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类文本阅读“探究类”试题解答“六必须”

2015-05-30克玉红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5年8期
关键词:文学类大巴示例

克玉红

在赋分25分的文学类文本阅读中,“探究类”试题就占8分,可见其在高考试题中所占的比重和份额。但考生在解答此题时观点不明确,解答没内涵,偏离文本,不能击中要害,不能联系现实,认识缺乏深度,条理不清晰等问题成了制约学生语文学习的瓶颈。为了使学生对文学类文本阅读“探究类”试题解答有法可依,有径可循,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阐述,从而为广大高考师生备考提供参照和借鉴。

一、必须审明任务,把准探究指向

注意审清题干,有的题干直接说“请你探究一下问题”;有的是“谈谈你的看法”“说说你的理解”“请结合进行探究”等。

二、必须做到观点明确,具有探究意味

考生要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根据题目要求,提出有探究意味的观点,观点要明确,不能模棱两可。结合文本或文本的具体事例做合理分析,一般采用“述”和“评”相结合的形式。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结合文本的观点、依据等做适当的个性化解读。

例如,凌鼎年《让儿子独立一回》中(原文略)。

儿子上大学后缺乏独立能力,有人认为错在史工程师夫妇,也有人认为错在儿子,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考生在解答时,首先要明确自己观点;其次要结合小说内容来探究。

【答案】示例一 错在史工程师夫妇。小说中的史工程师夫妇对儿子的教育方式失当,对儿子事事包办。夫妇俩“学习至上”的思想比较严重,生活上没让儿子锻炼,以致儿子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总之,正是父母的教育方式失当,导致了儿子的高分低能。

示例二 错在儿子。儿子由于长期以来让父母事事包办而对父母产生了较严重的依赖心理,思想上变得软弱,越来越缺乏独立意识,不愿意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儿子由于长期缺乏亲身实践,生活经验匮乏,对大学独立生活的实际困难估计不够,最后只能简单地用父母的钱来解决问题,看似独立,实际上仍是依赖父母。

三、必须紧扣文本,尊重文本

探究题是立足于文本的探究,考生要做到紧扣文本,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尊重文本所提供的全部材料。在解读文本时,不能断章取义,必须依据文本的全部材料,特别是关键内容。强调个性阅读,并不意味着能够脱离文本而天马行空,一味地陈述自己的见解。考生应该紧扣文本,从文本入手,从文中找论据,结合所用论据围绕已定观点做合理分析,阐明自己的见解。

2.尊重客观现实和普遍的认知规律。文本往往是现实生活的浓缩,它表现的也往往是普遍的认知规律。

3.尊重作者的创作意图。作者创作文本时常常把自己的意图表现得比较隐蔽。考生阅读文本时要注意对此进行挖掘,在此基础上方可进行一些延伸性拓展的探究。

例如,林双不的小说《枪》(原文略)。

你认为这场误会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请结合小说和现实加以探究。

【解析】解答此题,考生首先要明确探究的途径,一是作品,二是现实;其次要认真阅读作品,寻找文中交代误会产生的原因的相关语句,并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最后要结合现实生活,探讨产生误会的根源是人心疏离,并简要分析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

【答案】原因:(1)治安混乱,“报纸上几乎天天有,计程车司机在荒郊野外抢财劫色,甚至还要伤人”,这样的报道,说明当时的治安环境非常混乱。

(2)人心疏离,“我”最终发现这其实是一场误会,都是“我”自己的假设。作者是想借这篇文章说,在这个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充满了隔膜和不信任。

四、必须深入慎出,展示学识

开放性最大的探究题是“谈谈你的看法”之类的融入性试题。这种题目将考生融入其中,也将当下的生活理念融入其中。解答这类题不仅需要考生准确理解并把握文本,而且需要考生调动与文本相关的知识和能力储备。还要特别注意“深入慎出”,即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谨慎地提出自己的见解。

例如,范子平的《坐大巴》。(原文略)

结合文本,说说文中主人公金爱坐大巴的遭遇带给你的深刻思考。

【解析】解答该题时,考生可从社会层面来思考其反映出的国人的思想方面的痼疾;还可以从中解读一些生活哲理,如事与愿违、阴差阳错的命运等。但无论从哪个角度进行解读,都要结合文本内容,言之成理。

【答案】示例一 坐大巴本来挺方便,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正常的事情,闹得满城风雨,反映人们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示例二 金爱因为坐大巴,影响了老公的仕途,这是社会的悲哀。

示例三 坐大巴事小,闹得满城风雨事大,坐大巴反映出廉政建设极其需要培养出廉政的土壤。

五、必须顺藤摸瓜,由外到内

含蓄是文学类文本的一个特性。为了表达感情,作者往往借助一些意象进行描述。解答这样的探究题时,考生要能透过重要的意象把握作者的心理。这些重要意象就是打开作者“心思”的钥匙。考生要善于顺着重要意象的“藤”,摸作品所蕴含的作者的创作意图的“瓜”。

如王安忆的《本次列车终点》(原文略)。

小说的题目是“本次列车的终点”,但又有人说,作者在小说的最后一自然段却写了“又一次列车即将出站”,这不合情理。你认为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解析】考生解答这类题一定要理解文章内涵,然后提出自己的看法,再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考生首先要弄懂“本次列车终点”与“又一次列车即将出站”的内涵。车到站了,表面上指陈信回到了故乡,实际上指陈信经历了内心的波动,寻找到了生活的目标。而“又一次列车即将出站”表面来看,是指列车出站,但实际上指陈信对未来的生活抱有信心。

【答案】示例一 这种说法没有道理。“本次列车终点”表面是指陈信回到了上海,也指陈信意识到生活的美好,而“又一次列车即将出站”所述内容更表明这是一个新的起点,让包括陈信在内的所有人都意识到,人生就是一个接一个的到站与出站,人只有一直追寻自己的精神归宿,不要被生活消磨掉自己对生活的信心,才能创造新的生活。

示例二 这种说法有道理。题目“本次列车终点”就是指陈信从新疆回到了上海;而倒数第二自然段结尾“该怎么过下去,真该好好想一想”,又点明了陈信已意识到了人生需要奋斗,要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此时主题已完整呈现,没有必要再画蛇添足。若此时结尾,既能使小说简洁,还可留有余蕴,让人思考。

六、必须规范答题,用语简明

无论是描述性文字,还是议论性文字,都要求精练而畅达。可能题目会提出一定的字数限制,即使没有,考试时间的约束也不允许考生信马由缰,长篇大论。所以,考生答题时必须三言两语点到要害。在组织语言作答时应考虑到答案的规范性,一般应用“总—分—总”式回答,分说层面要注意层次分明,可以用“首先”“其次”“最后”等词语或序号标明答案的层次;也可采用“观点+内容”或“文本内容+结论”的形式作答,而且组织答案时尽量分条表述。

★作者单位:甘肃民乐一中。

猜你喜欢

文学类大巴示例
【重点】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小说)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戏剧)
2019年高考上海卷作文示例
常见单位符号大小写混淆示例
“大巴”火烧奇案
常见单位符号大小写混淆示例
“全等三角形”错解示例
追大巴的爷爷
女巫外卖之大巴司机
文学类