档养老机构,将养老机构的结构调整为更为合理的橄榄形分布。
医疗:以养为主,杜绝浪费
目前我国有2400万80岁以上老人、4000万失能失智老人。而我国仅有54.7%的养老院具备医疗康复设备。
吴玉韶表示,“养医结合”将是养老院的发展方向,除了充分利用社区的医疗资源,还要适当降低养老机构卫生室的建设准入。他说:养老机构的医疗,与医院有本质区别,更多以健康管理、失能护理为主,特征是“非医性”,目的是维持功能的稳定。要更多把社会化医疗资源向养老机构融合。
观念:确保有效需求得到满足
报告提出,健全养老保障制度,建立长期照护保障制度,提高老年人保障水平。引导老年人转变养老服务消费理念,确保老年人的有效需求在养老机构中得到满足。
吴玉韶说,时下不少人认为社会化养老就是去养老机构。到那儿后,老人们可以丢掉家务烦劳,一起吃,一块玩。事实上,多数老人入住养老院是迫于健康问题,他们不愿意住进度假村式的养老机构——那里“没有家的感觉”。因此,养老机构服务应更加向亲情化、人性化发展。
人才缺乏也是困扰养老服务业的一大难题。中国老龄中心课题组成员孔伟建议,今后可参照免费师范生的培养模式吸引人才,同时建立养老护理职称评定机制,留住人才。
各地试水养老机构改革各有千秋
北京公办养老机构将承担兜底功能:北京市日前发文规定,北京市公办养老机构不再接收能自理的健康老人,只有失能或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才能入住公办养老院,公办养老院护养床位将占8成。这将从根本上化解公办养老院一床难求,失能老人无处收住的问题。
上海出台老年照护等级评估地方标准:去年3月,上海发布了国内首个老年照护等级评估地方标准,依据国际通用量表对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据此为老人提供分级照护。根据对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进行基础判断,得出“正常”、“轻度”、“中度”、“重度”四种评估结论、三个照料等级。
湖北省27家养老院试点公建民营:去年,湖北省民政厅印发《全省公办养老机构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决定27家养老院试点公建民营。其中,佛祖岭建成湖北省首家公建民营福利院,按照区政府与佛祖岭福利院管理方签订的承包协议,政府除每月定期支付每位老人的供养费外,还要向管理方支付一定的运营补贴;政府会不定期组织人员抽查,并向老人进行满意度调查,若有超过半数老人对管理方表示不满意,区社发局有权撤换管理团队。
养老金投资方案年底落地
万亿资金入市说法不靠谱
养老金入市方案有望提前落地,目前几个地方正在实行试点。人社部方面表示,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办法征求意见已经结束。针对养老金投资亏损的问题,养老金入市不会全面亏损,万一有亏损也有应对方式,比如用专项风险准备金弥补投资亏损。7月21日,新华社报道,经国务院批准,山东省确定将1000亿元职工养老保险结余基金委托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投资运作,分批划转,第一批100亿元已划转到位,其余基金正在归集。而早先开展试点的广东省社保局透露,广东1000亿元人民币养老金入市两年收益超过6%,利润110多亿元已落袋为安。
有专家分析,根据7月21日人社部发布中国首部社保发展年报《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2014》,截至2014年底,中国基本养老金累计结余3.56万亿元,扣除当期支付资金、资金准备以后,大约有2万多亿元可以投资。理论上最高可以有7500亿元投入股市,但因为不同的省市支出缺口不同,入市基金远达不到7000亿。
大病保险覆盖全国
“大病”按费用界定
国务院医改办副主任、国家卫计委体改司司长梁万年日前透露,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2015年底前大病保险要覆盖所有城乡居民,同时,明确要求以发生高额医疗费用作为大病界定标准。
“以房养老”尝新
五百万房产月入一万五
6月底,广州两户老人签署以房養老合约,以65周岁男性,房产有效保险价值500万为例,老人每月领取养老金为15155元,直至去世。以房养老政策在经历了一年酝酿后,北京、武汉、上海、广州四大试点城市共有22户家庭获得承保。
养老农家乐京郊试水
八成老人想“下乡”
京郊试点首个乡村休闲养老社区。北京市怀柔区田仙峪乡村休闲养老社区近日正式启用,成为该市首家农村休闲养老式专业合作社。
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怀柔当前农村房屋的闲置率已达13.9%。而相关部门在对北京350名城市老人进行调查发现,86.1%的老人有强烈意愿到郊区享受新型养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